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複星醫藥出售和睦家股份狂賺16億 下一步投資重點在哪

(圖片來自和睦家官網)

和睦家賣了。

7月30日晚,複星醫藥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複星實業擬向NF Unicorn Acquisition L.P.(下稱“NF”)及其控股股東New Frontier Corporation(紐交所上市公司新風天域,下稱“NFC”)轉讓所持有的全部Healthy Harmony Holdings,L.P.(下稱“HHH”)及HHH管理事務合夥人Healthy Harmony GP,Inc.(下稱“Healthy Harmony GP”)的股份。據悉,HHH的主要資產即為“和睦家”醫院和診所。

複星醫藥本次資產轉讓對價合計約5.23億美元,其中約4.29億美元將由NF以現金的方式向複星實業支付,其余9400萬美元則將用於複星實業認購NFC新增發行的940萬股股份,約佔NFC擴大後股份總數的6.62%。

“複星醫藥一直是和睦家的長期支持者和合作夥伴。此次交易後,複星醫藥仍然是重要戰略股東。”對於此次交易,複星醫藥相關負責人在7月31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交易中,複星與和睦家各項業務合作並未受到任何影響,醫療服務仍將是複星大健康板塊最重要的業務之一。

狂賺16億

私有化“和睦家”5年後,複星醫藥卻選擇了剝離。

資料顯示,HHH主要通過其控股子公司Chindex International,Inc.及Healthy Harmony Healthcare,Inc.運營“和睦家”醫院和診所。新風天域官網顯示,本次交易中,和睦家現有管理層及複星醫藥將保留部分股權,交易完成後共將持有公司約12%的股份。

不過,再次剝離旗下子公司,這一如複星醫藥以往的資產操作風格,低價買高價賣,收獲頗豐。公司表示,如本次交易完成,預計將為公司貢獻收益約16.47億元人民幣(扣除企業所得稅前、未經審計)。

根據公告,收購交易完成後,NFC 將控股運營“和睦家”醫院和診所,複星醫藥相當於仍間接持有和睦家6.62%股權。

“和睦家”為中國領先的高端外資醫療連鎖服務機構,成立於1997年,為中外高端人群提供預防保健、疾病診斷、治療至康復的一站式、連續性、符合國際標準的醫療服務, 在四個一線城市和一批二線城市擁有9家醫院(兩家在建)和14家診所。按收益計算,和睦家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綜合性私立醫療服務提供商之一。

2014年,TPG、複星醫藥與美中互利(和睦家醫療母公司)的創始人李碧菁(Roberta Lipson)一起完成對美股上市的美中互利的私有化。交易完成後,複星醫藥、TPG、李碧菁對美中互利的持股比例分別為48.65%、48.14%、3.21%。根據複星醫藥當時公告,出資不超過2.24億美元。

NFC於去年6月28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也是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非美國“空白支票”公司,即所謂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簡稱SPAC)。此類公司沒有資產,只有現金,上市後的任務是尋找高成長髮展前景的非上市公司,與其合並,使其獲得融資並上市。值得一提的是,NFC董事長和聯合創始人為香港前財政司司長、香港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

“邊收邊賣”的“醫藥界PE”

複星醫藥是一家集醫藥研發、醫藥流通、醫療服務、醫學診斷和醫療器械為一體的醫藥集團,然而,和其他醫藥公司不同,複星醫藥的業績增長主要依靠頻繁收購整合子公司。

Wind數據顯示,近年來,複星醫藥實施了大量投資及並購,僅2017年,複星醫藥共發布9條對外投資公告,2017年以來,複星醫藥相繼發起對斯邁康65%股權、Tridem Pharma 100%股權、漢霖生技69.25%股權、深圳恆生醫院60%股權、禪城醫院、迪會信醫療、BNI、力思特製藥97.83%股權等公司收購,涉及金額約50億元。

在業內人士普遍看來,從業務本質上,複星醫藥更像是一家“投資公司”——截至2018年三季報,複星醫藥控股子公司超過30家,參股公司近20家,投資收益是它的主要利潤來源。根據2018年年報,其投資收益佔淨利潤的比例高達64%,超過60%的投資收益都來自於國藥產投(國藥控股的控股股東)。

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谘詢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他曾經給複星醫藥的定義是“醫藥界的PE”。“近年來,中國醫藥市場處於轉折期,整合醫藥行業資源,尤其是沉澱優質資源,是任何企業都想做的事。從2010年以來,大量收購子公司的複星醫藥逐漸形成了‘邊收邊賣’的商業模式。複星醫藥的收購風格,不是收一個踏實培養一個,而是收購一段時間後如果發現標的企業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和增長潛力,就轉手高價賣了,賺錢後繼續收購,把優質的留下。”史立臣稱。

除此之外,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也表示:“複星醫藥雖然是一家‘醫藥公司’,但卻行‘投資公司’之實,說明它本質上就是一家投資公司。資本是逐利的,在暴利的誘惑下,預計複星醫藥這種不斷收購的節奏會持續下去。”

大健康布局版圖擴大

值得注意的是,除完全剝離和睦家資產外,複星實業購買持有外資企業 NFC 940 萬股股份(約佔 NFC 經擴大後股份總數的 6.62% ),近年來,複星醫藥從隻收購國內醫藥公司擴展到收購全球資源,在旗下藥品生產線不斷豐富的同時,大健康業態布局版圖也在不斷擴大。

例如,複星醫藥最近的收購是對於葛蘭素史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的收購項目。根據複星醫藥今年7月初發布的公告,其旗下子公司重慶藥友擬以不超過人民幣2.5億元受讓葛蘭素史克中國持有的目標公司葛蘭素史克制藥(蘇州)有限公司100%股權,複星醫藥將獲得GSK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拉米夫定片(賀普丁)(規格:0.1g)在國內的藥品注冊批件及其生產設施的生產許可證、GMP證書等。

對於此次並購,複星醫藥方面在公告中表示,賀普丁與重慶藥友現有產品治療領域具有較強協同性,有關生產設施的取得將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公司產品線,擴充本集團在華東地區的藥品製造設施、提升藥品生產能力。

有業內人士認為,複星醫藥業績雖主要依賴收購擴張,但憑著不俗的投資眼光,以及對於藥品市場的把控,總體來講經營風格較為穩健,在收購的過程中,公司產品線也在逐漸豐富。未來想要有所突破,需注意在研發方面加大重視與投入。

“比起完全自己做研發,複星醫藥發展速度要快,效率更高。比如恆瑞醫藥完全靠自主研發,也是非常好的模式,優勢是更穩健,但商業周期較長。複星的發展速度比恆瑞快,但研發資源的整合還沒形成規模。”史立臣認為。

問及公司未來在藥品種類布局以及研發計劃,複星醫藥相關負責人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複星醫藥重點在腫瘤和自體免疫、中樞神經系統、慢性病、抗感染、心腦血管等治療領域積極布局。未來,複星醫藥將持續以創新研發為最核心的發展驅動因素,專注於投資於療效確切、符合現代醫學發展導向的優勢產品的研發領域,堅持提升自身全鏈條的研發和後期產業化開發能力,提升產品力和品牌力,為患者提供更可及、更可負擔的優質產品與服務。”

而對於未來在醫藥大健康業態的布局,複星醫藥上述負責人稱:“複星醫藥將繼續加大在醫療服務領域的布局,深耕大灣區和長三角區域醫療體系建設,實現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第三方臨檢的聯動布局;高端醫療推動一二線城市協同發展,並致力於在複星大健康板塊加速醫療服務與健康保險、醫藥產業閉環生態的建設。”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