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不信你試試!堅持這5種運動能延緩衰老

掌上夥伴,伴您夕陽

如果堅持有氧運動,能夠延緩衰老!

別不信,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上。多倫多大學的相關專家表示,中年人如果堅持進行慢跑和騎自行車等活動可以減緩甚至逆轉今後身體的平衡性、協調能力以及肌肉力量的衰退。

此外,當人們的需氧量及力量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減弱時,這些運動可以加強人們的心肺功能。

根據科學研究的結果,以下五種運動是最佳的減輕體重和鍛煉心肺的方式。

大步走

【看看功效】

大步走可以增強耐力、攜氧能力和提高運動速度,還能燃燒脂肪,讓心跳加快,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的阻力。

【正確的走法】

首先以比較慢的速度(但步幅要大)走5~10分鐘後,停下來,慢慢地做5分鐘柔韌性練習和伸展練習;接著加快速度大跨步走,讓心跳達到最快速度的70%。

要把背和腰挺直,盡量挺胸,兩腳腳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腳趾頭髮力,讓全身的肌肉儘可能地參與進來,最好有一種彈起來的感覺。

大步走時,擺臂幅度要加大,儘力前後直臂擺平,有助於讓全身更多的肌肉參與到走步中。因為人體50%的血管集於下半身,當更多的肌肉得到鍛煉時,可以擠壓人體至少50%的血管,推動下肢的血液流動。

每一步都要比平時走路的步子大,簡單的方法是:雙腳底粘些水,先以平常走,測量兩個腳印間的距離,然後在此基礎上增加15~20公分,就是進行大步走的步幅,多走幾次,適應新的步幅,就可以進行「有氧大步走」了,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鍛煉效果。

跑步

【看看功效】

跑步是當今最流行的心肺鍛煉方式,跑步時鍛煉到的肌肉群包括踝關節、臀部和膝蓋、腿窩、臀屈肌和足部肌肉。研究顯示,一個體重66公斤的普通人如果在30分鐘內跑完8.4公里,就能燃燒掉300千卡的熱量。

【正確的跑法】

跑步前最好有5分鐘的熱身散步,這樣能把更多的營養物質輸送到特定的身體部位,以供鍛煉所需。接下來要做5~10分鐘的伸展運動或慢跑,提高肌肉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在開始跑步的第一周運動量宜小,然後逐漸提高速度和增加距離。通過慢跑結束鍛煉,不要突然停下來。如果感到極度疲勞,可以適當休息1~2天。

拳擊

【看看功效】

健身專家認為拳擊是最佳的心肺功能鍛煉方式之一。拳擊鍛煉到的肌肉群很多,包括二頭肌、股四頭肌、腿窩和腓腸肌等。此外,它還能鍛煉到腹肌、內外斜方肌、胸大肌和背闊肌。

【練習方法】

參加拳擊運動之前要先進行間歇式跑步。對於初學者,可以先慢跑1.5公里,快跑600米,然後再慢跑800米。跑步時步伐強度要大些,使心跳達到有氧鍛煉的水準。

每次練習拳擊先做5~10分鐘的熱身練習,然後做10分鐘簡單的阻力和耐力訓練,強調速度、耐力和力量。接下來做5分鐘的拳法操練,包括各種擊打和防守拳法。然後在規定的時間內擊打較輕或較重的沙袋。最後做5分鐘的伸展運動,讓身體冷卻下來,心跳平穩。

游泳

【看看功效】

游泳能夠明顯地增強心臟的力量,顯著降低得糖尿病、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這種水中的有氧鍛煉方式需要人們使用各種技術讓身體在水中移動。

游泳鍛煉到的肌肉群最全面,包括腹肌、臀肌和腿窩等。對於初學者來說,自由式的技術是最全面的,速度也最快,擊水也最容易。

【正確的遊法】

首先遊250~400米的自由式、仰泳和蛙泳作為熱身練習。

接著做平衡性練習。在水中做剪式打腿動作,手臂向前伸展。在做這個練習時,頭應該位於水面以下,呼吸的時候側向一邊。每25米休息一會,做4組。這樣就能提高在水中的平衡性。

接下來做側向平衡練習。右腿做剪式打腿動作,右臂向前伸展,頭部靠在右側肩膀上,在水面上微微張開嘴,腋窩向水面按壓以保持平衡。然後換到左側做,各做2組,每25米休息一會。

平衡練習做完後,進行2×100米的仰泳、2×100米的蛙泳和10×50米的自由式,每組之間休息1分鐘。

最後通過150米的慢速游泳結束鍛煉。

力量瑜伽

【看看功效】

力量瑜伽是瑜伽中最講求體力的類型,它融合了傳統的瑜伽姿勢和有氧鍛煉的動作。練習這種瑜伽可以改善人體的循環系統,使全身的肌肉群都得到鍛煉,不僅能燃燒脂肪,還能提高肌肉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使人體變得更輕盈、靈活、強健,並使人的精神平和,達到身體解毒的功效。

【正確的做法】

力量瑜伽包括控制慾念、自我約束、體位、呼吸控制、感官抑製、思想集中、靜坐冥想和超然忘我八個步驟。體式的順序是以科學的方式排列的,練習時的各種體式要流暢不得中斷,用呼吸協調各個流暢的姿勢變化的銜接。

十個方法讓運動堅持下去

1.騎自行車上班。

這讓人們不必單獨抽出整塊的時間鍛煉,減輕負擔。

2.設定每日目標。

美國「健身愛好者」網站調查發現,近60%的人新年製訂的健身計劃以失敗告終,他們往往制定長期計劃,一旦沒有完成就失去了信心。運動最好設定每日具體目標,如5分鐘伏地挺身等。

3.參加運動俱樂部。

可增加交友機會,朋友間的鼓勵支持對堅持運動十分關鍵。

4.試試可穿戴設備。

此類設備及手機軟體讓運動具體量化,更為直觀。還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幫助選擇最佳計劃,有益於堅持下去。

5.嘗試「探險」運動。

周末時參加徒步遠行、游泳、泛舟、山地自行車等「刺激」性運動,這些從未經歷過的「探險」有助於增強運動的趣味性。

6.尋找運動夥伴。

美國斯坦福大學新研究表明,與分開運動的夫妻相比,一起鍛煉的夫妻運動量增加78%。無論是伴侶、家人或朋友,結伴運動都更有趣,也更可能堅持。

7.把運動當遊戲。

這讓人們能保持運動動機,趣味性也大大增強。如記錄運動時間及強度等數字,逐日進行比較,就能增強「遊戲感」。

8.多一些變化。

美國蓋洛普顧問公司調查發現,2015年,55%的美國人經常鍛煉,原因之一是當年火爆上市的可穿戴設備改變了傳統的運動方式和運動觀念。運動形式和運動量都應多樣化,而非雷打不動的「每天跑步多遠或舉重多少次」。

9.求助私人教練。

個性化指導對於保持運動的科學性和持久性很關鍵。私人教練會根據你的身體素質等指標,研究出能使效能最大化的鍛煉計劃。

10.獎勵自己。

偶爾來點「半工半玩」式的運動,如騎自行車去參觀啤酒廠或跑步去烤肉店,並適當來點獎賞等,能鼓勵自己愛上運動。

三個信號判斷運動效果

信號1:酸加。

鍛煉時,常常會感覺肌肉酸,這是因為運動讓體內代謝產生乳酸,其在肌肉中堆積,就會引起酸脹感。

很多人往往因為這種感覺而放棄鍛煉,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這個信號並不代表身體出了問題,反而,應該再增加一點運動量,能有效促進乳酸分解,利於身體恢復。

信號2:痛減。

鍛煉時或鍛煉後,如果身體某一部位產生疼痛感,就應減少練習次數和動作幅度。

因為這種疼痛不是乳酸積聚造成的,而是身體細小的肌肉纖維或韌帶出現輕微損傷導致。

這時進行適當調節,會很快恢復,但如果越疼越練,就會造成大塊肌肉或整條韌帶損傷。

信號3:麻止。

除了酸和疼,鍛煉還可能讓您發「麻」。

如果運動後,身體某一部位有發麻的感覺,這是提醒你休息的信號。

發麻代表該部位已喪失了部分感覺和運動功能,再練下去,會產生傷病。

所以,一旦身體發麻,要趕緊停下來,如果感覺久久不消退,需去醫院就診。

當然,除上述3個普遍信號,運動還可能給人體帶來一些其他反應,比如:

跑步時放屁有助於改善腸胃蠕動,減少氣體堆積;

岔氣可能是因為熱身不夠或未做熱身活動;

如果健身前一晚沒有睡好或熬夜了,訓練時就可能出現肌肉發抖的狀況;

在較冷環境中運動時,如果未做熱身或做得不夠,肌肉受到寒冷的刺激就可能會抽筋;

運動時血糖會下降,若能量供給不足,就會產生頭暈現象。

了解自己的身體反應,進行科學鍛煉,做好防護,才能收到更好效果。

工作之餘別忘運動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