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揭露行業黑幕 – 茶葉添加香精是公開的秘密

很多朋友問我,有一些茶感覺聞起來特別香,但是泡出來卻感覺香氣和滋味不匹配,這是怎麼回事?

其實,中國的茶葉是全世界消費量最大的無酒精飲料之一,是一種很特殊的食品。在中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會喝茶,喝好茶,也是輔助健康不可或缺的元素。

而因為我們經濟發展太快,所以之前古樸而傳統的製茶方式一次次受到浮躁逐利風氣的影響。除了土地汙染、重金屬汙染、化肥農殘之外,茶葉中非法添加這種人造食用香精的操作也變成行業公開的秘密了。

人造香精的添加會使茶葉產生特殊的香氣,最開始這種添加事實上是為了彌補那些快消品茶葉品質缺陷的低級補救方式。可是往往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中,嘗到甜頭的茶商們開始前仆後繼的開啟了香精添加的模式。而且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模式之下,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口感也因此改變。貪香、貪濃,貪便宜使一些正規渠道傳統方式製茶的茶品變得賣不動,而這種香精茶不僅滋生了不良的消費飲茶習慣,也增長了商家有意無意添加的

之前同大家介紹過普洱茶的泡沫,從名山頭到高水分陳化年份、條索等級之後的變化。真正出品好茶的茶商也往往陷入到外觀不放名山頭、高年份、高條索等級以及一些故事,就沒辦法賣出茶品的惡性循環。而香精茶也是同樣的道理,不添加香精的烏龍茶似乎就是假的烏龍茶,所謂高香、高甜、高品相的快消品幾乎佔據了整個市場,並提前透支掉茶行業的壽命。

而茶葉的質量和安全已經成為影響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為茶葉造成的食品安全問題愈演愈多。我們國家在315消費者日對茶葉的監管抽查開始增多。而某茶葉大省的六大茶某一大類竟然在北京某茶城的抽檢中全軍覆沒。可見其添加之危害,人造香精它們主要來自於石油化工產品和煤焦油等原料,價格相對廉價。大量的研究報告指出,它們不僅不能向人體提供營養物質,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導致慢性毒性、致瀉性、致突性(基因突變)、甚至致癌。

我們的國家標準中規定,茶葉中不應含有非茶異物,包括外源添加物。因此,茶葉中添加人造香精既危害人體健康,又是違法行為。而目前,判斷茶葉中是否添加人造香精主要通過人的感官審評進行,即通過人品嚐茶湯、嗅聞茶香、眼觀外形等方式對茶葉進行初步判斷。茶葉感官審評是檢驗茶葉品質的最基本方法。

像真正的老茶客,實際有一些資深茶友可以通過嗅聞同品飲實際上是可以辨別出香氣屬於茶品本身或者後發酵出的香氣。然而,由於感官品茶方法是一種由品飲人員主觀定性判斷評分的過程,是一項經驗活動,既受到環境因素的製約,更受到品飲人員的即時生理條件和審評經驗的影響。對於剛剛新入門的茶友,對他們的經驗習慣、身體條件、品飲習慣等限制和要求會不可避免的在茶葉審評過程中會有誤判,而且老茶客之間的專業水準也可能有一定差異,從而導致品飲過程出現錯誤的判斷。因此,通過感官審評方法來判斷茶葉中是否添加外源人造香精並不可靠。

所以我們只能使用一些基本可行的方法來辨別和判斷了,以下是一些筆者的小方法:

1,聞乾茶,如果香氣過濃,要小心.

2,聞過乾茶後暖杯後將茶葉搖一搖,如果香氣沒有改變甚至減退,估計八成是添加香精了

3,開水悶泡一會兒,聞茶香有沒有雜味,因為香精加高溫會有雜味

4,沖泡數次後,香氣消失了,肯定是添加的。因為茶葉的內含物質和香氣應該是通過浸泡後滲出,若非全發酵烘焙茶的話品飲的香氣應該是越來越濃鬱。

5,觀察茶湯,看有沒有油脂狀懸浮物,因為香精是脂溶性不溶於水的。

還好,在雲南省、廣東省的一些主要產茶區我們的政府監管部門在源頭茶葉生產流程中把控還是很到位的,並未發現太多添加的問題。而很多香精添加的而這樣的行為更多只存在於茶葉的流通環節而非生產環節。在廣東同雲南基本上在茶葉的生產環節,類似問題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其他省份的生產環節以及消費者盲目高香的追求並衍生的盲目惡性消費循環,我個人認為應該還是要剎一剎車了。

除了香精,其他還有在紅茶、綠茶、烏龍茶中添加糖精(加甜)、色素(加色)、石膏粉(加糯)、蠟(加粘稠感)、麵粉(粘稠感)、糯米香(沱茶)等等。這其實還是印證那句古話:「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一條路任重道遠。要源頭把控、國家監督、人心回正、消費者懂行等多個方面去磨合,通過時間沉澱,慢慢找回我們失去茶葉的良心所在才是正道。

作者 - 梅江小青 - 老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