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舌瘡的艾灸穴位及調理方法

文章摘要:


舌瘡,又名紅點舌,坐風舌,指舌體表面潰破,出現一個或多個小的噴瘍。本症多因胃有積熱熏蒸.心火旺盛.血虛燥熱所引起。

舌瘡概述

舌瘡

舌瘡,又名紅點舌,坐風舌,指舌體表面潰破,出現一個或多個小的噴瘍。本症多因胃有積熱熏蒸.心火旺盛.血虛燥熱所引起。

《證治準繩-雜病》「風熱口中乾燥,舌裂生瘡。」《瘍醫大全》卷十五:「咽喉有腫兼舌上生瘡,此心經受熱也。邪熱存心日久,則為喉閉,餘毒在心,則舌生瘡

也。《馮氏錦囊》「昔有人舌上生瘡,久融成穴,服涼葯不效。此下元虛寒,虛火不降。」

本症常見於複發性舌瘡。

舌瘡病因與癥狀

(1)胃火熏蒸:舌瘡瘡面較大,並伴有口臭,口渴喜冷飲,嘈雜易飢,大便秘結,舌紅,舌苔黃膩或黃厚,脈滑數。

(2)心火熾盛:舌體潰瘍,潰瘍面色鮮紅疼痛,舌尖部潰瘍嚴重,伴有面赤口渴,腳中煩熱,心煩失眠,小便赤,舌赤或舌尖紅絳,脈數。

(3)血虛燥熱:舌瘡,經久不愈,伴見口乾,但不喜飲,頭暈眼花,夜寐不安,手足心熱,倦怠乏力,舌淡紅,苔薄白,脈細數或虛弱。

舌瘡病因分析與診斷

(1)胃熱熏蒸舌瘡與心火熾盛舌瘡:二者均因實火所致,胃熱熏蒸舌瘡多因過食肥甘美酒,辛辣之品而導致胃腸積熱,胃火上蒸於舌,發為舌瘡。癥狀常伴有口臭,口渴喜;令飲,嘈雜易飢,大便秘結,舌紅,舌苔黃膩等胃火上蒸之證。心火熾熱舌瘡多因思慮過度,勞心傷神等情志因素組成,五志過極發火,心開竅於舌,心火上炎而發為舌瘡,心火上擾神明,伴見面赤口渴,胸中煩熱,心煩失眠,小便赤,舌赤或舌尖紅絳,脈數等心火上炎之象。二者的不同在於,前者由於胃主通降,通降失常,胃熱熾盛,導致火熱之邪上蒸於舌而發為舌瘡,兼見滯證,而後者並無鬱滯之象。

(2)血虛燥熱舌瘡:後者發病以血虛與燥熱為臨床特點,血虛見口乾不欲飲,倦怠乏力,舌淡紅,脈細數,燥熱見頭暈眼花,夜寐不安,手足心熱,脈數。

【案例】

於飛艾灸治療舌瘡經驗
王某,女,40歲。於1995年4月15日初診。患複發性舌瘡10年,以舌面為主,嚴重時伴口腔黏膜潰瘍。病初服中藥治療癥狀減輕。間歇期時長時短。近2年來,癥狀加重,病情與月經周期有關,月經前1周左右,舌黏膜出現潰瘍3~5個,直徑2cm右,部位不固定,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潰瘍數目增多,最多達8個,甚則此起彼伏,連續發作,局部疼痛明顯,嚴重影響進食及說話。查:舌黏膜共5個潰瘍,最大一個直徑1.5cm,表面有黃色假膜,頜下可觸及腫大的淋巴結,局部壓痛明顯,診斷舌面潰瘍。治療以神闕穴大艾炷灸30分鐘。第2天複診訴,說話進食痛減,續診1個療程(1周),潰瘍癒合,局部無不適感。讓患者取兩根艾條,自灸足三裡、神闕以鞏固療效,隨訪2年無複發。
按:《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曰「凡灸諸病,必火足氣到,始能求愈」 。採用神闕穴,以溫陽通經和氣血,通經絡,通則不痛,配灸氣海足三裡,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防止複發。【艾灸體會】

艾灸治療該病有較為滿意的療效,目前中醫治療本病的療效基本在80% - 90%左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