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兔死狗烹”是死定律?歷史上卻有一次例外

我國歷史上向來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說法。人們常常用來比喻,事情辦成之後,就把有貢獻的人殺害或者踢開。這句話用在開國皇帝身上最為合適。歷朝歷代,幾乎所有開國皇帝坐穩江山後,都會拿功臣開刀,以此來消除自己的威脅。作家倪匡先生將其歸結為歷史的規律,這是很有道理的。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人們理性總結的規律有時候並非適用於全部。拿“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來說,歷史上卻有一次例外,跳出了這個圈子。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實際上進行了兩次

我們所熟知的“杯酒釋兵權”實際上進行了兩次。第一次大家都比較熟悉,發生在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七月初九。太祖將石守信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興正濃時,趁機訴說自己寢食難安,擔心部下黃袍加身的憂慮。石守信等人非常識趣,第二天便托病不出,並主動上交了兵權。

第二次發生在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如法炮製,召鳳翔軍節度使王彥超、安遠軍節度使武行德和護國軍節度使郭從義等同時入朝,收回了眾人的兵權,其中王彥超被改授為右金吾衛上將軍、判街仗事。同時,地方軍事事務由文臣代職。

“杯酒釋兵權”故事性很強,主要來自於北宋的丁謂的《丁晉公談錄》、王曾的《王文正公筆錄》,這兩本都是記錄作者當時故事的冊子,你可以理解為個人筆記,也可以理解為小說。其可信度顯然不及正史。儘管存疑,但不妨礙事態走向,中央禁軍和地方節度使的軍權太祖一定是收了。

皇權與武將集團的政治博弈

“杯酒釋兵權”實際上是皇權與武將集團的政治博弈。既然是博弈,實際上都是有代價的,於各方都是有得有失。

於武將而言,他們深知“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自己的下場無非是“失權”和“掉腦袋”。權衡利弊,武將們自然選擇前者。武將們雖然有所失,但並非無所得。他們得到了太祖親口許諾的奢侈與享樂。石守信等人卸甲後,“專務聚斂”、“好聚財貨”、“貪冒貨賂”,其生活遠非常人可以想象。於太祖而言,軍權收回,權力雖然集中了,但是失去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將領,而且這些將領生活腐化,加速了大宋官僚體制的異化。這些是太祖不曾想到的。當然,對於太祖全面改革的一部分,“杯酒釋兵權”僅僅是第一步。

酒宴僅僅是軍事政治改革的開始

“杯酒釋兵權”後,太祖實施了系列動作,進行軍事政治改革。軍事上,有三:一是設立樞密院,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分掌軍政大權,同時與三衙統領各有所司,剝離領兵和調兵之權。二是內外相維,全國軍隊要麽屯駐京城,要麽戍守各地,兩者力量對等,相互製約。三是兵將分離,實行“出戍法”,禁軍分駐京師與外郡,內外輪換,定期回駐京師,使之“兵無常帥,帥無常師”。通過以上三點,權真正釋到位了。

除了軍事,太祖謹慎遵守趙普提出的策略,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有三:一是由中央指派文官到地方任職知州,並設置通判以分知州之權,逐步剝離了節度使的權力;二是各路設置轉運使,將所屬州縣財賦大部分送達中央;三是通過“出戍法”,有目的地挑選強壯計程車卒到中央,地方軍隊隻保留老弱病殘。通過以上措施,達到了“稍奪其權、製其錢糧、收其精兵”的目的。

“杯酒釋兵權”的惡果

“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杯酒釋兵權”以及後續實行的系列改革,一句話概括就是加強中央集權,強乾弱枝。其積極意義不言自明,但其惡果也不容忽視。

一方面,“杯酒釋兵權”含有對內嚴防的性質。對內嚴防則武將們可以毫不顧忌地貪腐,直接造成北宋內政的腐朽。有人說,太祖這是“以腐敗換兵權”,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一方面,“杯酒釋兵權”終結了軍政統治,開啟文人治國新時代,大宋從此走向了崇文抑武的道路。首先,武將的兵權被剝奪,英勇善戰的本領無法發揮,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其次,軍隊流轉過於頻繁,戰鬥力無法有效激發,造成了軍隊的效能的低下。從這一點來說,北宋朝廷無疑於作繭自縛。北宋時期,西夏、遼國等強敵環伺,威脅重重,由於軍事上的低效帶來了外交上的被動,埋下百年後北宋覆滅的伏筆。

“杯酒釋兵權”兵不血刃解除兵權,如果以亡國為代價,這代價未免太大了。

參考文獻:

1、張曉珉《“杯酒釋兵權”的真相》

2、丁守衛《“杯酒釋兵權”本質:宋太祖趙匡胤“以腐敗換兵權”》

3、向莉莉,王桂鋼,文逸博《探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智與不智》

4、周恆,周焱《終結軍政統治動亂期開啟文人治國新時代—淺析“杯酒釋兵權”的影響與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