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六字訣之噓字治肝病

肝屬木,應時於春,開竅於目,春逢萬物生長之際,容易發生肝陽上亢,肝病容易發作,於是會出現頭暈目眩、兩眼紅腫、兩肋脹滿、肝區疼痛、性情煩躁等一系列癥狀,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此時可能加重或愈後複發。

噓為龍之吐氣,噓氣出丹田屬陰,可以散陰邪之氣。《生類》雲:出氣急曰吹,出氣緩曰噓。用角音散邪,角聲緩而音長,可以舒肝鬱,平肝陽之上越。肝屬木,肝喜條達,故以角音配肝,能治肝病,肝主疏泄,舒是舒展,泄是通暢,這說明肝有舒展生髮的功能,它與人體的氣機升降調暢有密切關係,其主要表現如下:

1.肝主疏泄:

(1)情志方面:人的精神意志活動,是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如果精神愉快,肝氣疏泄功能正常,則氣機調順,升降有序,氣血平和;如果肝氣抑鬱,失去疏泄之能,則可引起氣機不暢,升降失序,而出現胸脅脹滿,鬱悶不樂,多疑善慮,咽中作梗,甚至沉悶而欲哭,女子月經不調等症,所認古人有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之醫理。

(2)氣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響到氣血之調暢,氣之與血,如影之與形,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淤,如肝氣鬱結,氣不行血,則血氣不暢,影響到肝藏血之功能,而出現胸脅刺痛,月經不調,甚至血瘀成塊,婦女閉經而產生腫瘤。若暴怒則肝氣逆行,會出現面赤、筋露、目赤、腫痛、衄血等症。

(3)消化功能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即可以調暢氣機,協助脾氣胃氣之升降,又能促進膽汁之分泌,所以肝氣鬱結之患者,常見胃氣不降之噯氣和脾氣下降之腹泄。

2.肝主筋,其華在爪:《素問.痿論》篇雲:「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聯絡關節、肌肉,主司運動之組織,筋膜是靠肝血的濡養,肝血充盈,筋膜得到滋養,則動作靈活。若肝血不足,不能養筋,則出現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癥狀。《素問.痿論》篇又雲:「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筋急而攣,發為筋痿」。臨床上常見的四肢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等癥狀,都是肝風內積、傷筋耗血之現象,所以,《素問.至真要大論》篇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

爪為筋之餘,肝血的盛衰可於爪甲驗之,肝血足,則筋強力壯,爪甲堅韌,肝血虛,爪甲多薄而軟,甚至變形而易脆裂,《素問.五臟生成》篇雲:「肝之合筋也,其榮爪也」。

3.開竅於目:五臟六腑之精氣都上注於目,五臟之中,肝主藏血,目受血而能視。《靈樞.脈度》篇雲:「肝氣通於目,肝和則目能辨五色矣」。目之所以能發揮視為之功能,都淵源於肝氣經血之濡養。肝功能的正常與否,在兩目的病變上可以驗證。例如:肝陰不足,則兩目乾澀;肝血不足,則夜盲或視物不明;肝經風熱,則目赤腫痛;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肝風內動,則目現斜視、上吊等症。

4.肝藏血:根據中醫學的理論,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也就是說,肝臟具有儲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人體內各部分的血液,常隨著不同的生理情況而改變其血流量,當睡覺休息時,機體內的血液需要量就減少,多餘的血液則儲蓄於肝臟,當運動工作時,機體內的血流量就增加,肝臟就排出儲藏的血液,以供應機體活動的需要。俗語雲:「肝藏血,心行之」,人動則血運行於諸經,人靜則血歸於肝。所以肝經有了病變,藏血的功能失常,就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活動,很容易出現血液方面的癥狀,如肝血不足,則兩目昏花,筋肉易拘攣,屈伸不利,婦女則月經不調,或量少而經閉。

肝實症表現為:胸肋脹滿,陽氣逆上,性格狂妄而易怒,頭劇痛,臥不安,小便癃閉,大便乾燥,疝氣腫痛,時發驚厥。

肝虛症則表現為:虛煩不眠,頭隱痛,時而欲嘔,嗌乾乏力,大便稀溏,小便失禁,陽萎,子宮下垂,月經不調,顏面麻痹或松馳歪斜。

肝病以「噓字功」平之,實症應瀉,心為肝子,可用「呵字功」瀉之,虛症應補,腎為肝母,可用「吹字功」補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