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三種人容易患抑鬱症,其中一種人打死都不信

儘管抑鬱症的確切病因至今遠未徹底闡明,但國內外研究者在生物或心理社會等至病因素方面已經做了大量深入地探索。

目前,在主流上研究者已基本達成共識,抑鬱症的發生是生化、遺傳、精神動力及社會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對於抑鬱症病因的理解,一方面需要考慮這些因素對抑鬱症發生的綜合作用,另一方面應正視不同患病個體構成致病的各因素側重比例可能各不相同。

值得慶幸的是:人們已經總結出了易患抑鬱症人群的一些特徵,從而為有效預防抑鬱症的發生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女性是第一易患人群

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女性是第一易患人群。抑鬱症患者中,女性患者至少是男性患者的2倍。

看到這有人可能會說,女的弱不禁風,動不動就哭,肯定容易抑鬱了。

就此要特別說明:性別差異的原因可能與性激素的影響、男女心理社會應激的不同以及對付應激的行為模式的不同有關。

女性往往較男性生活更為艱難,遇到應激事件更多,且常處於負性體驗之中,又缺乏有效的應付對策。

其次,婦女分娩後由於內分泌的影響也容易引起抑鬱障礙,即我們通常所說的產後抑鬱或三日抑鬱。

產後抑鬱的新聞不在少數。

當然,產後抑鬱不只是因為內分泌的影響,外界因素也很重要,可不要把全部責任推給內分泌。

另外,男人比女人更不容易承認患了抑鬱症,他們更擔心被貼上抑鬱症的標籤。

所以男士也會抑鬱的,只是不會輕易說出口。如果發現身邊的男士有抑鬱癥狀,要及時給予幫助。

兒童也是抑鬱症易患人群

看到「兒童」一詞,很多人能想像的就是美好的童年和孩子臉上天真的笑容。似乎孩子們的世界只有歡樂和天真,哪來的抑鬱症呢?

事實上很多抑鬱症的起源都潛伏在兒童期。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往往構成成年發生抑鬱症的重要危險因素。

調查發現,以下一些經歷與成年後患抑鬱症關係密切:

①兒童期雙親的喪亡,尤其是在學齡前期;

②兒童期缺乏雙親的關愛(例如在兒童期由於父母的關係不融洽、父母兩地分居、由於父母的工作或其他原因是兒童本人長期寄養在祖父母或寄宿學校等);

③兒童期受到虐待,特別是性虐待(如自幼沒有吃食母乳);

④兒童期的其他不良經歷(如長期生活於相對封閉的環境、父母過分嚴厲、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等)。

老年人是重症抑鬱症的主要人群

美國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報告指出,老年抑鬱症患者中10%—20%為重症抑鬱症。

同時該報告還指出:鴉片類物質、中樞興奮劑、酒精、鎮靜催眠葯等精神活性物質的濫用亦是導致抑鬱症發病率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

調查發現,長期飲酒者中50%以上的個體有抑鬱障礙。

軀體疾病,特別是慢性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或其他慢性軀體疾病可成為抑鬱障礙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

如2/3的中風患者,在發病後2年中,40%的冠心病患者以及45%的心肌梗死患者,1/4的糖尿病患者,40%的腫瘤患者均可伴有抑鬱癥狀。

此外抑鬱症對患者軀體疾病可產生不利影響:

它可延緩中風後的康復,

可導致死亡率增加30%,

可誘發心肌梗塞,造成死亡率升高80%;

可導致糖尿病病情惡化;

可使腫瘤患者的存活率下降20%;

抑鬱症延緩傷口的癒合,使手術患者的住院時間延長。

無論任何年齡段的人群,都可能遭遇抑鬱症的「襲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