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膽囊裡的膽汁,怎麼會返流到胃裡面?膽汁返流性胃炎會癌變嗎?

小麗今年35歲,這兩個月經常出現腹痛,噁心嘔吐,嘴裡有苦味,體重也下降了五六斤。小麗聽人說,有可能是胃癌,嚇得不行,趕緊去醫院做了一個胃鏡。醫生說胃鏡裡面可以看到膽汁,而且胃粘膜有損害,考慮為膽汁反流性胃炎。小麗不明白,膽汁不是在膽囊裡面嗎?怎麼會返流到胃裡面?膽汁返流性胃炎會癌變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什麼是膽汁返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膽汁反流人胃,削弱或破壞胃黏膜屏障功能,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作用而產生炎症、糜爛、出血和上皮化生等病變的一種疾病。正常情況下,我們體內的消化系統是這樣運作的,吃進去的食物從胃裡面進入到小腸,而不會從小腸返流到胃裡面,也就是說,消化道的運行是單向的。

我們的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然後通過膽管匯入膽囊,儲存在膽囊裡面。進食之後,特別是進食油膩性食物,膽囊會釋放膽汁,膽汁進入到小腸裡面。膽汁主要有以下幾個作用:(1)膽汁可以乳化脂肪,我們知道,脂肪是不溶於水的,做菜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菜上面漂浮著一層浮油,那些就是脂肪。膽汁中的膽鹽可以與脂肪結合,使得脂肪溶於水,可以被腸粘膜吸收,膽汁可以促進脂肪、膽固醇、還有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2)膽汁是鹼性的,可以中和胃酸;(3)膽汁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食物消化;(4)膽汁還有一定程度的抑製細菌生長的作用。

正因為膽汁是鹼性的,而胃液是酸性的,如果膽汁進入到胃裡面,就會破壞胃裡面的酸性環境,造成胃粘膜的損害,引起膽汁反流性胃炎。膽鹽似乎也是引起反流性胃炎的危險因素。動物研究證實,膽鹽和溶血卵磷脂(來自卵磷脂代謝)可造成胃黏膜損傷[。它們的毒性程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膽鹽類型、是否有腸內或胃內細菌造成膽鹽解離、胃內pH值以及有無胰酶。胰酶尤其容易加重膽鹽損傷,部分原因是它們可催化卵磷脂形成溶血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和膽鹽能破壞胃黏膜屏障,從而導致氫離子反向擴散及黏膜損傷。同時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加重炎症。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

(1)解剖結構的改變

正常情況下,胃和小腸交界的地方叫做幽門,幽門括約肌具有抗返流的作用,可以防止小腸液逆流,如果做手術切掉了幽門,就會導致膽汁返流。所以,膽汁返流性胃炎常見於胃手術後的患者,例如胃癌,胃間質瘤,胃潰瘍等手術。畢Ⅱ式術後發生膽汁反流性胃炎的幾率高於畢Ⅰ式,若將畢Ⅰ式改為畢Ⅱ式能使50%的患者癥狀改善。

(2)胃腸道功能紊亂

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或者十二指腸動力異常,也有可能導致膽汁返流。正常人在空腹狀態下其胃腸收縮活動的變化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和規律性,這種周期性變化稱為消化間期移行性運動複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多發生於餐後1.5至2 小時內,在此運動期,胃內積聚的消化液和殘留的未被消化的固體食物,一起被排入十二指腸。MMC還具有促進幽門、十二指腸和膽道運動的協調性功能,其時相的正常保證了胃和小腸正常的排空。十二指腸胃運動功能失調被認為是膽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發病機制。當患者的胃電節律紊亂、胃排空延遲、幽門開放、十二指腸收縮頻率或幅度降低,導致十二指腸胃協調運動障礙、逆蠕動增多時則引發十二指腸液返流。

十二指腸胃部手術、胃癱、消化性潰瘍、膽囊切除術後、膽囊多髮結石等情況均可導致十二指腸胃運動功能失調,從而引發十二指腸液反流。

臨床表現

患者可表現為中上腹持續性燒灼痛,餐後疼痛加重,製酸葯無效,膽汁性嘔吐為其特徵性表現,且嘔吐後疼痛亦不能緩解。典型的表現為間歇性上腹灼痛、膽汁性嘔吐、體重下降「三聯症」。但這些表現可以缺如,臨床上較多的往往為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餐後飽脹、噯氣、口苦等非特異性表現。病程較長者亦可有貧血、消瘦、舌炎和腹瀉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表現。

診斷:

首先,膽汁返流性胃炎可表現為腹痛,嘔吐,體重減輕等癥狀。國內多採用胃鏡來診斷膽汁反流性胃炎,在內鏡下有特殊的胃黏膜表現,如斑片狀或條索狀充血,色澤鮮紅或暗紅,不伴有明顯水腫。有時充血表面可見不同程度的糜爛或黏膜內出血,以胃竇部多見。當膽汁返流明顯時,內鏡下可見到含有膽汁的十二指腸液呈泡沫狀或水流樣從幽門口返流入胃。

不過在內鏡檢查時有機械性刺激可引起嘔吐,故假陽性的可能較多,故近來有人主張可加用檢測胃液pH值、膽汁酸濃度、組織病理學積分及Hp檢測等方法來協助診斷,並提出診斷時以胃液甘膽酸GC>58 mg/ml、pH>3.0、病理積分標準>9,結合Hp陰性作為其臨界值。

放射性核素檢查是最準確的辦法,用核素標記膽紅素,檢測胃內的放射強度,不但可以診斷有無返流存在,而且可以確定返流的程度,達到膽汁返流量化,但多數醫療部門因條件所限尚未能普及。

治療:

1、改變飲食習慣

低脂清淡飲食,少吃油炸食品、燒烤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因為高脂飲食會促進膽汁分泌,戒煙戒酒,避免刺激性食物。

2、適當運動

運動能否促進胃腸道功能,尚沒有定論,有醫生認為,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活動,可以減少膽汁返流。

3、藥物治療

常用的藥物有促胃腸動力葯,胃粘膜保護劑,還有利膽的藥物。

嗎丁啉,莫沙必利等促胃腸動力藥物,可以促進胃蠕動和排空,防止膽汁反流。

鋁碳酸鎂、硫糖鋁等胃粘膜保護劑,因其能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可防止胃酸、胃蛋白酶、膽汁酸等的滲透及侵蝕,起到保護胃黏膜的作用,且有利於黏膜的再生。還可以有效中和胃酸,並且抑製胃蛋白酶的活性, 防止胃組織受到胃蛋白酶的損害。

熊去氧膽酸可使得親脂性膽汁酸分泌減少,減少胃粘膜灼傷,有研究顯示,熊去氧膽酸顯著減輕了疼痛,幾乎消除了噁心和嘔吐。

4、手術治療

嚴重返流的患者,經過內科保守治療,效果欠佳,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膽總管-空腸吻合術,以避免膽汁返流入胃。對於由胃切除術後引起的胃食管返流,其療效可達75% 至95%。還可以行Roux-en-Y吻合術,讓膽汁不再返流入胃。

膽汁反流會不會癌變?

膽汁返流本身不會引起癌變,但是需要積極治療和定期複查。膽汁長期刺激胃粘膜,會造成胃的損害,例如萎縮性胃炎,如果胃粘膜出現萎縮,一定要注意了,再發展下去,就有可能出現胃粘膜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甚至是胃癌。(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

參考文獻:

羅昭瓊, 朱永欽, 朱永蘋等.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6, 19(2):79-81.

薑鳳貴. 膽汁返流性胃炎的研究進展[J]. 中國醫學創新, 2011, 08(17):188-189.

王媛媛. 膽汁返流性胃炎的診斷及治療進展[J]. 中醫藥導報, 2004, 10(2):52-5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