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劉遂謙】為了預防過敏而推遲輔食添加?你的知識需要更新了!

中國臨床營養網(lcyycc)

作者介紹

劉遂謙

工作於:北京和睦家醫院康復醫學科

雪梨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生/澳洲DAA認證執業營養師

擅長:嬰幼兒及兒童餵養、飲食教育及營養發育指導,孕產婦營養指導及健康管理,急慢性疾病及肥胖營養治療,以及腸外內營養支持。

參與第35版《馬丁代爾大藥典》、《營養評估與營養治療手冊》、《Krause營養治療學》中重要章節的譯校編審及《中國臨床營養培訓網路授課教材》部分章節的審核命題。多家媒體營養專欄的簽約專家顧問,並擔任過數本母嬰類圖書主編。

為了預防過敏而推遲輔食添加?你的知識需要更新了!

文章來源:遂謙的營養小屋

已授權《中國臨床營養網》轉載

上上周末,我的幾個好朋友去香港參加了第七屆亞洲營養師大會,雖然我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去成(所以你們會發現我上周沒有更新文章),但是有看到她們分享的一些話題,其中關於食物過敏與輔食添加的內容,是我一直感興趣、也一直深入了解和應用的。講者所談及的一些高水準文獻和證據,是近幾年來最轟動業界的研究,也因此而讓專業團體修改了關於過敏高風險寶寶輔食添加的推薦指南。

所以,有必要分享給大家。萬一你們聽到的觀點已經OUT,那就趕緊更新,避免誤區。

也請將你更新的知識分享給有需要的家庭 ??

首先,家長朋友們應該知道個基本點

1. 本篇所指的食物過敏是IgE介導的過敏

2. 哪些寶寶是過敏性疾病的高風險寶寶?

3. 哪些食物是容易引發食物過敏的食物?

一般情況下,只要父母中有一人發生過「過敏」反應(不論是來自食物、藥物、紫外線、冷空氣……),寶寶就會有發生過敏的幾率,而如果父母雙方都發生過過敏反應,寶寶發生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就會加倍——正所謂:「人生在世,先拚基因,再拚運氣」……

所以,我們把有過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寶寶統稱為高風險寶寶(不過,這絕對不意味著有家族史的寶寶就一定會遭遇過敏,別忘了:拚運氣!)。目前,食物過敏在嬰幼兒及兒童中的發生率為0.02%~8%,現實生活中,大約有30%的父母認為自己的寶寶在進食某種食物後有不良反應,但是,這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被誤解的過敏(也就是說:並非過敏)。因此,如果擔心寶寶對食物有不良反應,請一定要求助於對過敏性疾病較為專業的兒科醫生和營養師,不要自己悶著頭瞎猜測瞎擔心。

全世界範圍內,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主要包括:

  • 奶(包括了牛奶、羊奶,以及這兩類來源的普通配方奶粉)及奶製品(包括了優酪乳、乳酪,以及含有奶類成分的餅乾、麵包、糕點等);

  • 蛋類(包括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鴿子蛋);

  • 帶殼的水產類(包括貝、蝦、蟹等);

  • 魚類(主要是白色肉質的魚類);

  • 小麥及其製品(比如:麵條、饅頭、麵包等);

  • 大豆及豆製品(比如豆腐、豆腐乾、豆漿等);

  • 花生(包括可能含有花生的巧克力、餅乾等);

  • 堅果及種子類(比如杏仁、腰果、芝麻等,以及含有這些成分的糕點、餅乾、巧克力等);

那麼,這些原本很美味的食物,對於過敏寶寶而言,會帶來哪些痛苦呢?食物過敏導致的不適反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系統的這些癥狀,並且,都是在進食可疑食物後快速出現的!有多快呢?最短可以是以秒來計的,最慢也不會超過24小時——也就是說,超過24小時才出現的可疑癥狀,往往不是IgE介導的過敏反應(比如乳糖不耐受)。並且,IgE介導的食物過敏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是致命的,而非IgE介導的不適反應雖然也會讓寶寶很難受,但至少不會這麼迅速威脅生命:

  • 消化道癥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腹脹,便秘、便血等

  • 皮膚黏膜癥狀:蕁麻疹、血管性水腫,口腔、皮膚瘙癢等

  • 呼吸道癥狀:喉頭水腫、哮喘等

  • 嚴重的食物過敏反應會導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聽上去好嚇人,是不?所以,既往,很多醫生會建議有過敏風險的寶寶、或者在4個月前就已經有濕疹、腹瀉等不適的寶寶在輔食添加階段避開這些食物,甚至會建議等到寶寶1歲以後再添加。理由是:寶寶大一些以後,消化系統和免疫功能更成熟了,就無懼威脅了……

屋主相信你一定也被安利過這樣的知識。

然而,人類社會總是在進步的,科學研究絕對不會放過任何成長的機會,為的是一個全球人民共同的目標——健康+長壽。

所以,接二連三地,有學者通過大量的研究樣本和數據(都是來自人類小寶寶的,而不是小動物的哦),紛紛得出這樣的結論:

太晚接觸容易致敏的食物(特別是雞蛋、花生、魚),反而對於後期的過敏性疾病的預防(包括食物過敏)無益,而越是高風險寶寶(包括母乳餵養期已經有較為嚴重的濕疹的),越應該考慮在滿4個月後就儘快添加這些食物。

2017年歐洲兒科胃腸病肝病和營養協會(ESPGHAN),在針對歐洲健康足月兒的輔食添加指南性意見書中特彆強調:

  • 近年來的各項研究顯示:延遲添加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並不能降低晚期過敏性疾病(包括食物過敏)的發生風險,因此,無論有無特異性疾病家族史,只要寶寶滿4月齡,任何可能導致過敏的食物隨時都可以添加。對於花生過敏高風險的嬰兒(LEAP研究定義為嚴重濕疹和/或雞蛋過敏者),建議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於4-11月齡間嘗試添加花生。

而美國、澳洲、日本等地的相關指南,也都統一推薦有過敏風險的寶寶,在4-6個月之間開始輔食添加,且儘早接觸高風險食物(包括有明確較為嚴重濕疹史的寶寶們)。同時強調:除非明確對這種食物過敏,否則一定不要晚於12個月齡添加。

(要特別提醒那些堅持1歲以後再給寶寶吃魚蝦的家長們:中國人好像特別在意魚蝦類食物,但是有些在意可能只是我們過度擔憂了!)

不過,具體的添加量,學者們還有爭議,有待更多的研究去確定。目前,基於一個簡稱為EAT的研究,每周2克的添加量,在這篇研究中被證明是安全的(有沒有覺得很難掌握?其實就是寶寶杓子的不到1/4的量),而大多數研究認為少量開始,緩慢增加量,是較為穩妥的做法。

(小提示:請將雞蛋、魚等加熱熟透再微量添加)

另外,不要因為做了過敏源檢測、出現了陽性結果就驚恐得什麼都不敢給寶寶吃——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只能是個有力參考,而不是絕對禁忌(化驗結果有一定的假陽性可能,也就是說結果雖然顯示是陽性,但寶寶其實對這種食物沒有過敏反應)。專業人士一定是要結合寶寶進食可疑食物後的癥狀表現、停食這種食物2-4周待癥狀改善或消失後再次進食時會不會出現同樣的癥狀、化驗室檢查等,來判定寶寶是不是對這種食物過敏。

還有,那些被稱為IgG檢測的,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食物過敏源檢測(IgE),不要混為一談。

讀到這裡,可能會有朋友問:家長自己怎麼判定寶寶是不是食物過敏呢?

前面說過了,食物過敏是個急性反應,這是第一判斷要點。另外,前面也列舉了在24小時內出現哪些癥狀,要考慮有可能是新食物惹的禍。基於此,如果懷疑某種食物讓寶寶過敏,請先停止添加這種食物,然後儘快求助過敏性疾病相關專業的兒科醫生和營養師,讓專業人士幫助你篩選判斷、並決定後續措施。萬一已經出現嚴重過敏反應,請及時呼叫120急救

不過,必須一提的是,很多食物引起的非IgE介導的過敏反應,也有可能在進食食物數小時內引發比較嚴重的不適反應,不過,基本是以消化道癥狀為主(比如:腹瀉、嘔吐等),不伴有皮膚或呼吸道癥狀,也不伴發熱或低體溫……不過呢,對於菜鳥爹媽而言,一定是傻傻分不清,那就也請及時停喂可疑食物,及時給寶寶喝水補液(補充經由腹瀉嘔吐丟失的量),並及時帶寶寶就診兒科專科。

這裡,還要額外就牛奶蛋白過敏多嘮叨一句:如果母乳餵養的寶寶被發現牛奶蛋白過敏,請哺乳的媽媽一定不要盲目規避很多食物,一定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考慮食物禁忌問題。我們經常看到有媽媽把自己飲食裡所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都停掉了(就是前面說的那八大類),結果:媽媽營養差、母乳營養差、寶寶吃不飽——導致惡性循環,特別遺憾。

好了,今天就先說這麼多吧,有關過敏的其它話題以後再續(腰疾來襲,趴著寫得我有點兒累……)

題外話,關於亞洲營養師大會,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網遊覽:http://acd2018.org

遂謙碎碎念

食物過敏真的不是個簡單事兒

強烈建議有困難找兒科臨床專業人士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