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誰將突出重圍成為咖啡市場的「獨角獸」?

移動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催生了一大批互聯網咖啡新品牌。近年來,純外賣咖啡、外賣+門市、以及智能咖啡機等模式企業紛紛收穫大量關注。

這段時間爆出了著名咖啡品牌「連咖啡」關閉多家店面的事件,連咖啡是互聯網咖啡品牌代表,依託互聯網發展,它也曾輝煌過。

如今的國內咖啡市場似乎比以往更加「熱鬧」,裡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呢?

一、國內咖啡市場格局

在《2018年咖啡行業研究報告》中顯示:目前全球咖啡消費市場規模大約在12兆元,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市場,年消費約在3兆元。



回至中國,目前咖啡消費市場的規模大約在1000億元,其中速溶佔據72%,現磨咖啡佔據18%,即飲(瓶裝)咖啡佔10%。而國內的咖啡基本現狀是存量市場較小,人年均飲用咖啡杯數在4.5杯。



另外,國信證券研究資料顯示,大陸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在15%左右,預計2020年,大陸咖啡市場銷量規模將達到3,000億元。

由此可見,就中國市場而言,現磨咖啡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二、那些咖啡的競爭者們

目前,國內以咖啡為載體的企業類型主要呈現四種形態:

1、以線下門市為經營形態的咖啡館品牌

如星巴克、Costa以及太平洋咖啡等大眾品牌,這一類在商品結構上,咖啡品類呈現多樣化,同時為了滿足消費者多方面的需求,會輔之以甜點和麵包等品類。在此基礎上會演變成類似於GREYBOX COFFEE(灰盒子咖啡),以商務型為主的休閑咖啡館,以及針對職場人群的「8小時咖啡」等等。

星巴克作為著名的咖啡品牌,在國內能取得如此的成績,跟它多年的耕耘離不開,星巴克在國內完整地走完了產品(味覺塑造)——場景(情感沉澱)——品牌(符號塑造)的品牌建構過程,並通過漫長的時間沉澱出了穩定根基,畢竟人們普遍相信時間的力量。

2、以餐飲為主要經營形態的餐飲品牌

像麥當勞、肯德基以及甜品店和麵包店等。在2017年至2018年期間,消費者對於咖啡品類的需求被創業型公司瘋狂的補貼規模化地給激發出來,咖啡企業都在圍繞著「如何搶佔消費者每天的第一杯咖啡?」而做業務調整。這其中,餐飲企業裡,早餐搭配的主要結構已經不僅僅只是豆漿和牛奶了。

麥當勞以及肯德基由於自身就是洋快餐品牌,咖啡產品和品牌的氣質相當符合,並且它們的早餐業務做得非常成功,積累了一定量的消費者。

3、以便利店為主要經營形態的便利店品牌

便利店(例如7-ELEVEn、全家)第一個思考的問題應該是如何給消費者帶來便利,所以在業態形式以及商品結構上從來不具備條條框框。職場對於咖啡是具有強需求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具有自助咖啡機設備的便利店大多為商圈型便利店。

在這一類形態中產生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鑒於咖啡中的消費者的轉換成本較低,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品牌之間口味的差異性並不是很大,所以,從大眾的視角來看,便利是令消費者產生購買的第一動力,無論現在咖啡市場的競爭如何激烈,未來咖啡的落地點是不是更多會聚集在便利店呢?

4、藉助互聯網外賣模式的互聯網品牌

最典型的便是瑞幸咖啡,除了擁有自己的外賣程序,還在線下大範圍布置門市,並且通過大量補貼來吸引消費者,在初期能夠受到比較不錯的效果,但後期缺乏補助之後,消費者是否能像當初那樣,還是一個問號。

5、互贏合作的模式或許是個契機

除此之外,像西西弗書店這種書店+咖啡館的模式或許能成為新的經營形態,西西弗書店全都是商場店,除了用餐時段之外,整個咖啡館的上座率近100%。

眾所周知,星巴克裡大多數消費者也都是邊喝咖啡邊聊天或者辦公等等,但由於本身主營業務的關係,還是不能做到讓喜歡安逸的消費者安靜地坐在那裡看書或者專註做一些事情。

書店結合咖啡館的形態其實也能為一些創業者提供一條路徑,藉助合作的形式,實現雙方的互贏,像私人影院亦或是美術館之類,能讓消費者既能喝咖啡又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會長認為,咖啡這個賽道並不像無人貨架以及共享單車是個偽需求,它的需求會隨著用戶的消費時間而不斷地增強,決定國內咖啡未來的並不主要在於某個企業,更多體現在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變化。

三、咖啡的未來?

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決定咖啡的未來

決定咖啡未來的是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而這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生理需求、精神需求以及社交需求。

生理需求。咖啡本身有提神的作用,能夠讓人產生依賴性,當咖啡成為辦公室工作者基礎性需求的時候,才可能促使咖啡這一品類,在未來能成為飲品中的主體。

精神需求。大多消費者在使用「咖啡」這一品類的變化是,由最初對速溶咖啡的嘗試,慢慢轉變對咖啡館內品咖啡(工作、學習或者是休息等)的喜歡,到最後買設備自製咖啡,學拉花等。

這充分體現出一種小資的生活方式,而白領人群大多嚮往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基於這一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咖啡是一個很好的品類。

社交需求。咖啡並非社交場景下的唯一載體,但卻是最重要的載體。這裡不得不再提及咖啡作為一種「癮品」而存在的原因了,消費者對於咖啡的強依賴性是潛在的,或許自己都沒察覺到其程度之深,隻覺得每天都需要一杯或幾杯驅趕倦意。在這種潛意識下,社交中打開話題的第一句話潛意識地就會說「請你喝杯咖啡,咱聊聊」。

咖啡的破冰效應猶如男人開始第一句對話的第一根煙,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此外,加上咖啡館提供的「第三空間」的場景,更是利於社交。

真正的「獨角獸」還需時間檢驗

其實從以上幾種咖啡模式來看,星巴克毫無疑問是成功的,對於普通咖啡消費者來說,它都能滿足三項需求,許多人都會在星巴克內坐上一天,辦公或者做其它事情,不少CBD樓下都有星巴克門市,很多白領早上都會順手買一杯星巴克幫主自己提神。

麥當勞肯德基以及便利店的模式,目前來說還在初期階段,培養用戶從這些地點買咖啡還需時間。

而瑞幸瘋狂燒錢的模式,能夠吸引消費者去喝咖啡,但不能讓消費者愛上喝咖啡。

中國咖啡市場的「獨角獸「,目前來看是星巴克,但隨著瑞幸等品牌的加入,星巴克能否維持目前的地位,還需時間來檢驗。

文章來源咖啡師,轉載旨在知識分享,如涉及到版權保護,請聯繫我們刪除。

和更多咖啡師交流,xiaokakeyi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