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申請強製執行!方正證券追討4.5億,原因是…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元也

受去年股票市場波動加劇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因為股權質押糾紛而對簿公堂的案例開始逐漸增多。據基金君不完全統計,去年至少有12家券商股票質押訴訟纏身,而這其中,也包括方正證券。

今日晚間,方正證券發布公告稱,因債務人天津信利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信利隆”)未按合約約定償還債務,公司已經向深圳中院申請了強製執行,涉及資金4.48億元,目前,深圳中院已經決定立案執行。

4.48億元股票質押業務遭違約方正證券申請強製執行

事情是這樣的。

2017 年,天津信利隆作為融入方與方正證券開展了3 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天津信利隆以持有的6663.55萬股北訊集團股票(*ST 北訊) 質押給方正證券進行融資。保證人陳岩及其配偶於茜茜、天津中融合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天津中融合”)均與方正證券簽訂了保證合約,為天津信利隆的全部債務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根據北訊集團2018年年報,天津信利隆為其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9.13%。

此外,天津中融合還以其所持有五佛山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90% 股權(對應認繳出資額2.7億元)為天津信利隆履行全部債務提供質押擔保。上述主協議及擔保文件均辦理了賦予強製執行效力的合約公證。

不過,上述3 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於2018年8 月-9月期間均發生違約。經過多次協商及催收,融入方及各保證人均未向方正證券償還債務。

因此,方正證券向深圳中院申請強製執行,要求融入方天津信利隆及擔保方陳岩、於茜茜、天津中融合等被執行人立即償還欠付公司的3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融資本金,合計 4.48億元。

2019 年5 月14日,公司收到深圳中院出具的《案件受理通知書》,深圳中院已受理公司對該案件的執行申請,決定立案執行。目前該案件正在執行過程中。

事涉ST北訊

上述3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均涉及一隻股票,即重組失利、債務逾期、股價腰斬的ST北訊。據了解,北訊集團業務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重組之後保留下來的原齊星鐵塔的鐵塔類業務,另一部分是重組時裝入上市公司的北訊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的通訊類業務。

公司去年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公司實現營收26.96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07億元,同比下降608.78%。與此同時,北訊集團預計2019年半年度虧損1.76億至2.45億。

巨虧的背後則是重組失利和債務逾期。2018年9月3日晚間,公司公告稱,公司籌劃重大事項,聘請了洛希爾(香港)有限公司擔任本次收購事項的財務顧問,並就交易方案與交易對手進行了認真溝通談判,但因交易方案相應條款未能達成一致,經公司管理層討論決策,決定終止重大事項。而在此前的2月,北訊集團表態將籌劃收購通信企業資產,但這筆收購最終也無疾而終。

重組連續失利,成為壓垮北訊集團股價的最後一根稻草。在終止收購的公告發出之後,公司股價連續7個交易日被封在跌停板上,市值蒸發近百億元。

連續下跌的股價,使北訊集團前兩大股東面臨極大的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其中便有本案的被告之一——天津信利隆。

另一方面,去年8月底,媒體曾爆出北訊集團存在逾2億元債務逾期情況,多數是融資租賃部分,但也出現了對銀行授信的逾期。隨後,北訊集團公開承認,截至8月31日,公司及下屬公司累計逾期債務合計金額為2.74億元,其中已結清或已經和金融機構溝通展期、續貸的金額為2.14億元,剩餘0.60億元也正在和金融機構充分溝通,並且與相關金融機構就還款事項初步達成協議,正在辦理相關手續。

今年5月9日,北訊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股票自2019年5月6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北訊集團”變更為“*ST北訊”之後,因公司主要銀行账戶被凍結觸發其他風險警示。

此外,公司在5月9日回復深交所問詢時也直言,2018年下半年,因受公司流行性資金問題影響,公司部分基地台出現無法按時繳納租金及電費,公司部分基地台停止運營,公司網絡通訊質量嚴重下降,截止2019年初公司部分地區出現網絡中斷現象,公司日常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其同時表示,為緩解公司流動資金問題,盡快恢復公司網絡運營,公司通過與債權人溝通協商,制定和解方案,並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等,已於2019 年3月開始逐漸開始恢復網絡運營,並有效緩解了人員流動性,公司生產經營已得到明顯改善。

多家券商去年深陷股票質押違約

去年是券商深陷股票質押違約的“大年”。據中國基金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去年至少有12家券商股票質押訴訟纏身,涉及金額接近百億元,而讓券商和融資人/機構對簿公堂的背後往往都有樂視、ST長生、東方金鈺等“神級大坑”的身影。

而因踩雷股權質押“問題股”,多家上市券商也相繼宣布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集體“割肉”。比如方正證券,其2018年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8年淨利潤為6億至7.2億,同比減少50%-60%。其中資產減值計提的規模達到4.7億元,涉及股票質押標的包括南京新百、上海萊士、樂視網、鵬起科技等,對淨利潤的影響超過10%。

此外,中原證券也曾公告,2018年下半年累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2.16億元,直接導致減少該公司下半年合並報表淨利潤1.62億元。其中,涉及的三筆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計提減值準備就有1.7億元,涉及ST新光、神霧節能和銀禧科技等3隻股票。

更有甚者,太平洋證券、興業證券等2018年資產減值計提的金額分別高達9.71億和6.51億。由此看來,原本被視為穩妥息差收入的信用業務,去年成為拖累券商業績的“殺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