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膽汁反流性胃炎與胃癌

一、什麼是膽汁反流性胃炎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指膽汁反流入胃的一種病理生理現象,一般同時伴有胰液反流入胃,這種現象正常人也存在,輕度的反流有助於減輕胃內酸度,但過多的反流就會損害胃黏膜。

作用機制為:

膽酸可溶解胃中的黏液及破壞黏膜表面;膽汁能激活卵磷脂酶a。使卵磷脂變為溶血卵磷脂而破壞細胞膜。當鹼性的十二指腸液與酸性的胃液中和,ph值接近中性時,胰酶被激活,引起黏膜損傷。

胃部分切除與膽囊切除術後,大多數患者都有膽汁反流現象的存在。

二、膽汁反流性胃炎的發病原因

1、手術後遺症

一些做過胃切除和胃空腸吻合手術的病人、幽門功能失常和慢性膽道疾病的患者,膽汁能直接流回胃裡,也容易造成膽汁反流性胃炎。

2、進食速度太快或太飽

由於胃腸排空的速度是相對固定的,當進食速度過快或進食過多時,造成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腸道,也會誘發膽汁反流。

3、幽門鬆弛

由於幽門鬆弛,膽汁反流性胃炎是十二指腸內的膽汁和其他腸液混合,通過幽門,反向流到胃裡,刺激胃粘膜產生的炎症,發生病變後,就形成了膽汁反流性胃炎。

4、飲食不定時

由於胃腸有自己的生理頻率(生物鐘),因此,一般主張應該相對進餐時間穩定,如果經常飲食不定時,會造成進食後由於胃腸已經「休息」而出現相對的動力不足引起反流。

5、十二指腸胃反流發生機制

十二指腸胃反流是機體的一種生理現象,但發生過度就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當十二指腸出現逆蠕動,此時恰好幽門開放,則發生十二指腸胃反流。有時十二指腸逆蠕動很強,若出現強有力的胃竇收縮。也可以阻止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任何導致胃腸動力紊亂和解剖異常的因素均可引起病理性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

6、十二指腸胃反流的致病作用

膽汁酸是十二指腸反流液造成黏膜損傷的主要成分,對黏膜屏障具有明顯的破壞作用。酸性環境下汁酸對胃黏膜的侵襲力增強,其與消化酶等成分的共同作用可導致黏膜細胞和組織結構的改變,同時削弱胃黏膜的多種保護機制,並促進作用其他損傷因子如胃酸和幽門螺桿菌的作用。

7、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胃黏膜炎症,膽汁反流性胃炎可與HP感染並存,HP感染和膽汁反流兩者均與黏膜損害有關,其可能通過增加胃泌素釋放,從而影響胃十二指腸動力,引起膽汁反流。

8、其他原因

如原發性幽門括約肌功能障礙可使幽門開放時間延長、幽門鬆弛或挈持續開放狀態,使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引起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如胃腸神經肽和激素水準異常可導致胃腸道運動的紊亂進而導致十二指腸胃反流的發生。

三、膽汁反流性胃炎有哪些癥狀?

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1、上腹部疼痛和嘔吐膽汁。上中腹部疼痛的性質呈燒灼樣疼痛,進食後加重,常伴有噁心、嘔吐,吐出淡黃色的膽汁混合液。常混有食物。有的還有黑便、嘔血、體重減輕等癥狀。

2、禁食後可使上腹部疼痛加劇。

3、服用製酸藥效果差。

4、常出現貧血。

少數病人可表現為胸骨後痛,或胃部不消化感覺。膽汁性嘔吐是其特徵性表現,由於胃排空障礙,嘔吐多在晚間或半夜時發生,嘔吐物中可伴有食物,偶有少量血液。因為害怕進食後癥狀加重,病人減少食量,可發生貧血、消瘦、營養不良以及腹瀉等表現。

四、膽汁反流對人體的健康有哪些影響?

目前認為膽汁反流可以導致上消化道炎症、潰瘍和腫瘤,也就是說長期膽汁反流可以導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爛性、增生性、活動性炎症、胃潰瘍、甚至促使發生胃癌。與上消化道炎症、潰瘍、腫瘤的發生都有重要關係。

五、膽汁反流可能的致癌機制

1. 膽汁對胃黏膜的直接損傷作用。

我們知道膽汁是由肝臟產生的,其主要作用是幫助消化吸收的,作用發生的主要部位在腸道。正常情況下,肝臟內膽固醇合成初級膽汁酸,進入腸腔後在細菌作用下形成次級膽汁酸,次級膽汁酸的毒性強於初級膽汁酸,其中石膽酸毒性最強。膽汁反流時,次級膽汁酸和遊離膽汁酸反流入胃,可破壞胃上皮細胞的脂蛋白層從而破壞胃黏膜屏障。反流物中的胰液也對胃黏膜產生損傷作用,胰液中的磷脂酶A與膽汁中卵磷脂被轉化為溶血卵磷脂可去除粘液,通過溶解胃黏膜上皮細胞膜的磷脂而損傷胃黏膜屏障,胃液中氫離子由於屏障機制的損傷彌散入胃黏膜,從而激活胃蛋白酶原,使粘膜的通透性增高而引起胃黏膜損傷。

2. 膽汁反流為其他因素損傷胃黏膜提供了條件。

膽汁反流直接影響胃腔內及粘膜表面的化學環境,使胃酸、幽門螺桿菌的有害因素的致病作用增強,加重了上述因素的致病作用。研究認為,膽汁反流入胃內後,可溶性膽汁酸在非離子化親脂狀態下進入粘膜細胞,並能聚集達到管腔濃度的8倍,引起細胞膜及其緊密連接的損傷。因此膽汁等十二指腸內容物的反流參與了慢性胃粘膜損傷。

3. 胃切除後的膽汁反流可以破壞殘胃粘膜屏障。

胃竇部切除者殘胃炎的發生還與胃竇切除後胃泌素分泌降低,胃黏膜萎縮、血流改變及粘膜表面性質改變等有關,因而胃黏膜屏障更易受膽汁的破壞,有利於H+反彌散而損傷胃黏膜。 膽汁酸和膽鹽破壞胃黏膜屏障也是胃潰瘍的發生最重要的機制之一。研究認為膽汁反流對胃黏膜的損傷主要表現為活動性炎症、腸化生、腺體萎縮和局造性增生,而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黏膜異型增生或腸上皮化生、胃腺體的囊狀擴張等被認為是胃癌前期的病變。

4. 膽汁反流導致胃癌的發生幾率增加。

胃遠端手術後的殘胃現在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殘胃癌的發生機制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1)胃部分切除後,改變了胃腸正常的生理解剖關係,導致胃黏膜發生重大的病理生理變化,這是殘胃癌發生的重要病理基礎。主要是胃部分切除術後,喪失了正常的幽門功能,膽汁胰液大量反流入殘胃,使胃黏膜受到強烈的刺激和損害。

(2)胃切除後,殘胃粘膜屏障功能損傷。由於幽門及胃竇部被切除,缺乏G細胞分泌胃泌素,胃黏液分泌減少,腺體萎縮,殘胃處於低酸或無酸狀態,因而膽汁等鹼性反流液更易損傷胃黏膜,尤其是膽汁裡的脫脂酸卵磷脂對胃黏膜屏障機制有較強的損害作用。

(3)膽汁反流導致胃內長時間低酸,有利於細菌繁殖,尤其是具有硝酸鹽還原酶的細菌增多,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增多,也可能增加了殘胃癌發生機會。

由此可見,膽汁反流性胃炎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發生了膽汁反流性胃炎,需要積極治療,定期複查,早期治療。

來源:胃腸病整理自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