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治療胃潰瘍:胃脘痛、胃氣痛、反胃、吞酸

胃潰瘍在傳統中醫學屬胃脘痛、胃氣痛、反胃、吞酸等範疇。在病機方面,中醫認為其發病與情志失調、飲食、勞倦、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患病初期胃功能受損,後致胃器質性病變,遂成潰瘍。

總之,肝鬱脾虛是總的病理基礎,痰阻熱鬱、氣滯血瘀是重要的病理變化。在治療上,主要為疏肝理氣、健脾溫中、養陰和胃、化痰利濕、清熱解鬱、活血化瘀等幾個方面。

1、柴胡疏肝散(《景嶽全書》)

[組成]陳皮(醋炒)、柴胡各6克,川芎、枳殼(麩炒)、芍藥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5克。

現代臨床常用加減柴胡疏肝散

[組成]柴胡、川芎、枳實、香附、陳皮、厚樸各10克,白芍、半夏各6克,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適用病症]用於疏肝和胃、理氣止痛。胃神經症(肝氣鬱結,橫逆犯胃型),癥狀為腹痛、腹脹、納差、噯氣,伴有失眠、健忘、腹瀉、易激動、大便時溏時結、噁心嘔吐、舌質淡、苔薄白、脈弦。

2、香砂六君子湯(《古今名醫方論》)

[組成]人蔘5克,白朮10克,茯苓10克,甘草5克,陳皮4克,半夏5克,砂仁4克,木香3.5克,加生薑10克,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適用病症]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嘔吐痞悶,不思飲食,脘腹脹痛,消瘦倦怠,或氣虛腫滿。用於治療氣虛痰飲,嘔吐痞悶,脾胃不和變生諸證者。

3、一貫煎(《柳州醫話》)

[組成]北沙參10克,麥冬10克,當歸10克,生地黃30克,枸杞子12克,川楝子5克,水煎服。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0毫升,去渣溫服,早、晚各服1次。

[適用病症]肝腎陰虛,肝氣不疏證。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乾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

4、黃芪建中湯(《金匱要略》)

[組成]飴糖30克,桂枝9克,芍藥18克,生薑9克,大棗6枚,黃芪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300毫升,早、晚各服1次。

[適用病症]虛勞。見久病消瘦,胃納不佳,時寒時熱,喘促短氣,容易汗出,脈虛無力,有操勞過度史。

5、理中丸(《傷寒論》)

[組成]人蔘15克,乾薑15克,白朮15克,甘草15克(原方丸劑各用90克)。

[用法]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作丸劑,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溫開水送服,每日2~3次。

[適用病症]本方常用於急慢性胃腸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痙攣、胃下垂、胃擴張、慢性結腸炎等屬脾胃虛寒者。

筆者微信:zmt233233,有問即答。本文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