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胃痛怎麼辦?中醫教你幾招

本文專家:黃穗平,廣東省名中醫,醫學博士、主任中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胃痛,中醫又稱胃脘痛,是指上腹(肚臍以上)胃脘部近心窩處發生的疼痛。此病可由飲食不潔,過飢過飽,情緒暴躁、緊張或焦慮,又或者由於過度勞累等因素引起。

臨床多表現為上腹痛,可伴有腹脹、噯氣反酸、燒心、噁心欲吐、食慾下降等消化道癥狀,嚴重者可伴有嘔吐、腹瀉等。

發生胃痛了怎麼辦?貼心小妙招教您緩解胃痛,您不妨試一試!

1.定海神針---深呼吸、放輕鬆

胃痛發作的時候,人體應激反應使肌肉處於緊縮狀態,這時候不利於胃部疼痛的緩解,反而會加重疼痛發生。

因此,首先要冷靜對待、深呼吸、放鬆心情、找個溫暖舒適的環境靜臥、舒緩肌肉及胃部痙攣狀態,使胃脘部氣血正常流通。

2.雪中送炭---給點溫暖

飲食生冷寒涼食物或飲食不潔易導致胃痙攣,發生胃痛時不妨給您的胃一個溫暖的抱抱---熱水袋熱敷胃脘部,讓它感受到您的溫暖,或喝杯熱薑糖水或蜂蜜紅糖水,舒緩胃部肌肉,驅散寒邪,溫通氣血經脈。

3.錦囊「飯袋」---食物療法

上消化道潰瘍之十二指腸潰瘍發病率較高,多由於飲食不規律、情緒因素、藥物刺激或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引起,而十二指腸潰瘍疼痛特點為季節性、長期性、周期性和節律性,上腹痛常在飢餓狀態發生。

因為人體胃器官是一個囊狀「飯袋」,會產生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質用於消化食物。

當空腹狀態時,產生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則會對十二指腸部潰瘍形成刺激,誘發上腹部疼痛,這個時候不妨吃些軟質、易消化食物,如麵包、饅頭、蘇打餅乾等可緩解疼痛癥狀,切不可進食生冷寒涼或硬質、刺激性強的食物,以免加重疼痛。

4.先下手為強---穴位揉按

揉內關:內關穴位於手腕正中,距離腕橫紋約三橫指(三個手指併攏的寬度)處,在兩筋之間取穴。

用拇指揉按,產生酸脹感為度,定位轉圈200次,兩手交替進行。

揉合谷:合谷穴別名虎口。在手背,第1、2掌骨間,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

用拇指揉按,產生酸脹感為度,定位揉按200次,兩手交替進行。

按足三裡:足三裡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相當於四個手指併攏的寬度),在脛骨和腓骨之間。

以兩手拇指端部揉按足三裡穴,產生酸脹感為度,可揉200次左右,雙側交替。

揉按腹部:兩手交叉重疊放置,以肚臍為中心揉按腹部畫太極圖,順時針36圈,逆時針36圈;此法可止痛消脹,增進食慾。

5.「刮」目相看---刮痧療法

中醫講「不通則痛」,胃痛發作時不妨找些脾胃相關的穴位進行刮痧,促進氣血流通,「通則痛止」。

中脘穴,是胃經的募穴,位於腹部正中線上,肚臍與劍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窩處)連線的中點處,塗抹一層潤滑劑(甘油或關鍵時刻食用油等油狀液體也可以拿來救急),拿出您身邊的能找到的「刮痧板」,在中脘穴處,由上向下刮痧至出痧為度。

章門穴,是脾經的募穴,位於腋中線,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也就是上肢自然垂直放在身體兩側,屈肘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章門穴,途一層潤滑劑,用「刮痧板」順肋骨方向斜向下刮痧至出痧為度。

6.飲食調理

脾胃病「三分治,七分養」,雖然有這麼些錦囊妙計可以幫助您緩解胃痛發作,但沒有胃腸病的困擾才是您最大的健康,「七分的勝券」掌在您自己手中,愛護脾胃,保「胃」健康,讓我們一起來呵護我們的脾胃:糜粥自養。

做法:粳米100克,鮮白扁豆100克。粳米洗凈浸泡半小時,放入鍋內用大火煮沸;加入鮮白扁豆,改用小火熬煮成粥。粥內可加入少量紅糖或冰糖,攪勻,稍燜片刻,待糖溶化即可食用。

「世間第一補」粥具有健脾養胃功效,粳米俗名大米、精米、硬米、白米、肥仔米,具有養胃氣、補五臟、長肌肉之功;

白扁豆具有健脾和中之功,能疏脾開胃;脾胃氣虛者可加山藥,脾胃虛寒者加入生薑,脾虛濕困者茯苓、紅豆可助健脾化濕之力。

註:如出現不明原因的胃痛,或癥狀無法緩解甚或加劇,或伴有嘔吐、腹瀉、黑便等嚴重癥狀者,要及時醫院就醫,查明病因,對症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文章推薦

三步查看【歷史文章】

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