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00億只是開始,大佬們都預測1000億以上

雖然今年的國慶檔、聖誕檔、賀歲檔都低於預期,但2018年的總票房終於還是突破600億了。

昨天下午,貓眼專業版宣布,2018年度總票房(含預售)成功突破600億,實現了年初預定的小目標。在2018年即將落幕之際,處於影視寒冬中的電影人,不知道有沒有感受到些許暖意。

但也有人“潑冷水”指出,12月29日“提前”宣布突破600億,這種說法不嚴謹,因為這600億包含了12月30日和31日兩天的預售票房,其中12月31日的預售票房就達到1.45億,光一部電影《地球最後的夜晚》的預售就達1.4億。但無論如何,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600億勢必成為現實。

增長的不僅是電影票房,2018年觀影總人次達16.92億,相比去年增幅4.2%;放映場次達1.08億,同比增幅14.89%;新增銀幕7772塊,銀幕數突破6萬塊。中國銀幕總數曾於2016年超過美國的四萬多塊,成為全世界電影銀幕數最多的國家。如今,中國“銀幕數全球第一”的地位更加穩固。

頭部效應顯著,國產片票房比例提高

“高開低走”是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的整體票房走勢。年初的春節檔,不僅給2018年的影市奠定了一個漂亮的開端,也鞏固了中國電影人的信心:《紅海行動》總票房達36.5億,《唐人街探案2》總票房達33.9億,分別為2018年度票房冠亞軍。

此外,2018年春節檔7天豪奪63.94億票房,同比去年漲幅鋼彈69%。不僅如此,春節檔總共上映6部電影,除上述兩部,還包括《捉妖記2》《西遊記女兒國》等,加起來狂攬107億,佔600億大盤的17.8%。“得春節檔得天下”成為了越來越多業界人士的共識,春節檔成了重磅之作的必爭之期。

但是,除了春節檔,2018年的其他檔期呈現疲乏之態,暑期檔增幅減少,國慶檔的票房甚至降了19%。春節檔演繹了“開始即是高潮”。

“高開低走”也發生在單部電影上。隨著中國觀眾審美的不斷提高,中國電影市場的口碑效應持續加劇,特別是2018年,在口碑效應的作用下,許多電影經歷了“高開低走”的票房走勢。比如被詬病為“掛羊頭賣狗肉”的《愛情公寓》,首映單日票房達到驚人的2.8億,但隨著輿論和口碑的擴散,到上映第4天日票房就跌到了2千萬。

跟口碑效應相應而生的是,“大製作、大IP,流量明星”的影視內容組合,不僅在劇集市場遇冷,在電影市場同樣失靈。斥資7.5億的大製作高特效電影《阿修羅》,在上映第三天就緊急撤檔,累積票房4900萬。《歐洲攻略》和《新烏龍院之笑鬧江湖》,雖有明星和IP加持,但都在上映首日之後票房遭遇直跌。

票房突破了600億大關,固然可喜,但是也應該注意到,“頭部效應”在中國電影市場十分顯著。據貓眼數據顯示,年度十強電影的票房佔比鋼彈40.4%。

而全年上映的國產片達393部,進口片122部,累積上映電影515部,這意味著其余505部電影的市場佔比59.6%。更有業內人士表示,80%以上的電影是虧本的。“金字塔”的票房結構不利於電影行業良性發展,如何向“橄欖型”票房結構轉變,無疑是有關部門和業界需要思考的命題。

在600億的成績中,國產片票房佔比61.92%。2018年票房十強榜單中,有《復仇者聯盟3》《毒液》《侏羅紀世界2》《海王》4部好萊塢電影,跟2017年持平。但從票房榜30強名單看,好萊塢電影從2017年的18部,降到了2018年的10部,這說明了國產電影競爭力大為提升。

銀幕超6萬塊,票補取消

2019將走向何方?

2018年票房突破600億,令人對2019年的中國影市更加期待。在更早之前,這種對行業的樂觀願景更為普遍。2016年,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曾在一個活動上發言預測:2020年前後的票房有望達到1000億,而票房天花板有可能是1200億。

同年,博納總裁於冬在一個電影論壇上發言:再過5到8年,中國的銀幕數增加到6萬塊以上時,票房會達到美國總票房的三倍,可能是1500至2000億人民幣。

更樂觀的人是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他在2016年的萬達電影峰會上發表演講預測:2018年,中國電影市場將達到北美的規模,即超過100億美元。未來十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票房會持續保持15%的增長。十年後的202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300億美元。

2018年的票房數據,會給這些大佬預言破一盆冷水。貓眼專業版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今年新增銀幕7772塊,總銀幕數達到了60093塊。銀幕數即便超6萬塊,2019年票房也不可能達到於冬預測的“1500-2000億”。而今年總票房的增幅也僅僅是7.3%,同樣達不到王健林預測的“未來十年票房將持續保持15%的增長”。

相比前幾年票房增幅的“高歌猛進”,2019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增長恐怕是要放緩的,大佬們的預測顯然是剝除政策變動這一因素。今年9月,有關部門頒布新規,宣布從今年10月1日起,取消第三方和影院自有管道的線上票補,但不包含影院線下售票。如此,意味著9.9元、19.9元的票價將消失,自2014年開始影響電影市場的線上票補手段將成為歷史。

眾所周知,票補極大地刺激了觀影人次的增加,始於2014年的票補,在2015年達到巔峰,當年票務平台大量出現9.9元一張的超低票價。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440億的總票房中,有30億來自於票補。

今年5月,電影《英雄本色2018》的導演丁晟,發文質問宣發方光線傳媒的文章中,就提到“一千萬票補款”,票補佔票房的比例可見一斑。

不樂觀的原因還有,以抖音快手為首的短影片爆炸發展,電競遊戲奪冠的霸屏,都預示著短影片和電競遊戲將越來越火,對於潛在的電影觀眾而言,他們的娛樂方式更加多元化了。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口碑效應日趨顯著,同時天價片酬、陰陽合約等行業亂象日趨規範化,賺快錢的投機分子生存土壤縮減了,擠走泡沫,行業回歸理性,回歸內容,這也意味著出精品的概率無疑提高了。

影視寒冬之下,也有一些人對明年電影市場持悲觀態度,認為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很難再達到600億,這意味著中國市場將出現首次負增長。從目前來看,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充滿了不確定性,這只能交給時間來檢驗。

【文/阿志】

The End

出品 | 北京獨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監 製 | 李星文

主 編|楊文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