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創板轉融通業務火熱進行,9家頭部券商掌握融券券源

記者丨劉新余

來源丨國際金融報

圖片來源丨圖蟲創意

“作為一個具有科創板交易資格的股民,本想在自由的科創板大海裡暢遊,結果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供融券的券源。”自科創板開市以來,行情的火熱程度超出預期,面對暴漲後的高價,急需融券卻無法找到券源的投資者如此抱怨。

1

券源“稀缺”?

7月22日,科創板開市,首批25家上市公司首日平均漲幅140%,個股最高漲幅達520.57%,總成交額485.08億元。7月23日,科創板走出分化行情。截至收盤,除樂鑫科技、福光股份、南微醫學、中微公司外,其余21家公司股價下跌,合計成交228億元。

面對科創板首日暴漲行情,市場便表現出對於融券的迫切需求。打新成功的投資者面對股價不斷衝高,擔心下一交易日出現暴跌,原有的收益受損,有的選擇忍痛賣出,也有的扛著風險持有;而沒有打中新股的投資者,面對高位畏懼買入,只能錯失機會。據市場專業人士分析,以上情況通過融券或許可以完美解決,一方面鎖定收益、風險,另一方面,也多一個做空方向獲利的可能性。

實際上,據市場投資者反映,已有不少人注意到此時做空的鎖定收益機會和獲利機會,不過似乎很難找到券源。“聽說融券券源早就沒有了!”有投資者不無可惜地感歎。

在此之前,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科創板股票上市初期漲幅過大,融券券源可能需要爭搶。

2

轉融通加速入場

有媒體報導指出,從券商人士處獲悉,科創板的券源需通過轉融通來獲取。目前實行轉融通市場化費率、市場化期限的券商一共有9家,包括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中國銀河證券、海通證券、申萬宏源證券、國泰君安證券、華泰證券、國信證券和招商證券,其余券商暫未獲得相關權限。

多位券商人士表示,大部分科創板券源或被上述先期實行轉融通市場化費率的9家券商所包攬。因為對於出借人戰略投資者來說,市場化費率可能達到8%-10%,而非市場化費率僅有1.5%-2%,費率收益差別太大,因而更傾向於向9家有權限實行市場化費率、市場化期限的頭部券商出借券源。

據了解,正式獲批轉融通資格之後的第一個交易日,部分基金公司火速參與轉融通業務。截至目前,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及券商表示,公司均已完成首單轉融通交易。

《國際金融報》記者也第一時間向上述9家券商了解目前其轉融通業務及融券券源的具體情況。不過,多數券商表示,目前還不方便透露更多細節。

3

券源將擴大

據了解,融券機制中,券源主要有兩種來源,一是券商自身擁有的,二是券商從證金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借入的。

根據此前上交所、證金公司和中國結算聯合發布的《科創板轉融通證券出借和轉融券業務實施細則》(簡稱《實施細則》),券源得以擴大,也會更加充足。一方面,推動落實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作為出借人,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業務;另一方面,落實《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的相關規定,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的股票可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

《實施細則》規定,符合條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機構投資者以及參與科創板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的戰略投資者,都可以作為出借人,通過約定申報和非約定申報方式參與科創板證券出借。科創板證券出借的證券類型包括:無限售流通股、戰略投資者配售獲得的在承諾的持有期限內的股票、符合規定的其他證券。

除了擴大券源,降低成本同樣是《實施細則》的重要看點。

為提升出借人和借入人參與科創板轉融券業務的意願,滿足參與者雙方多樣化需求,在科創板推出市場化的轉融券約定申報方式,引入市場化的費率、期限確定機制,並降低保證金比例及科創板轉融券約定申報的費率差。

《實施細則》中規定,通過約定申報方式參與科創板轉融券業務的,轉融券費率應符合兩個要求:一是借入人申報的費率=出借人申報的費率+科創板轉融券費率差;二是借入人申報的費率不得低於或等於科創板轉融券費率差。科創板轉融券費率差按證金公司公布的標準執行。證金公司可以根據市場供求等因素調整科創板轉融券費率差。

而參與科創板轉融券業務的證券公司需要符合四類條件:一是具有融資融券業務資格,並已開通轉融通業務權限;二是業務管理制度和風險控制制度健全,具有切實可行的業務實施方案;三是技術系統準備就緒;四是參與科創板轉融券業務應當具備證金公司規定的其他條件。

熱文推薦

《國際金融報》金融中心等你來爆料!

公募 私募 券商一手資訊

財經新聞縱深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