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首張黑洞照片到21光年外的超級地球 那些驚人的太空發現

  台灣時間6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自美國宇航局60年前成立以來,已實現人類登陸月球,在火星表面部署機器人控制的探測車,並在太陽系之外發現數千顆系外行星。第一張黑洞照片:2019年4月,一支由200名研究員構成的研究團隊公布了迄今首張黑洞照片。

遊民星空 

  超級地球:科學家通過陸基伽利略望遠鏡上的HARPS-N光譜儀發現一顆質量是地球3倍的系外行星,這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21光年,環繞其M矮星運行一周僅需兩個星期。目前科學家非常關注此類行星,認為它們可能潛在生命跡象。

遊民星空

  冰火山:2015年,美國宇航局“黎明號”任務在谷神星赤道附近發現一座類似火山的山脈。美國宇航局稱,這座谷神星火山被稱為“阿胡納山”,它可能是一座冰火山,釋放寒冷的鹹水,有時會與泥漿,而不是熔岩混合,它非常像地球上的火山。

遊民星空

  潛在的宜居行星:2017年,法國格勒諾布爾阿爾卑斯大學天體物理學家澤維爾•邦菲爾斯(Xavier Bonfils)宣稱,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羅斯128b。它可能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行星,潛在生命宜居條件。

遊民星空

  土衛六峽谷中充滿液體:2013年,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探測器在土衛六表面發現0.8公里寬的大峽谷,它的表面布滿了液態碳氫經物。這是科學家發現土衛六表面同時存在充滿液體通道和峽谷的第一證據。

遊民星空

  極大質量黑洞:黑洞是一顆恆星死亡時產生不可見的空間部分,它們的引力牽引非常強,足以吞噬物質和光。近期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發現“極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之前預計的10倍,比所在星系所有恆星的增長速度都快。

遊民星空

  中子星碰撞:2017年科學家拍攝到兩顆中子星碰撞的情景,當一顆恆星耗盡能量時,會坍縮成中子星或者黑洞。這項發現表明這些高能量碰撞事件不僅產生引力波,還會在時空產生漣漪,過程中會形成黃金、鉑等重金屬元素。

遊民星空

  火星曾發生海嘯:2016年,美國宇航局一項研究表明,火星表面之下的海岸線是由兩次特大海嘯事件導致的。該發現支持火星曾經存在海洋的理論。

遊民星空

  噴射酒精的彗星:2015年,法國巴黎天文台的尼古拉斯•比弗(Nicolas Biver)帶領一支科學家小組發現拉夫喬伊彗星殘留著乙醇酒精尾跡,這與酒精中的物質相同。科學家發現其中包括21種有機分子的證據,其中包括一種糖分子。在彗星中發現有機物暗示著它們可能含有創造生命的重要元素。

遊民星空

  “吸積卵石”:2018年,行星科學家報導稱,他們發現“吸積卵石(pebble accretion)”存在的證據,該理論認為,在行星形成的早期高爾夫球大小的太空灰塵團堆積形成微型行星——“星子(planetesimals)”。

遊民星空

  宇宙微波背景:宇宙微波背景(CMB)可以追溯至爆炸後大約40萬年時期,其呈現了大爆炸遺留下來的熱量。雖然異塵餘生太冷,人類肉眼無法直接觀測,但是它在電磁波譜的微波部分是可見的。1965年,科學家發現宇宙微波背景異塵餘生,2013年,科學家使用普朗克衛星測量異塵餘生,獲得宇宙誕生最佳圖像

遊民星空

  木衛二可能潛在生命:2017年發布的研究表明,科學家證實了木衛二構造板塊運動的證據。木衛二的氫和氧比例平衡,與地球十分相似,該發現支持木衛二可能適宜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木衛二表面之下18公里處存在冰冷海洋,未來任務可能鑽入木衛二表面勘測地下海洋是否擁有充分溫度維持生命

遊民星空

  吞噬恆星的黑洞:2015年,“超新星全天空自動勘測”拍攝到Assn-15lh潮汐干擾事件,其釋放的光線亮度是銀河系整體亮度的20倍。2016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喬爾戈斯•萊盧達斯發表一篇論文稱,這次潮汐干擾事件並非最初猜測的一顆超新星爆炸,而是一顆垂死恆星被黑洞吞噬過程。

遊民星空

  太陽“孿生體”:2017年加州大學和史密森天體物理天文台一項研究表明,幾乎所有類太陽恆星誕生之初都有一個“孿生體”。太陽的“孿生體”被稱為“涅墨西斯(Nemesis)”,很可能在數百萬年前就已消失。

遊民星空

  火星冰沉積物:2016年,火星表面發現比新墨西哥州面積更大的冰層,該冰層位於1-11米深的土壤之下,被認為是未來人類易於勘測的一個地點。該發現是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地理物理研究所負責的。

遊民星空

  小型恆星:2017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發現一顆比土星略大一點的恆星,該恆星被命名為EBLM J0555-57Ab,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小的恆星,它比許多系外行星溫度更低。

遊民星空

  “合體理論”:大約45億年前,地球曾是一個“合體星球”,短暫時期內處於一個熱團質量,可能是甜甜圈形狀。科學家認為,這是兩顆行星大小的天體發生碰撞後形成的,這可能是月球的形成過程。

遊民星空

  月球冰物質:2018年,科學家在月球南極和北極發現冰物質存在的確鑿證據。他們利用印度“月船一號”探測器觀測數據發現了冰物質,這些冰物質很容易采集,可能是未來月球任務中尋找水源的地點。

遊民星空

  超大質量黑洞:2018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黑洞快速增長的數據。該黑洞被認為已有120多億年歷史,質量是太陽的200億倍,之前認為它不可能快速增長。首席研究員克里斯蒂安•沃爾夫表示,該發現可能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宇宙大爆炸。

遊民星空

  巴基球:這些球狀、中空碳分子被認為銀河系光帶的基礎分子,科學家表示,巴基球(Buckyballs)可能是生命起源的關鍵有機分子來源。

遊民星空

  熾熱系外行星:2013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使用開普勒望遠鏡發現了Kepler 78b,它以每小時8.5小時環繞恆星一周。這顆行星可能被熔岩覆蓋,它與主恆星的距離是水星-太陽距離的40倍,它與主恆星如此近的距離仍是一個謎團。

遊民星空

  宇宙中的冷點: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分析了宇宙中一個冷點,這可能從大爆炸殘留的異塵餘生物中觀察到。這個冷點是2004年美國宇航局WMAP衛星發現的,2013年歐洲航天局普朗克勘測任務進一步證實。科學家稱,冷點可能是多元宇宙存在的證據。

遊民星空

  太陽系之外的鐵和鈦:2018年,天文學家首次發現太陽系之外一顆行星上存在鐵和鈦,該行星被命名為“KELT-9b”,是俄亥俄州立大學一支研究團隊首次發現的,它是迄今發現溫度最高的系外行星。

遊民星空

  萬聖節流星:2015年10月31日,一顆“死寂恐怖”的彗星從距離地球30萬英裡高空處掠過,令人驚奇的是,這顆彗星外形十分獨特,它非常像一顆頭骨,目前這顆彗星被命名為“2015 TB145”。

遊民星空

  怪獸星系:一支國際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繪製出一個快速成長、人們了解甚少的星系,它被命名為“COSMOS-AzTEC-1”。他們致力搜尋誕生恆星速度比銀河系快1000倍的星系,而“COSMOS-AzTEC-1”星系就是一個理想目標。

遊民星空

  土衛六表面的石油和天然氣:2017年,美國宇航局卡西尼飛船觀測數據表明,土衛六表面含有大量甲烷、乙烷,以及由含碳化合物構成的其它有機物質。該發現顯示,土衛六其中一處富含能量的湖泊中的液氫化合物數量超過了地球石油和天然氣儲量總和。

遊民星空

  太空磁干擾: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磁層多尺度探測器”在地球附近發現一個磁干擾事件,該過程叫做“磁重聯”,通常發生在地球外層大氣一個被稱為“磁鞘”的湍流區域。科學家通過該現象可理解太空磁場如何影響地球大氣層,以及衛星傳輸信號。

遊民星空

  木星有79顆衛星:2017年,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斯科特•謝潑德正在尋找一顆巨行星,但當他和研究小組使用智利的維克托•布蘭科望遠鏡觀察木星時,發現12顆新衛星,從而使得環繞木星運行的衛星總數達到79顆。

遊民星空

  火星冰崖:美國亞利桑那州天體地質學科學中心的科林•登達斯帶領的研究小組在火星表面發現冰崖,該研究發現是2018年科學焦點之一。火星冰崖將成為未來火星探索任務中的登陸地點之一,例如:2020年發射的歐洲航天局ExoMars登陸車。

遊民星空

  地球大小的行星:2017年,科學家發現7顆地球大小的行星環繞TRAPPIST-1恆星運行,該恆星距離太陽僅有39光年

遊民星空

  太陽系首個星際物體:研究人員使用夏威夷Pan-STARRS 1望遠鏡觀測發現太陽系首個星際物體——Oumuamua,這個旋轉天體長寬接近於足球場。

遊民星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