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薄型子宮內膜怎麼辦?

導讀:

成功的妊娠需要母體及胚胎兩方面條件的共同具備和協調完成。子宮內膜的厚度和容受性,是獲得妊娠的關鍵條件之一,因為種種原因不幸攤上薄型子宮內膜,這實在是一個令醫生和患者都十分頭疼的問題。

薄型子宮內膜怎麼辦?

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蔣春艷、馬翔

成功的妊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發育良好的胚胎和容受性良好的子宮內膜。子宮內膜過薄是試管嬰兒助孕周期中取消移植及胚胎種植失敗的原因之一。子宮內膜就像孕育小生命的「土壤」,受精卵將像「種子」,「種子」能否存活生根發芽取決於「土壤」是否肥沃。一般認為子宮內膜厚度≥8mm且<16mm最適宜受精卵種植,如果在胚胎著床期子宮內膜過薄,那麼受精卵就不容易成功著床了。

子宮內膜薄目前仍然沒有確切的診斷標準。在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工作中,普遍被接受的是胚胎移植時超聲測量子宮內膜厚度≤7mm,即可稱為薄型子宮內膜。但究竟能夠妊娠的內膜厚度最低限為多少,目前尚無定論。有研究提示,如果內膜厚度小於6mm,成功率呈顯著下降趨勢。但我中心也不止一例內膜厚度為4~5mm的患者獲得成功分娩。曾有文獻報導3mm內膜成功妊娠的案例。

臨床上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容受性十分棘手,儘管也有很多種研究報導,然而在臨床實踐中尚無「特效藥」或者「特效方法」,目前臨床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宮腔鏡:宮腔鏡檢查可明確有無宮腔粘連,分離宮腔粘連,儘可能修復宮腔至正常形態;然而對於單純的薄型子宮內膜,宮腔鏡並非有效的治療手段;

雌激素治療:宮腔粘連患者,在粘連分離術後聯合使用大劑量雌激素或通過雌孕激素序貫治療可幫助內膜的修復,恢復正常子宮腔形態。無宮腔粘連的薄型子宮內膜患者,在輔助生殖技術助孕中,可選擇給口服或陰道使用雌激素,採用激素替代周期(人工周期)準備內膜,雌激素每天4~8mg口服,改善子宮內膜厚度及容受性。需注意的是對於雌激素禁忌的人群,如雌激素敏感的乳腺癌患者、SLE等患者不適合使用,大劑量雌激素應用還需警惕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

抗炎治療:懷疑有內膜結核菌感染患者,可能存在內膜菲薄或粘連的結果,建議宮腔鏡檢查明確是否存在內膜病變,必要時內膜活檢、培養、葯敏試驗,一旦確診需規範的抗結核治療,製止感染的進一步加重,但是內膜厚度則是不可逆的了。

刺激內膜再生,增加內膜容受性:有研究報導,給以宮腔HCG或粒細胞-集落刺激因灌注、子宮內膜搔刮術等刺激內膜再生,理論上可能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提高患者的妊娠結局,但是缺乏臨床研究的循證證據。

增加子宮內膜血供的治療:既往陸續研究顯示,口服小劑量的阿司匹林、維生素E、己酮可可鹼、西地那非、L-精氨酸等藥物,理論上促進子宮內膜血管生成、改善子宮內膜局部血流作用,但是也缺乏臨床研究證據。

盆底神經肌肉電刺激療法:通過電流刺激盆底神經肌肉改變血管平滑肌的舒張,理論上降低盆底和子宮旁血管血管阻力,間接改善子宮內膜血供,改善內膜容受性,但是還沒有臨床研究的證據支持。

中醫中藥:包括針灸、理療、中成藥、湯藥等,理論上改善和梳理內膜「經絡」,增加子宮的血流量,刺激內膜生長。

乾細胞移植再生醫學:通過乾細胞分泌的多種細胞因子及外泌體等,理論上可能改善子宮內膜局部血供,增加子宮內膜增生和營養,改善內膜厚度或容受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已成為人類生殖的工具。然而子宮內膜過薄仍是影響臨床妊娠率的關鍵環節,現代醫學對薄型子宮內膜儘管一直在嘗試改善的各種方法,然而存在個體差異,部分患者各種治療後仍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很多理論上可行的方案尚缺乏可靠的證據支持。但是我們認為,子宮內膜是影響懷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胚胎的強壯仍然可能獲得著床和生長的機會,我們可以一邊「治療」,一邊試孕和助孕,等待種子發芽成長的機遇。

(以上為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務必標明出自「江蘇省人醫生殖中心」,違者必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