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相互表揚小組”到“誇誇群”:虛擬世界中的真實慰藉

“我遊戲打得很爛。”

“知道自己打得爛說明你有自知之明,並且還堅持在打,說明你有毅力,世界就需要你這樣的絕世小可愛。”

“今天起晚了。”

“那說明你上升空間很大,前途無量。”

你隨便說出一句話,都有人能找出可以誇獎你的角度,這就是最近十分流行的“誇誇群”,在這個群裡,你看不到任何“噴子”和“杠精”,也不會因為意見不合而互相謾罵,只有相互友愛和鼓勵。

誇誇群的前身是豆瓣的相互表揚小組,這是一個成立於2014年8月的小組,創立至今已有1000多條跟帖。人們會在小組中分享自己的一些生活日常,像是面試沒通過、衣服買大了、麵包烤焦了等,正如小組的簡介—“溜須拍馬,相互誇獎”,再不好的事情也能得到眾多網友的誇獎。

隨著誇誇群的火爆,其閱聽人範圍也從最初的高校擴展到了整個社會,出現了職場誇誇群、城市誇誇群等多個種類。

而到了現在,誇誇群已經變成了付費服務,一時間,想嘗鮮的用戶紛紛在淘寶、閑魚等各大電商平台售賣誇誇群的服務,誇一次5分鐘的費用已經漲到了50元,目前淘寶上銷量排名比較靠前的一個誇誇群付費服務,月銷量已經達到1300多筆,幾天的時間就收入過萬。

也許有人會覺得匪夷所思,覺得這不就是“商業互吹”和“花式互捧”而已,居然會有如此多的人對之感興趣。從表面看,誇誇群是互聯網時代的娛樂產物,最初或許是用來吸引眼球而已,但是不得不說它的確捕捉到了人們渴望被誇獎的需求。

雖然那些誇獎看上去很浮誇和不真實,但人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否則他們也不會願意花錢去購買服務,他們其實知道這是假的,但他們依舊享受這種被誇獎的感覺。

就像當下同樣逐漸興起的“租人”業務,即租人來扮演的伴侶、父母、朋友等與自己來共度一段時間,在這期間出租者就像親人一樣和客戶相處,當事者當然清楚這些都是扮演的,但他們依舊覺得這是一種精神上的撫慰。

同理而言,誇誇群也是這樣,雖然形式上是虛假的,但卻觸及到了人們的內心。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是高度緊張的,他們會遭遇各種不順和挫敗,常常被焦慮、壓抑和無力感所縈繞,在這種環境下,人們是需要這些溫暖的鼓勵的。然而在生活中,這種鼓勵和讚美恰恰是十分稀缺的。

一方面,是由於行色匆匆,人們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關注他人的情緒和狀態。另一方面,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並不提倡正面的讚揚,認為“驕傲使人落後”,反而應該指出對方的不足來鞭策他們的前進,因而讓人們面對面地說出誇獎他人的話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那麽網絡無疑填補了這一漏洞,網友都是陌生人,沒有社交包袱,人們可以大膽地暴露出自己的脆弱和窘境,互相之間更容易形成了一種互助的氛圍。正如東野圭吾在《解憂雜貨店》中所言:“我們把不便透露給親密人的憂愁,交付給陌生人,然後在毫無交際的人生裡,尋求一種安撫和認同。“

從這個角度來看,誇誇群倒是起到了心理舒緩的效果。從其中的一些案例可以看出,它是的確能夠緩解壓力的。

比如一個剛剛入職幾個月的應屆生突然被公司裁員了,這件事對他而言可能就是個很大的打擊,有時候裁員可能受整體經濟低迷的影響,並不代表其自身能力不足。但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他會很容易質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失去信心。

但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事情恰恰是難以開口的,人們怕會受到他人的嘲笑,即便是家人朋友,也可能會陷入到失業的焦慮情緒中,會對之說“趕緊去找工作”、“現在就業形勢不好,你要更努力”等,無法給予他心理上的慰藉。

那麽在這個時候,來自於陌生人的鼓勵實際是很有必要的,他們會對失落者給予肯定,最重要的是把事情和個人本身分開,即你可能遭遇到了一些不幸,但這不代表你這個人沒有價值。

其實這種互助組的模式在一些國家是很常見的,像是戒煙互助組、抑鬱症互助組等,就是讓同樣遭遇某一困惑的人們聚集到一起,通過彼此傾訴來給予各種力量和勇氣。

如今的誇誇群只不過是線上的模式,可能有人覺得這是在搞笑和娛樂,但並不排除有很多人是發自內心地在給予他人一些認同和肯定。而這種陌生人交流的模式可能在網絡誕生前就已經有了,那就是筆友。

通信的兩個人可能從來都沒有見過面,在現實當中他們是陌生人,但卻能夠把自己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感受交與對方分享。

就像電影《瑪麗和馬克思》所呈現的那樣,瑪麗是一個居住在墨爾本市區的胖乎乎的有些抑鬱和孤獨的小姑娘;馬克斯是一個居住在亂糟糟的紐約的肥胖的,患有亞斯伯格症的44歲猶太人。

但他們兩人卻通過寫信的方式維持了一段長達二十多年的友情。在信中他們經常向彼此傾訴的是在生活中的挫敗和自卑,當然對方並不能對之提供實質性的幫助,但通信最大的作用也不在此,它只是讓人們知道有人和自己同處於相同的境況中。

從某種程度上看,誇誇群的興起一點也不意外,或許在之後還會有類似的網絡產品,這也許就是網絡的好處之一,它可以為人們構建一個遊樂園或是烏托邦。但是這種狂歡注定也是短暫的,在被眾人用各種精妙的語言狂誇一頓之後,人們所面臨的依舊是殘酷的現實。

與此同時,任何群都終有解散的那一天,也許比起他人的讚美,人們更需要去培養的是堅定的自我認同。

校訂:吳巍 / 姚色豐 |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

▌新生訂閱號精選文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