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年度最佳院線片 《小偷家族》到底有什麽魔力?


1905電影網專稿 看過叫好又叫座的文藝片嗎?

 

不多,準確來說,非常少,但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偏偏就是。

 

是枝裕和執導的這部作品今年5月去了趟坎城電影節,一舉征服評審團摘下金棕櫚大獎。



凱旋而歸,6月初登陸日本院線,竟然周周拿下票房冠軍,不僅是今年日本電影票房突破10億最快的電影,還超過了同期上映的美國大片《死侍2》《遊俠索羅》

 

現在,《小偷家族》在日本院線已經奇跡般衝破40億日元,相當於2億5千萬人民幣,成為是枝裕和目前生涯票房最高作!

 

想象得到嗎?一部文藝片能有這樣的成績。

 

誇張的還不止如此。

 

6月中旬,上海電影節放映《小偷家族》,一開票瞬間秒殺,還在網上出現了驚人的換票梗:


“《小偷家族》電影票換上海內環一套二手房,地鐵沿線”。

 

小電君在上海也親身經歷了一番《小偷家族》一票難求的盛況。在影院門口排隊進場的時候,黃牛盯著我手中的票,湊近低聲問了我一句,“一千塊,換不換?”


 

昨天,《小偷家族》在我們國內正式上映,首日票房突破1300萬,反觀年初,是枝裕和的前作《第三度嫌疑人》只在國內拿下不到500萬的票房成績。

 

日本電影在國內院線並不吃香,排在票房前位的大部分是動畫電影,像《你的名字。》、《哆啦A夢》系列等。今年日本電影在國內票房成績最好的,目前就是2億左右的《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

 

以《小偷家族》現在的勢頭,隨著口碑持續發酵,過了周末就能在票房上輕鬆超過今年上映的《戀愛回旋》《浪矢解憂雜貨店》這些日本真人電影。


《小偷家族》這麽火,很大原因是大家衝著“是枝裕和”和“金棕櫚”這兩塊金字招牌,而在日本本土受到如此歡迎,想必還有片中對當今社會議題的關注。

 

出身於電視紀錄片的是枝裕和,拍起劇情片來也愛從社會新聞取材:《距離》改編自“奧姆真理教事件”;《無人知曉》是對1988年“西巢鴨四棄子案件”的改寫;《如父如子》聚焦1965年日本抱錯嬰兒事件,參考文獻《扭曲的羈絆—抱錯嬰兒事件的十七年》…… 


 

《小偷家族》的創作來源也是這樣。

 

“我的靈感的確來自於幾件日本的社會新聞,像是詐騙退休金,也就是能夠領取退休金的家族成員過世之後,其他家族成員並沒有告知政府而繼續領取退休金,因為那是他們的唯一收入來源”。

 

之後,他又看到了一篇全家人都是小偷的新聞報導,“一戶人家的所有人都是小偷,他們被逮捕的證據就在於不肯變賣那隻偷來的釣竿”。

 


基於這些社會案件,電影故事最終變成:在老奶奶初枝的養老金支撐下,治與妻子信代、“兒子”祥太、“妹妹”亞紀組成了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特殊家庭,他們共同住在初枝破舊的房子裡。他們打零工也做小偷來貼補家用,直到治和祥太帶回一個受傷的小女孩樹裡,一切才悄然改變。

 

咱們國內的賈樟柯,每次也都會把重大社會事件編排進電影裡,但出現的效果往往更像可有可無的“背景板”,沒有和故事完全融為一體。是枝裕和就不同,每一次都是偏僻入裡,深入骨髓。

 

這回更猛,電影不僅展現“騙取養老金”和“偷竊”等社會問題,在這些家庭成員背後,更影射了不同方面的社會現象。

 


(小電君溫馨提醒,下面有劇透哦~)

 


初枝是典型的孤寡老人,丈夫過世,膝下無子女,即便有訪客問到她遠住他鄉的兒子,事實更可能是初枝對他撒了謊。可憐的是,在影片後半段我們發現初枝的丈夫早就因為出軌和她離了婚,她卻還在家裡供奉前夫的遺像。

 

我們都知道日本現在已經是一個“超級老齡化”的國家,老人平均壽命長,人口十分龐大,在養老制度方面,依然存在養老院床位不夠、老無所養等問題。

 

對貧窮孤獨的初枝來說,最需要的也許不是多好的老年福利,而是親人的陪伴。


 

祥太和樹裡,這個家裡的兩個小孩都曾遭到遺棄:一個被遺忘在彈珠房附近的車裡,一個是爸媽壓根就不想生下來,就算失蹤了兩個月,也不願報警找回,而更殘忍的是,小女孩樹裡還受到了不良父母的身體虐待。

 

當樹裡和後來的“媽媽”信代在浴室洗澡,她們一起亮出手上相似的傷疤,我們甚至可以揣測,信代在小時候或許也遭到了親生父母的棍棒對待。


 

回看現實,在2016年,日本當局對全國兒童谘詢求助站進行統計時發現,整年度受理的兒童虐待事件高達122578件,這個數據在之後還年年升高。其實不止是日本,在我們國內,不也老能在網上看到一些父母暴揍小孩,孩子身上滿是傷痕的報導嗎?

 

對子女的虐待不止於身體,年輕女孩亞紀這個角色又暗示了另一種父母虐待的方式——精神上的。

 


亞紀離家出走,跟爸媽斷了聯繫,他們卻對初枝說,亞紀正在澳大利亞留學。她到風俗店工作,藝名是自己妹妹的名字“紗香”,直到我們看到她父母對妹妹無微不至的呵護樣子,才明白這不過是一種出於嫉妒的“報復”。

 

她會緊緊擁抱同樣寂寞迷失的男客,會枕在老奶奶初枝的腿上,這樣她才有勝似親人的溫度。

 

想到一句話,“看到你們愛弟弟妹妹的樣子,才知道你們從沒愛過我”,父母的忽視和偏愛,這種看不見的虐待同樣致命。

 

審訊時,信代面對鏡頭問道,“生下孩子就自然成為母親了嗎?”這句話同時拋向銀幕前的觀眾,電影似乎也借此對原生家庭指出了問題。


 

我們出生或成長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在電影裡,祥太、樹裡和亞紀的原生家庭裡有著一群全然沒有責任、違背倫理道德的父母。而對於普羅大眾,很多人認為,原生家庭是一種道德捆綁,它從一開始就決定了我們逃脫不了的命運。

 

英國BBC電視台曾在1964年拍攝紀錄片《人生七年》,他們選擇英國各個階層的小孩進行採訪,每隔七年訪問一次。49年後,綜合7次採訪結果,絕大多富人家的孩子長大成人後仍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仍然是窮人。

 

雖說把自己的命運全都怪罪在原生家庭上很極端,很偏激,但原生家庭的DNA就是我們揮之不去的生命印記。

 


豆瓣上,有個人數龐大的小組叫“父母皆禍害”,組員據說有10萬人,很多人在那裡訴苦,傾訴自己受到父母的不公正對待:身體虐待、人格傷害、被忽視、父母吵架、家庭暴力等等,也分享和父母種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果我們像祥太、樹裡和亞紀那樣出生在問題家庭,或者和父母之間有著一輩子解不開的心結,我們有沒有徹底逃離或重新選擇家庭的機會?


《小偷家族》就是要在這個沒有血緣關係、臨時組成的家庭裡討論另一種親情的可能性。



電影裡,他們一家人走在路上,信代看著前面的樹裡說,“我們是被她選中的吧”, 初枝回,“就像是我選擇了你”。

 

在這個家裡,初枝會幫樹裡塗藥,喂樹裡最愛吃的面筋,用食鹽的偏方幫她緩解尿床;她堅持不讓借住在家的亞紀上交費用、能敏銳地察覺到亞紀的腳要比平時涼;在行將離世的時候,她會默默看著這群家人,念出一句無聲的“謝謝你們了”。

 

治不只會教祥太偷東西,他教祥太要善待妹妹,教他游泳,教他釣魚,教他吃泡麵的時候要配可樂餅,教他關於男人成長的秘密;


 

信代抱住樹裡的時候會告訴她,“喜歡你的人會像我這樣抱住你的”,會幫她挑選衣服,會為她放棄洗衣店的工作,會在洗澡的時候教她唱數字兒歌。

 

祥太會帶妹妹樹裡去看脫殼的知了,和妹妹一起看夜光裡的玻璃珠,教她掉落的牙齒要往上丟到屋頂,甚至為了不讓妹妹學會偷東西故意暴露出家庭的秘密。

 

他們一起吃玉米,一起抬頭看向看不見煙火的天空,一起坐小火車去海灘玩耍……這個“小偷家族”不止偷超市的洗發水,偷服裝店的泳裝,偷體育用品店的釣魚竿,他們還“偷”來了一段最好的時光。


 

但是,是枝裕和又無情戳破了這種溫情的假面,他們維系生活靠偷,維系感情還是靠“偷”。

 

初枝會到前夫繼子的家裡討要補償,但她不會告訴他們,女兒亞紀就在她家裡;初枝去世後,我們沒有看到信代流下一滴淚,她和治最先想到的是取走她的養老金和積蓄;無法生育的信代和治一直想要有孩子,半路偷來了祥太和樹裡,或許只是兩人一廂情願的自利;東窗事發後,治不顧住院的祥太,收拾行李全家落跑……

 


亞紀問治,“你和信代靠什麽聯結?”,亞紀說,是“錢”。是的,他們的聚合是先有了自私和利益,才有後來的相互慰藉、羈絆的愛。

 

在法律層面上,這個超越血緣的家庭其實叫“多元成家”。“多元成家”也是近年台灣地區推動的一個爭議性法案,很多人誤以為“多元成家”就是同性婚姻合法化,實際上,這個概念還包括了這種全新的家屬制度----無血緣關係的友伴家庭。

 

這個法案在現實中一直無法成功推行。這部電影的結局,也讓這些家庭成員回到了各自的原生家庭中去。

 

信代在審訊時被問道,“那兩個孩子是怎麽稱呼你的?”她頓時哭崩,之後治帶著祥太去監獄看她,她坦白告訴祥太要如何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


 

電影到了這,轉向強調了血緣聯結家庭的必然性。是枝裕和在訪談時就說出自己對於這個片子的態度:

 

“我希望觀眾能一方面感覺到對這個家族的同情,同時也了解到身為‘社會’的一份子,其實你也正是譴責這個家庭的人……我愛著這些角色,但我愛他們的這個事實並不代表我‘同意’他們所做出的決定”。

 

即使大多數觀眾在這部電影裡看到了所謂的溫情和感人,他卻說這是一部以憤怒而成的作品。


 

憤怒什麽?歸根究底是誰的錯?

 

是貧富差距的階級化導致底層人群只能在金錢的基礎上成為一家?是牢牢維系日本社會的道德準則和法律制度拒絕了這種特殊家庭的存在?是喪失了基本良知的父母讓孩子無處安放,無可依靠,還是複雜的人性關係攪亂了這一切?

 

《小偷家族》沒有用直白、說教的方式一一控訴,而是在感性和理性間拉扯著我們的情緒和判斷,又讓我們最終陷入對於家的迷思:家是什麽,家人又是什麽?


 

電影裡,煙花是看不見的,初枝的“謝謝你們”和祥太說出的“爸爸”是聽不著的,“小偷家族”一起生活的日子是不為人知的,但有一件事是繼續存在的:回到父母身邊的樹裡,還會學著哥哥看玻璃珠,還會在一個人玩耍的時候哼著信代教給她的數字歌。

 

無論如何,愛是有痕跡的。

 

看完電影的你們,心中是否有了答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