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蘋果新動向:多元系統背後的急速服務轉型

WWDC上的蘋果,看上去最大變化,似乎只是依照自家終端形態重新定義了系統,包括原macOS、iOS在內,iPadOS、tvOS、watchOS都湊齊了。

誇克君認為,這是蘋果弱化手機依賴、強化服務轉型的新一步。

整個大會上,除了眼花繚亂的個性系統信息、系統之間的功能連接及周邊關聯產品渲染外,庫克傳遞的關鍵信息仍還是:開發者與生態體系。

但不同過往,新一周期,蘋果意在通過終端系統走向相對獨立,喚起適配TV、手錶、iPad等終端的的開發者熱情。

它們當然不可能超越iPhone的開發者陣容與變現能力。但以蘋果能力,每個細分市場,它應該都能獲得相當市佔。

兩年多來,iPhone出貨下滑明顯。蘋果對整個供應鏈與開發者的召喚力有所弱化。當然不是說,出貨下滑,落後於三星與華為,就等於生態競爭力已失。事實上,三星、華為兩家各自應用商店APP數量與數娛內容多樣性、獨立開發者群體、分發及變現能力,仍遠不及蘋果。上一財年,後者服務營收近400億美元。國內手機陣營,真正具有開發者生態效應的,小米反而領先,其變現機制超過看似出貨更多的同行。

但iPhone的應用與內容分發、服務整體而言,已很難具有更多效能。蘋果雖渲染分成1000億美元,整個平台上,絕大部分APP卻沉積成了垃圾,許多開發者根本沒有收益,所能獲得的流量與用戶觸達也極為有限。

iPhone已無法單獨承載蘋果服務轉型。它必須走向開放,為開發者創造更多的機會。

而且,隨著內容消費日益多元,蘋果周圍已經出現許多維度的對手。傳統安卓陣營就不說了,雖說高度分散,仍還是活躍的。

我們看到更多:

1、小程序崛起,瓦解著許多APP應用;2、Netflix、spotify、視頻網絡、新的短視頻直播平台、社交+直播平台,分流了用戶時長;3、騰訊形態、頭條形態的服務;4、亞馬遜、阿里們的商品與內容的邊界日益模糊;5、亞馬遜、谷歌、小米、阿里、百度等開始強化物聯網場景,分流了許多應用與服務。

這也直接影響著它的變現。

蘋果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在傳統維度上,以手機為核心,借助數據與AI建立千人千面,讓整個平台變輕、簡潔。但許多內容與應用,手機終端體驗很差;二是擴充終端品類,分流、匹配應用及內容服務。

顯然,蘋果WWDC更多是第一條路。借助終端系統的定義,它可以釋放所謂生產力,重新激活開發者的熱情。同時,因為終端系統相對獨立,可以降低開發者適配多終端的門檻。

邏輯上,每個終端系統都可以建立起獨立的開發者生態,釋放蘋果的應用與內容優勢,觸達新的用戶,刺激一波終端成長,擴大變現來源。尤其是電視系統,未來,極有可能成為蘋果新的服務利潤重鎮。

此外,每個獨立的終端與系統,會衍生出新的應用與周邊關聯產品,包括新的配件。

這種動向,其實也是蘋果作業系統的一種開放。適應、適配多屏的系統、應用與內容服務,可以說是一種“一雲多屏”的模式。甚至,局部已經與硬體分離。比如,CES上我們就已看到,蘋果tvOS已經與三星電視建立了合作。

整體來說,它也是一種“鐵人三項”:硬體、軟體、服務。

就應用與內容的呈現而言,蘋果仍有比較粗放的一面:它還停留在過去的分類、查詢搜索功能階段,缺少智能化因素,信息流、千人千面的風格比較弱。

當然,系統之間有許多出色的功能連接,ipad界面與內容呈現也已有很多變化。隨著itunes揚棄,Apple music、Apple TV、Podcast的Mac版本顯得更富個性。

整體來說,iPhone端應用商店仍沒有什麽真正的變化。由於它始終會是用戶最高頻的移動終端,這一指標會影響它的後續內容運營。

系統分立,終端形態多元,也會蘋果的內容運營提出精細化的要求。比如,一方面,與普通APP不同,數娛內容尤其影視遊戲音視頻內容消費,區域市場差異很大,版權也非常複雜;另一方面,許多內容將遭受區域國家或地區文化監管與意識形態約束。類如中國大陸,蘋果電視系統就不可能獲得落地機會。

如此,蘋果的運營一定就會走向複雜周期。過去多年,它的全球相對一統的風格將很難持續,後續落地、本地化運營考驗應該很大。

於它來說,這應該也是一次業務架構與組織架構的升級。多元系統意味著業務與組織的扁平化。對於此刻被動中的蘋果來說,它有利於刺激各單元的獨立成長,但也會增加它的管理的難度,運營的難度。過去多年,無論是賈伯斯時代,還是庫克周期,巨頭內部人才、全球化運營、文化雖有多樣性,但給外界的感覺卻是高度的一致性。一個細節就能感受,就言論出口來說,我們還從來沒見過哪家科技公司像蘋果如此統一的。

這與蘋果半封閉的商業模式一脈相承。一致性、統一性給了它非常高的效率,很多時候也隱含著成本。因為一個獨立、封閉的系統,它不會像安卓那種內部生生死死,生態內部波動劇烈,蘋果微創新給了它一種穩健的氣質,同時也能保證品質。

這種穩健,演變到一個周期,尤其是行業面臨巨變時刻,也是一種保守特徵。蘋果最大的敵人就是它自己。垂直一體、半封閉的形態固然能消除許多波動,但創新的壓力也會越來越重,畢竟它無法像開源生態那樣,許多成本由整個群體擔負。

比如g本屆WWDC上述動向,就有蘋果iPhone定價的被動。它的模式決定了硬體終端價格不可能走平民路線。加上過去所有應用都很難繞過iPhone的關聯與管理,價格失去彈性空間之後,多元的系統與終端則能提供給用戶新的選擇。獨立的系統,也意味著,它們可以在iPhone之外獨立觸達新的用戶。這也是蘋果“一雲多屏”的服務轉型魅力之一。

但這樣的蘋果,也只是重大轉型初期,它隱含的代價,遠比其他同行更高。

在這一層面,我視本屆WWDC上述動向為一次局部開放。雖然相對5G、智能物聯網時代,它還遠遠不夠。谷歌生態、亞馬遜甚至小米這種模式,從生態豐富度來說,未來可能都會比它更壯觀。當然,後者代價是,不太可能會有蘋果這樣的服務利潤。

最後,想說,WWDC應該也是朝著投資人渲染的一幕。它有多元的營收與變現來源,背後又不失一貫的一致性。

過去一段,蘋果股價震蕩不休,從全球第一的寶座上跌落之後,目前,名列微軟、亞馬遜之後。誇克君認為,它承壓仍很大。畢竟,服務轉型雖是方向,但這部分營收整體佔比還很低。

誇克,最小的粒子,微末的洞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