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企短期獲利難,投資醫院熱退潮

舊歷年末,藥企出售醫院的消息此起彼伏。A股上市藥企中,景峰醫藥(000908.SZ)、益佰製藥(600594.SH)、華潤三九(000999.S)等相繼在轉讓旗下醫院資產。

曾幾何時,隨著醫改向深水區推進,醫藥企業的盈利難度在加大。加上社會辦醫熱潮推動,向醫療服務行業延伸,成為了不少藥企選擇的出路之一。2013年起,不斷有藥企在醫院行業“攻城略地”。但從藥企投資醫院的情況來看,也有部分藥企業績反而受到拖累的。

如今會不會有更多的藥企加入到剝離醫院的隊伍中呢?從大的環境來看,包括藥企等在內的資本,在並購醫院上,亦有所降溫。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中國醫院並購數量雖然與2016年持平,但是交易金額僅為2016年的一半。

藥企出售醫院

2018年12月25日,景峰醫藥宣布以1.5億元的價格將成都金沙醫院100%股權出售給德陽第五醫院股份有限公司。

曾經,景峰醫藥對醫院的並購懷有滿腔熱情。2015年,公司完成對成都金沙醫院全資控股,並設立貴州仁景醫院管理公司、上海華俞醫療投資管理公司。彼時,景峰醫藥表示,上海華俞作為公司總體規劃醫療健康服務事業集群的戰略主體及未來醫療健康服務領域投資拓展平台,積極向醫療健康領域邁進。2016年,景峰醫藥又通過上海華俞並購了雲南葉安醫院管理有限公司55%股權。

匆匆三年,已物是人非。

景峰醫藥董秘辦相關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出售成都金沙醫院,目的還是想聚焦主營業務,公司想更好地聚焦國際化高端特色仿創藥路線的發展戰略布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售的成都金沙醫院算作是公司旗下盈利較好的醫院,其他醫院盈利狀況並不樂觀。

2018年12月19日,益佰製藥也宣布以6.6億元,向淮南和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轉讓其持有的淮南朝陽醫院管理有限公司53%股權。據公司最新公告,2019年1月10日,雙方已完成工商登記變更資訊。近年來,益佰製藥不斷在醫院領域攻城略地。面對這次的出售,益佰製藥則認為可以優化公司的資產結構,回籠資金。

包括藥企等在內的資本,投資並購醫院的這波熱潮,始於2013年,之後在2016年達到井噴狀態。

普華永道曾統計過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境內醫院並購額達到161.27億元,較2015年的47.85億元同比增長了237%。與此同時,2016年境內醫院並購筆數達到206筆,而2015年也僅有48筆。

包括藥企等資本眷戀投資醫院的背後,源於社會辦醫政策層面的鬆綁。

2012年,國家相繼頒布政策支持社會資本辦醫,力度不斷加強。如2013 年《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服務領域,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製重組。緊接著2014 年 1 月 9 日,國家衛計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又對外發布《關於加快發展社會辦醫的若乾意見》,要求優先支持社會資本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加快形成以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主體、營利性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會辦醫體系。

社會辦醫政策持續推動,社會辦醫的門檻亦在降低。這帶來的是民營醫院數量的持續擴容。2015年,中國民營醫院數量首次超過公立醫院數量,達到14518個。

回到藥企這邊,隨著醫改向深水區推進,藥品招標降價、醫保控費、降低藥佔比、兩票製、營改增、臨床自查、仿製藥一致性評價、藥品流通自查、藥監“飛檢”等一系列監管政策蜂擁而至,給醫藥行業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資本的短視與長回報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藥企等在內的資本,現如今在並購醫院上,似有退潮跡象。

據醫學界智庫近期發布的《2018年中國億元並購報告》,2018年中國醫院並購醫院數量雖然與2016年持平,但是交易金額僅為2016年的一半,同時公立醫院在並購中的比例從2016年的62%下降到不到19%。

恆康醫療(002219.SZ)是近年來並購醫院“凶猛”的一支隊伍。儘管公司尚未傳出要出售醫院的消息,但瘋狂並購帶來的財務費用增加、管理費用增加等問題,對公司業績明顯造成拖累。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下滑253.49%。業績深陷泥塘、債務高企下,恆康醫藥2018年11月不得不易主。

在2018年國際醫療投融資大會上,九鼎投資副總裁、投資管理中心總經理黃震對第一財經記者等在場人士透露,其投資的醫院,主要以非公立醫院為主,但總體回報率並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醫院投資需要周期,我們投的醫院,大部分都是人口大縣,一般有老院區和新院區,新醫院的產能釋放有一個時間,新醫院從投入使用到盈虧平衡大概需要5年時間。第二,除了要考慮當地的醫療市場情況外,投後還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就是醫院如何管理的問題。”黃震表示。

從目前藥企剝離醫院的案例來看,普遍投資的周期並不是很長。而資本的短視與醫院的長周期回報,又極不相稱。

深圳市非公立醫療機構行業協會會長、深圳華僑醫院董事長廖志仁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前幾年資本青睞醫院,確實是風潮,為何從2018年起,反而出現很多資本在出售,核心的原因在於,這些資本對醫院的本質理解不夠。“很多資本進來的時候,沒有做好功課,它們只看到醫院有很好的現金流、有很穩定的業績增長,但卻忽略醫院的民生屬性。醫院是講究中長期投資的,並非是資本所認為的可以實現‘短平快’收益。”

廖志仁介紹稱,以一個二級醫院投資為例,需要投入兩到三億元的資金;要達到盈虧平衡時,也是三到五年之後,要達到盈利,整個周期算下來也需要八到十年時間。“資本本身有投資周期,一般是三到五年。有些資本處於回報考慮,不得不提前出售醫院。資本投資醫院行業,可以助力醫院發展,帶動人才引進、學科建設等;但資本如果是帶著‘短平快’的目標進來的話,反而會對醫院發展造成過度傷害,如會產生過度醫療問題。有些醫院為了滿足資本要求,進行業績對賭,其實是不利於醫院發展的。”

“要投資醫院,一定要做好中長期準備。一定要了解醫院的本質,充分了解醫院的管理者。這樣才有可能形成1+1大於2局面。”廖志仁表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