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步走,更專業全面探析白茶。

茶葉感官審評,是通過人的感官如視覺、嗅覺、味覺、觸覺對茶葉的形狀、色澤、香氣及滋味進行品質鑒定的過程,是確定茶葉品質優次和級別高低的主要方法。

白茶使用的感官品茶方法——五項評茶法,即將審評內容分為「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和葉底」五項因子,經乾評(外形)、濕評(內質)後得出結論。

在各審評因子中,乾評外形評定要素有條索、嫩度、整碎、凈度、色澤等。濕評內質因子湯色需評定其色度、亮度和清濁度;香氣除辨別香型外,主要評定比較香氣的純異、高低、長短;滋味則主要評定純正滋味(濃淡、強弱、鮮、爽、醇、和)、不純正滋味(苦、澀、粗、異)等。一般以鮮爽濃厚為好、苦澀淡薄為差;葉底則從色澤、嫩度、勻度、伏貼度等要素進行評定。

白茶審評方法流程

1.

專業審評白茶時,應先將審評杯碗洗凈擦乾,按號碼次序排列在濕評台上,審評茶樣放在乾評台上,且乾濕分開。

2.

在開湯前,應先把盤,即雙手持樣盤的邊沿,運用手勢作前後左右的迴轉轉動,使茶葉均勻分布,然後通過反轉順轉將茶葉收攏集中成為饅頭形,使毛茶分出上中下三個層次,依靠視覺和觸覺進行白茶乾茶外形的品質鑒定;老白茶外形的品質鑒定主要從乾茶的色澤和乾茶香的變化進行鑒定,一般陳放的年份越長,其外形色澤會逐漸加深,乾茶香氣會逐漸向純正陳香轉變;緊壓白茶外形的品質鑒定主要從茶餅的鬆緊度、平整度及色澤進行鑒定,一般餅面平滑且鬆緊適度有利於茶餅後期的陳放及內含物質的轉化,而色澤依不同等級、不同年份而不同。

3.

在沖泡之前,應先用100°C的沸水將審評杯碗沖洗燙熱,並且保持燙熱的溫度一致,以避免影響審評的準確性。

4.

稱取樣茶3g投入容器為150ml的審評杯內,並按1:50的茶水比沖入100°C現沸的開水至審評杯沿鋸齒處,加蓋靜置5分鐘後(備註:加蓋時,杯蓋的氣孔應對準杯柄,以免濾茶湯時外溢),將審評杯中茶湯濾出至審評碗內(備註:杯子的殘餘茶汁應完全濾盡);一般老白茶和緊壓白茶的審評會結合一泡(5分鐘)、二泡(5分鐘)的審評結果。

5.

開湯後,進行白茶內質評定,應先嗅香氣、快看湯色、再嘗滋味、後評葉底,其中嗅香氣又分為熱嗅(主要辨別香氣有無異雜氣)、溫嗅(掌握55°C的溫度,主要辨別白茶香氣的香型及優次)、冷嗅(辨別香氣的持久性),嗅香氣時一手持杯柄,一手持杯蓋,杯蓋略開口,將鼻子湊近聞香;對於老白茶、緊壓白茶的香氣品質的鑒別,主要從香型及香氣純正度、濃鬱度及持久度進行鑒定,一般陳放得當的老白茶或緊壓白茶,其香氣呈現陳香純正、濃鬱度和持久度較高,且隨陳放年份增加,其香型會不斷轉化、香氣的濃鬱度會逐年增加。

6.

湯色要及時看,因為出湯後,茶湯在空氣中易被氧化而變,一般湯色以清澈明亮為好、渾濁暗淡為茶;老白茶和緊壓白茶的湯色內質主要從色度的深淺及亮度進行判別,一般隨年份增加,湯色的色度值會增加,深度值會增加,且陳放得當的老白茶的湯色依舊清澈透亮,無渾濁之感。

7.

待茶湯溫度降至45-55°C,用審評用的湯匙舀一杓(4-5ml為宜,利於在口中迴轉辨味,辨別時間為3-4秒)茶湯於審評杯中進行啜飲,並結合舌頭上相對應的味道敏感部位滋味品質鑒定,如舌尖(甜味)、舌根(苦味)、舌頭兩側前端(鹹味)、舌頭兩側後端(酸味)、舌尖和兩頰(鮮爽味、澀味);對於老白茶和緊壓白茶的滋味品質的鑒定,主要從茶湯的厚實感、綿柔感、順滑感等進行鑒別,一般隨年份增加,茶葉內含物質不斷發生轉化,使得茶湯的醇厚度會逐漸加強,陳韻顯著性也隨之增加,茶湯入口不苦不澀,綿柔感十足,品飲之後有回甘。

8.

最後將審評杯中的茶葉倒出至黑色葉底盤,而後依靠視覺和觸覺進行葉底品質的評定,一般以柔軟、肥厚、勻亮為好;對於老白茶和緊壓白茶,主要從葉底的鮮活度、葉片的韌度進行鑒別,一般陳放得當的真正年份的老白茶或緊壓白茶啊,其葉底依舊鮮亮有活力,手捏葉片時,葉片依舊有韌性。

白茶感官品質

感謝茶百科供稿,本文僅做知識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