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引火歸元,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簡單!


大家好,我是中醫老劉

引火歸元的「火」字,指腎中真火(亦名真陽、元陽)而言。臨床常見於腎陰陽俱虛,相對多的是真陰虛而真陽不斂,腎水不足而腎火上浮之證。

例如戴陽證,多見於危重病人,系指腎陰虛極不能斂陽,陰陽將欲離決,真陽不能內守於真陰之中,而外浮上越,出現面部浮紅如妝,煩躁不安,足寒膝冷,尺脈似有似無。

此證治法宜用補陰攝陽之法,引火歸源。藥用大補元煎,重用熟地,加紫肉桂3~5克,五味子6~9克,治療戴陽證。還有一古方參附歸磁湯(人蔘、附子、當歸、磁石、補骨脂),也是引火歸元的方劑。

如為陰盛格陽而虛陽外越,則須用八味地黃丸,或右歸丸方改湯劑服用,以桂附引火歸元。

如腎中真陽上浮欲外越散失,除上述面紅、煩躁外,尚有氣短欲斷、呼多吸少、喝喝氣喘、足寒如冰、腰膝酸軟、尺脈微弱欲斷等,則須在八味地黃湯或右歸飲中加黑錫丹鎮攝真陽、納氣歸腎,亦屬引火歸元範疇。

也有腎中虛火上炎而出現口舌生瘡,牙齒疼痛,搖動,頭暈,耳鳴,舌質嫩紅,脈細尺弱等症者,此又應於甘寒壯水劑中加紫肉桂引火歸源,不可隻用清熱解毒、清胃瀉火之劑。

另外還有一種稱做「龍雷之火」者,雖然也是陰虛火旺之證,但其水中之火上炎,火勢亢盛,常被誤治,應仔細分辨。

此種火證的特點:口雖渴,但不多飲;舌雖紅,但不少津;牙雖痛,但不紅腫;舌雖生瘡,但為白色。此火用壯水葯治之,反促其雷火燔灼,光焰燭天,其火愈熾。

此時用八味丸、右歸飲之類,加潛陽葯(生龍牡、靈磁石等)潛陽馴龍,則雷消火滅矣。此雖不是引火歸元,但屬於以火治火、斂陽歸腎之法。

可見引火歸元法,適用於腎之虛火上浮證,或真陽外越而戴陽欲脫證。治龍雷之火雖然法異而意亦同,故附此論之。

今舉病例3則,以談其臨床運用。僅此3例,並不能說明引火歸元的全部法則,實乃舉一反三之意。

1

王××,男,50歲,2016年4月4日初診。

問診:尿失禁、牙痛20多天。20多天來,尿急或失禁。右側上下臼齒疼痛,齦腫。兩腿發軟,小便次數多而急,尿色清白而長,食納正常。口渴,大便略乾。昨天發現足跗浮腫。

望診:舌苔薄白,根部厚膩,牙齦腫而不甚紅。

聞診:無異常。

切診:右手脈弦細數,左手虛數,兩尺按之無力。

辨證:腎主蟄,為封藏之本,司二便而主啟閉。兩腿發軟,兩尺脈重按無力,知為腎虛。腎虛脈數知為虛火上炎;齒為骨之餘,為腎所主,故發為齒痛齦腫。腎虛膀胱失約,故小便失其攝固而尿急失禁;兩足跗部浮腫,亦為水濕無主,下注為患之候。

脈證合參,診為腎虛小便失禁,兼有虛火上炎之證。

治法:補腎固攝,引火歸源。

處方:生、熟地各10克,懷山藥12克,金櫻肉6克,山萸肉10克,益智仁10克,覆盆子10克,五味子3克,真龍骨12克(先煎)12克,桑螵蛸10克,台烏葯6克,建澤瀉6克,鹽知、柏各5克,紫肉桂3克

5月10日:上方進兩劑,即見特效,小便已能自主,牙痛亦止,且能嚼硬食物,牙已不動搖,腿也有力。

但因工作關係而停葯,近1周來病情有欲複發之感,故預先來診,以防複發。舌苔白,脈象大致同前。上方加巴戟天10克。

5月15日:上藥服5劑後,各症均已痊癒。並且將舊病陽痿(已有1~2年)也治好了。舌苔化薄,脈象較前有力。再投上方5劑以圖徹底痊癒。

2016年6月19日及1962年11月6日曾兩次追訪,病完全治癒,未再作。

按:本患者懂中醫,據雲以前就診於其他醫生,曾服多劑生石膏、黃連等清熱劑未見效果。來此初診時,自認為處方很有道理,果然服後特效,所以大為驚服,認為中醫的理論,實屬奧妙。


2

顧××,男,成人,2014年6月10日初診。

舌上生瘡兩年多,兩頰內也有小潰瘍,經口腔醫院及許多中、西醫治療,均不效。小便黃,大便乾,舌尖紅,脈象滑。

四診合參知為心經毒熱,久病正虛,心腎均屬少陰,故又兼少陰虛火上浮,而致久久難愈之證。

治法:壯腎水,清心熱,引火歸源。

處方:生地12克,生石膏45克(先下),天門冬10克,牛膝10克,黃柏10克,知母10克,澤瀉10克,木通6克,竹葉6克,紫肉桂0.6克。3劑

另:川黃柏10克,生石膏30克(先下),煎水漱口。

結果:葯後口腔潰瘍即愈,停葯約10天后,僅舌上有針尖大小1個小潰瘍,又服前方3劑,並囑以後隔日1劑,再服3~5劑。以後即痊癒,未再複發。


3

榮××,男,52歲,會診日期1983年4月5日。

因肝硬化合併上消化道出血,於1983年2月22日住院準備做手術治療。3月30日由靜脈輸入血漿200毫升後,突發寒戰高燒而至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經搶救雖好轉,但仍需高濃度升壓葯(500毫升液體中加多巴胺5支、阿拉明4支),已持續一星期不見好轉。

我去會診時證見: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口苦咽乾,寒熱往來,口舌生瘡,頰內及上顎皆有白色皰疹,頭暈噁心,小便色黃而量多,舌苔白厚膩,脈象兩手弦細無力。

辨證:邪居少陽,陰陽失調,虛火上炎。

治法:和解少陽,燮理陰陽,引火歸源,佐清心熱。

處方:柴胡12克,黃芩10克,半夏12克,黨參20克,沙參9克,生地10克,木通6克,紫肉桂2克,連翹10克,黃連6克,升麻6克,地骨皮6克

二診(4月8日):上藥服1劑後,升壓葯減量(1000毫升液體中用多巴胺4支、阿拉明2支),口腔潰瘍減輕,尿量減少。服兩劑後,諸症更輕,能進飲食,口瘡已結痂,停用升壓葯。上方去升麻,加竹葉、佩蘭繼服3劑而痊癒。

按:本方的主葯是柴胡、黃芩,柴胡向外發散半表半裡之邪,黃芩向裡清撤半表半裡之熱。

輔葯是半夏、黨參,半夏降裡氣之上逆,黨參補內虛扶正氣以抗邪氣,加強轉樞作用。

佐葯為生地、沙參,益腎養陰,潤肺生津,以復陰精。連翹、黃連清心解毒,治口舌生瘡之標。紫肉桂補腎固本,引火歸元,治口舌生瘡之本。

升麻升清陽、解毒、治皰疹,在這裡注意要與地骨皮同用,地骨皮降虛火清血熱,助生地補下元。升麻量不能太小,小則升上,配地骨皮則能清胃腎之熱。

使葯為木通,導心火下行,使上燎之火從小腸去,配生地為導赤散(後又加竹葉)。因法對方當,故收效迅速。

總之,引火歸元之法,是治病必求於本的具體體現,應當學會正確運用。中醫有「病有千端,法有萬變,圓機活法,存乎其人」之格言,應當銘記。

好了,今天的中醫知識就講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是中醫老劉,個人微信:macskf,有問必答!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