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名醫簡介】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張小萍 女,江西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首屆全國名中醫、江西省名中醫,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西省傳統中醫中藥研究會名譽理事長。出生於中醫世家,在中醫界首次提出「脾胃氣化學說」,擅長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消化性潰瘍、膽汁反流性胃炎及食管炎、胃癌癌前病變、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肝病等。

養生觀點

民以食為天」,健康的基礎是精、氣、神,故稱「三寶」。

而「精、氣、神」的生成,有賴於飲食的化生;飲食的消化吸收,又有賴於脾胃的運化。所以說,養生之本,脾胃為先。

01

防病健身,益壽防衰,

當以脾胃為本

脾為後天之本,人的健康長壽與否、抗衰防病的能力如何,與脾胃均有直接關係。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張教授提出的「脾胃氣化學說」,其核心內容可以用16個字概括,即「升降有度、納化相因、燥濕相宜、出入有序」。

也就是說,脾胃的升降、納化、燥濕、出入要平衡。比如納與化,如果吃下去太多,脾消化吸收不了,不但可以出現消化不良、腹瀉、胃痛等胃腸病,還容易出現肥胖、脂肪肝、糖尿病等。

中醫說「胃燥脾濕」,燥與濕也要保持平衡,否則脾胃功能就會受到影響,也會出現各種疾病。還有升降、出入,如果出了問題,和全身的疾病都有關係,比如出入,就是說脾胃虛的人,抵抗力也差,就容易感冒。

所以,養生防病,應該以脾胃為本。

02

結構合理,定時定量,

是健脾養生的關鍵

要保護脾胃,首先要注意飲食的平衡其中飲食結構合理是關鍵。中醫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穀為養,大米、雜糧等對五髒的滋養最為適合,是主食,不能顛倒把魚肉果蔬作為主食。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其次,飲食要定時定量。自古即有「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宜少」之說,晚上接近睡眠,活動量小,不宜多食,「飽食即臥乃生百病」。

另外,當今社會已進入「飽食年代」,飲食的節製尤為重要,每餐吃七八成飽即可,否則不僅損傷脾胃,也會引發各種生活方式病。此外,飲食還要因時因人因地而宜,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不斷調節,這也是飲食養生的基本原則。

03

多動少吃,以陽化陰,

調節情志,綜合養生

中醫養生是一個整體活動,脾胃對養生雖然至關重要,但也要綜合調理,不可偏頗。如情志的調節、生活起居、運動等皆為重要。張教授的養生觀點,大致總結為以下幾點: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一是少吃多動,晚餐吃粥;

二是心態平和,看破放下;

三是勞逸結合,起居應時。

其中,對於老年人特別提倡晚餐吃粥。自古即有「粥能益人,老年尤宜」、「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等說法。張教授對此非常認同,並體會到「糯米粥為溫養胃氣之妙品,粳米粥為滋生化育之神丹」。

驗方推薦

張氏益胃湯

組成:黨參15克,炒白朮10克,法夏10克,陳皮10克,白及20克,黃連6克,浙貝10克,蒲公英15克,谷麥芽各20克,茯苓15克,木香6克,枳殼15克,田七粉(沖服)3克,炙甘草6克。

服用方法: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

功效:健脾益胃、理氣活血、清熱利濕、化痰。

主治:脾胃虛弱、氣滯血瘀、濕熱痰濁互結之消化性潰瘍或非萎縮性胃炎。

文/江西省中醫院

主任中醫師 王茂泓

編輯 劉正輝

圖/源自網路

推薦文章:

關注我們

「名醫講堂」脾胃是養生之本,無論男女老少,都要注重!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