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星醫藥出售和睦家 醫院這門生意到底賺不賺錢?

社會資本投資醫療,從某種角度上很好地促進了醫療服務的多元化供給,但僅僅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醫院是講究中長期投資的,並非是資本所認為的可以實現“短平快”收益。

和睦家醫療與複星醫藥“聯姻”10年,如今“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7月30日,複星醫藥發布公告,稱旗下控股子公司複星實業,將與TPG(德太投資)在內的原和睦家其他幾名股東聯合,向新風天域(NYSE:NFC)出售其所持有的全部和睦家股權。

對和睦家來說,這是一次“完美”的借殼上市行動。交易完成後,新風天域公司將更名為“新風醫療集團”,交易代碼變更為NFH,繼續在紐約證交所交易。相當於和睦家以另類的方式在美上市,企業價值約為14.4億美元(大約99億元人民幣)。

複星醫藥方面,與2014年和睦家估價約3億元美元的價格相比,此次總值約5.2億美元的價格將讓複星醫藥獲得約16.47億元的收益。

收費不菲卻並未盈利

和睦家醫療成立於1997年,是中國領先的高端外資醫療連鎖服務機構,定位於為中外高端人群,提供包括預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至康復的一站式醫療服務。

目前,和睦家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青島、杭州、博鼇等多城擁有9家醫院(2家在建)和14家診所。和睦家的重要客戶群體包括外籍人士和境內的高淨值人群,比如知名演員孫儷就是在和睦家生的孩子。

公告顯示,收費不菲的和睦家營收也頗為可觀,不過並未實現盈利。經安永審計,截至2018年12月31日,和睦家的總資產約為54.1億元,所有者權益約為33.1億元,負債約為21億元;2018年度實現收入約為20.6億元,實現淨利潤約為-1.8億元。

資本退出醫院

眼下,隨著醫改向深水區推進,醫藥企業的盈利難度在加大。

隨之而來的是藥企出售醫院的消息頻發。A股上市藥企中,景峰醫藥(000908.SZ)、益佰製藥(600594.SH)、華潤三九(000999.S)等相繼在轉讓旗下醫院資產。

2018年12月25日,景峰醫藥宣布以1.5億元的價格將成都金沙醫院100%股權出售給德陽第五醫院股份有限公司。景峰醫藥方面稱想聚焦主營業務,更好地聚焦國際化高端特色仿創藥的發展戰略布局。

2018年12月19日,益佰製藥也宣布以6.6億元,向淮南和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淮南朝陽醫院管理有限公司53%股權。近年來,益佰製藥不斷在醫院領域攻城略地。面對這次的出售,益佰製藥則認為可以優化公司的資產結構,回籠資金。

除此之外,華潤三九也在今年1月24日公告,通過掛牌轉讓方式,轉讓了所持有的深圳市三九醫院82.89%股權,相應成交額為人民幣9.26億元。華潤三九表示交易有利於公司盤活資產,優化公司資產配置,同時將給公司帶來約6.8億元資產處置收益。

除了藥企,一些“業外資本”也在謀求拋售。

常寶股份是曾經想要大力發展醫療服務現在卻想要退出的幾家公司之一。它主要從事天然氣用管、鍋爐管和機械管等專用鋼管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製造業公司,受行業下行、國際油價下跌、原材料價格波動等影響,常寶股份近年業績出現下滑。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常寶股份謀求多元化探索,發力大健康產業。

常寶股份在2017年,合計作價近10億,拿下什邡二院(100%股權)、洋河人民醫院(90%股權)、單縣東大醫院(71.23%股權)三家醫院。

不過僅隔了一年多,在2018年11月28日,常寶股份發布公告,稱根據公司當前實際經營情況,董事會同意公司退出醫療服務行業,進一步聚焦能源管材主業。

短視的資本與長回報周期

從目前資本剝離醫院的案例來看,普遍投資的周期並不是很長。

藥企方面,由於目前經營業績總體不佳,藥企需要出售一些資產來補血,增厚財務報表,另外,在醫療服務方面,有些藥企在2015年和2016年做了不少並購,但是產業鏈的延伸似乎並未給藥企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目前行業面臨各種改革,把一些標的資產賣掉,也算是落袋為安。

其實,包括藥企等在內的資本,投資並購醫院的這波熱潮,始於2013年,之後在2016年達到井噴狀態。

誰料匆匆兩年物是人非。2018年起,很多資本出售醫院資產。核心的原因在於,資本的短視與醫院的長周期回報極不相稱。

社會資本投資醫療,從某種角度上很好地促進了醫療服務的多元化供給,但僅僅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醫院是講究中長期投資的,並非是資本所認為的可以實現“短平快”收益。深圳市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會長、深圳華僑醫院董事長廖志仁表示,以一個二級醫院投資為例,需要投入兩到三億元的資金;要達到盈虧平衡時,也是三到五年之後,要達到盈利,整個周期算下來也需要八到十年時間。

眼科、腦科等專科醫院受追捧

隨著兩票製、藥品零加成及社保控費等一系列舉措的頒布,醫院交易後整合和運營提升的難度更加明顯,導致現階段醫院並購交易的活躍度下降。

普華永道發布《2013年至2018年中國境內醫院並購活動回顧及展望》報告指出,2018年中國醫院共發生199起起境內外並購交易,交易規模為241億元。在歷經2016年爆發式增長後,中國醫院並購進入調整期。綜合醫院和醫療管理集團在2018年投資金額比2017年均有所下降,分別為約50億元和1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專科醫院在2016年至2018年為投資熱點,2018年交易金額達82億元人民幣,此外,眼科、腦科等技術壁壘高且產業鏈價值高的專科,受到綜合型上市公司及醫療管理集團的追捧,躍升為2018年的投資熱門。

眼科專科連鎖複製性高,可以實現跨地區的擴張。其中愛爾眼科可謂是一個標準的樣板,目前在全國一兩百個地級市幾乎都打敗了當地的三甲醫院,市值逼近千億元。

愛爾的成功在於單個門市的成功多地複製,在一二線城市布局成熟後都渠道下沉,發掘廣大藍海,滿足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的醫療需求。集團統一管理,資源共享,運營效率提升,產生規模效應,形成標準化模式。

同時,愛爾眼科還放眼海外,在2017年以1.52億歐元收購西班牙眼科醫院集團clinica baviera s.a. 90%的股權,實現業務向歐洲的擴張,並引進西方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經驗,成為全球最大的眼科醫療機構。

作為上市公司,愛爾眼科還自有一套並購生意經。

由於新建醫院往往要承受2~3年左右的虧損期,因此直接由上市公司收購醫院可能對當期業績造成一定拖累,愛爾眼科於2014年開始設立收購基金,推出“體外孵化模式”,即在體外開設醫院,當體外醫院達到一定成熟期後,再分批注入上市公司。

深諳經營之道的愛爾眼科在今年第一季度交出了一份靚麗的財報。2019 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愛爾眼科本季度實現營收22.45億元,同比增長28.50%,淨利潤為2.99億元,同比增長37.84%。

看來,醫療服務雖然不是一門賺快錢的生意,但它可以有很好的現金流和穩定的增長。如何平衡資本收益和回報周期需要投資管理者更多的智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