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美為何不坐月子?別因祖宗之法丟了命

坐月子,指的是中國婦女產過調養身心的一個傳統。而其精髓在一個捂字,所以也叫「捂月子」。產婦必須遵循長輩意見,在密不透風的房間休息一個月期間,室內要保證不開窗通風、更不能開空調,還要蓋著厚棉被,以防風邪入骨。更讓產婦崩潰的,還有不能洗澡洗頭、不準刷牙、忌吃蔬菜等生冷食物...

如果產婦稍有違反,一群三姑六婆就會出來嚇唬你。等你老了,落下「月子病」就知道後悔了。所以凱特王妃每次生完孩子後亮相,都會引發眾多中國網民吐槽——她怎麼不坐月子?當然,也有的人認為這是西方人體質不同,所以不需要坐月子。但是,西方不坐月子的說法其實並不嚴謹。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西方人的「坐月子」其實指的是產褥期恢復。在產褥期(產後六到八周內),西方也會更注重身體恢復情況。只是這與中國的坐月子確實著本質的區別。其核心主要在避免感染、補充營養以及調節心情等。那些沒有科學依據的禁忌,基本是不會存在的。

對歐洲女性來說,她們也曾有過足不出戶的「真·坐月子」習俗。但那都幾百年前的事情了。而這主要源於一種每個產婦都懼怕的疾病——產褥熱。

產褥熱是指產褥期產婦出現高熱不退。在那個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只要演化為敗血症,其死亡率可高達80%。醫生們對產褥熱司空見慣,但卻毫無辦法,任其在產婦之間橫行肆虐。產婦們只能祈禱噩運不要降臨。但當時歐洲一般群體裡,產婦的產褥熱發病率只有0.1-0.5%。可自從醫院建立產房,讓醫生或是助產士接生之後,產褥熱發病率反而暴漲。

當時在歐洲人們普遍相信的是瘴氣理論。所謂瘴氣,指的是一種有毒的氣體,他們認為瘴氣能經過皮膚毛孔進入人體,導致各種疾病產生。醫院的產褥熱爆發,就直接套用這個理論。例如產科中有一名患者的傷口嚴重腐敗。醫生就會認為是這個傷口產生的瘴氣瀰漫到了醫院的其他地方,導致其他產婦生病。

因此很多孕婦寧願難產都不想去醫院產科,畢竟家裡地方小,瘴氣更不易潛入。而且即便是在家中生產,也會把房間搞得密不透風,就連鑰匙孔也要堵上。生產過後,產婦會被要求蓋多層被子。除了肌膚不能露出,鼻子也要捂死在被窩中。而為了保持體溫防著涼,房間內還會擺上大火爐。

因為擔心水會讓毛孔開放,瘴氣容易入侵,中世紀以來西方人就不怎麼愛洗澡。到了脆弱的產婦這裡,洗澡洗頭等就更加使不得了。所以說,那個年代的產褥期環境其實和中國傳統坐月子一樣,有著諸多類似禁忌。

十九世紀中期,一位產科醫生塞麥爾維斯受不了這模稜兩可的瘴氣理論。因為他所在的維也納總醫院有一個古怪的現象。院內兩個條件完全一樣的產科病房, 一號病房發病率超過10%,而二號病房一般也只有2%-3%。難道一號病房的瘴氣,比二號病房多?

兩個病房的產褥熱死亡率

後來一位同事在屍檢時被手術刀割傷,感染死亡。塞麥爾維斯屍檢時發現,他的狀況與產褥熱死亡一模一樣。所以他開始懷疑殺死產婦的是「屍體上的某些致病物質」。為驗證猜想,他要求醫生做屍檢和接觸病人前必須洗手,並用次氯酸鈣溶液浸泡。在他的領導下,一年時間裡一號病房產褥熱發病率變為1.2%,比二號病房還要低。

兩個產科病房的產褥病死亡曲線

塞麥爾維斯由此斷定,「瘴氣」並非是導致產褥熱的真正原因。但他無法為自己的主張提出科學解釋。因為在那個微生物理論還未得到認可的年代,他無法說明這些致病因子是什麼。1850年,受盡嘲諷與打壓的他離開了難以立足的維也納總醫院,最終死在精神病院。

在他死後不久,巴斯德與科赫才建立了微生物學,醫學界才驚覺塞麥爾維斯是對的。人類開始真正了解產褥熱,並告別「西式傳統坐月子」。

然而在今天的中國,依然大量存在著「捂月子」的習俗禁忌,並被某些人奉為圭臬。例如在夏天,尤其遇到高溫高濕氣象,各大醫院都會收治一些因坐月子引起中暑的產婦。她們剛經歷了痛苦的分娩,結果在坐月子的折騰下中暑,有的甚至失去性命。

生完孩子的媽媽,真的不應在不通風的室內一躺就一個月。除了容易中暑,分娩後缺乏活動,反而不利於盆底復原,更增加了子宮脫落的風險。長期久臥,甚至還會導致血栓形成。此外產褥期產婦汗腺活躍,惡露排出,如果不洗頭不洗澡就更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

但總有一些人認為不能丟了傳統,甚至還賭上民族自尊心。可見「坐月子」並非簡單的科學問題,而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現象。現在是時候相信科學的發展,將這種裹小腳般的陋習摒棄。聽醫生建議,不盲從長輩,才是對自己身體的負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