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體內濕氣重的人,常有五個信號!四種祛濕方法,最好都做到!

濕氣是現代人健康的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

在中醫看來,濕氣,似乎稱得上是「萬惡之邪」!

風濕性關節炎、濕疹,包括某些頭痛、眩暈、失眠、高血脂、冠心病、帶下、痛風、泄瀉、中風、高血壓等等都與濕邪有關,應引起警惕。

體內濕氣重的人,常有四個信號!

1、頭昏腦漲

如果體內濕氣較重的話,反映到頭部表現就是頭昏腦漲、渾身不爽。有的人可能還會伴隨著發熱或是怕冷,流鼻涕等癥狀。

2、皮膚癢

濕氣重的人,皮膚經常會感到癢癢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不過持續比較短時間就消失。

3、消化功能差

食欲不振、胸悶不適、腹脹腹痛,或者是口渴口淡、全身倦乏無力等情況。都可能是因為你體內濕氣過重造成的。

4、小便渾濁

小便混濁也可能是體內濕氣較重。婦女還可以關注一下是否白帶增多等。這些都是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5、關節痛

如果體內濕氣已經侵蝕到關節的時候,關節也會出現一定的病症,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四種祛濕方法,每一種最好都做到!

一、喝對水

我們每天都要喝水,如果想達到利尿祛濕的效果,就要選對喝的水,而能利尿祛濕的茶水就是對的水。

蒲公英砂仁茶,每天喝一杯,利尿祛濕,也能健脾排毒,對於濕氣很重的人來說是急需的!

主料:蒲公英0.5g、薏苡仁0.3g、梔子0.3g

輔料:砂仁0.2g、赤小豆0.2g、茯苓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

其他配料: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蔘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這麼多的材料,目的卻只有一個:利尿祛濕、健脾排毒。

蒲公英,擅長祛濕熱,有瀉火、除濕、利尿作用,可改善濕熱所導致的噁心、舌苔發黃等問題,對濕熱引起的痘痘有不錯的效果。

薏苡仁,為祛濕的佳品,味甘、淡,性微寒,歸脾、胃、肺經,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

梔子,味甘、淡,性涼。歸脾、胃、肺經。可清熱祛濕、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涼血止血、散瘀。

砂仁,性溫,味辛,用於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善於化濕行氣,為醒脾和胃的良藥。

茯苓,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

乾薑,長於溫中回陽,為脾陽衰微、吐利腹痛之要葯。用於脾胃虛寒、泄瀉清稀無臭味、腸鳴腹痛者。

冬瓜皮,性寒甘,入肺、大腸、小腸、膀胱經,具有潤肺生津、健脾養顏、利尿消腫、清熱祛暑、解毒排膿等養生功效。

二、運動祛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三、蒸汗祛濕

蒸汗是通過高溫發熱流汗,使體內的濕氣化作汗水從皮膚排出,這是時候皮膚的毛孔比平常的啊喲大,要注意不要著涼了,不然體內濕氣沒有除,反而受寒得不償失。

四、穴位祛濕

濕氣與脾胃不好有關,而足三裡,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

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裡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每分鐘按壓15~20次,每天按壓約5~10分鐘。

按摩時,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這時起到健脾消化、陽氣生髮,濕邪減少。

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