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方星海為何喊話活躍市場交易?背後是A股成交量去年跌兩成

證監會對活躍市場交易的態度越來越清晰。自2018年10月證監會發布“三點聲明”以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以來,監管層活躍市場交易的措施連續推出。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近日的公開表態,則透露出更強烈的改革信號。

1月12日,在第二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方星海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資本市場的要求,詳細闡述了他對於“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的具體理解及改革建議。

“有活力、有韌性,怎麽理解?這是全新的提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市場參與者要非常充分、市場交易要非常活躍、定價要合理。”方星海舉例稱,股指期貨限制仍待進一步放開,而新股上市首日44%漲停板限制也應該取消。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股在2009年到2012年取消了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的限制,當時市場效果較好,甚至出現了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對盲目打新炒新起到了一定的遏製作用。但是2012年IPO暫停至2014年IPO重啟之後,又恢復了上述限制,首日漲停並隨後出現多個“無量漲停”的現象再次出現。

“2018年大盤波動較大,成交量下滑明顯。但是廢除漲跌幅限制、施行T+0回轉交易等建議,不是為了救活熊市,而是為市場鬆綁,是進一步市場化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為了更長期的目標。而且,這也有利於我們通過滬深港通、滬倫通等通道與國際市場對接。”董登新說。

具體措施有望頒布

方星海認為,如今的資本市場已經發生變化,“市場不夠活躍正逐漸變成一個主要矛盾”。他表示,要進一步采取措施活躍交易。

在12日的發言中,他以舉例的方式提出兩個活躍交易的改革方向。

一是股指期貨。方星海認為,此前雖然已采取三次放寬交易措施,但還不夠,還要進一步放開。二是新股漲跌幅。他認為,新股上市首日有44%漲停限制,但上市首日及最初幾日市場都沒有交易量,“沒有交易量的價格是虛幻的、不準確的價格”,這是人為限制導致價格不合理。

“首日漲停板這個事情要研究,我個人覺得應該取消。”方星海說。

在他看來,要建設“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需實現三大目標,參與者非常充分、交易非常活躍、定價合理。

他說,為實現定價合理,將豐富多空交易工具,在期貨、現貨領域給予做多、做空者更加充分的手段,讓市場充分博弈,“我們現在各種工具都很少,所以證監會會抓緊頒布一些雙方都可以用的各種工具”。

而引入機構投資者,是實現“參與者充分”這一目標的關鍵內容。目前,機構方面,外資持股已放開至51%,三年後可100%控股;資金方面,2018年外資淨流入股市3000億元,而基於MSCI提高納入比例、富時羅素宣布納入A股、道瓊斯宣布納入A股等背景,預計2019年外資淨流入股市將達6000億元。

方星海在證監會長期分管國際業務。他說:“我會盡更大努力繼續大量引進國際中長期資金進入中國的股市,包括進入中國的期貨市場。”

結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方星海認為,今後一段時間資本市場改革在金融改革中將起到“牽關鍵”的作用。進入高品質創新發展階段,必須有更能吸收風險的股權投資來促進這個階段的經濟增長。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表示,2019年決策層對資本市場的重視非同一般,方星海上周六的講話進一步說明了重要性。

“股指期貨三次放開,市場交易不再限制,著重中長期資本市場制度完善和建立,市場將逐步恢復活躍,更多多空博弈工具將會陸續頒布。” 王德倫預計,隨著限制措施逐步放開、風險偏好逐步提高、市場逐步活躍,過去兩三年已沉寂的主題式機會、前瞻性概念性機會可能在2019年再次出現。

事實上,方星海有關活躍市場的表態並不突然。2018年四季度,資本市場在完善並購重組規則、釋放市場活力、啟動上市公司股份回購、拓寬回購資金來源等方面,推出史上最嚴停複牌制度、增加市場流動性,並開始在新一輪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大功夫,用市場化制度來重建市場規則體系。

2018年10月30日,證監會更是直接發布“三點聲明”,其中第二點就是“減少交易阻力,增強市場流動性”。證監會當時表示,要減少對交易環節的不必要乾預,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讓投資者有公平交易的機會。

2018年12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下稱“金融委”)召開座談會,聽取機構對當前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意見建議。會議認為,當前資本市場風險得到較為充分的釋放,已經具備長期投資價值,改革面臨比較好的有利時機,並再一次提出“要堅決落實市場化原則,減少對交易的行政乾預”。

“目前在二級市場投資方面,存在一定的行政管制。要提高A股的活力和韌性,很多管制措施就要取消。不過也不能放鬆市場監管,管制放鬆的另一面一定是監管的加強。”董登新表示,因為有了新股首日漲跌停限制,散戶容易被大戶和機構利用,所以最終容易受傷的還是這些中小投資者。

他建議,IPO首日放開漲跌停限制,同時在首日放開T+0回轉交易,讓市場盡可能充分交易,次日可以再恢復正常。

另外他提醒,取消首日漲跌幅限制的本質還是為了提高市場活力、提高市場包容性的長期目標進行的改革,“消除過度管制,和稅費改革、商事制度改革是一樣的,要化繁為簡,提高市場效率”。

成交量大幅下滑

監管層為何再三表現出對資本市場活躍度不夠的關注?以下這組數據或許就是答案。

第一財經記者從滬深交易所獲悉,2018年滬市總成交22.43億筆,總成交金額40.32兆元,同比分別下降6.6%和21.14%;深市2018年成交金額49.98兆元,同比下降18.98%。

從大盤指數走勢也可以看出投資者信心的變化。上證指數自年初最高3587點一路下行,到2018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收於2494點,沒能守住2500點。

二級市場活躍度降低,一級市場也出現萎縮。據彭博統計,2018年隨著A股震蕩下跌以及IPO發審節奏放緩,滬深股市全年完成IPO定價104筆,僅是2017年的1/4,創下2014年IPO重啟以來新低。儘管其中不乏工業富聯等大型IPO,但2018年全年IPO募資規模人民幣1392.82億元,較2017年減少36%,也為2014年IPO重啟以來的次低。

新股發行溢價也出現大幅下降。據申萬巨集源統計,新股開板溢價率降至2倍左右,三類收益率同比減半,開板後短期內上漲時空收縮,破發風險上升。2018年新股平均開板溢價率207.3%,同比下降22.56%。

同時,隨著2018年二級市場風險偏好的下降,新股開板後上漲的時間和空間均進一步壓縮,2018年新股開板後60個交易日內股價漲至區間最高價所需時長下降至約12個交易日(2017年、2016年分別約為16個和22個交易日),其中開板當日收盤價即為此後60個交易日內最高價的新股數佔比提升至33%,最高收盤價相對於開板日收盤價漲幅也收縮至15.27%。此外,新股上市當年即破發數佔比提升至9.52%。

“在過去一年A股下跌的過程中,因為擔心未來股價繼續下跌,以趨勢投資為主的中國散戶在逐漸離場,而以價值投資為主的海外機構在持續進場。目前陸股通加上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以後的外資在A股持倉已經和公募基金持倉市值相當,我們和海外客戶交流得到的更多的是對A股市場的正面評價,其主要邏輯就是A股估值低。”海通證券分析師薑超13日表示。

不過,估值低不代表投資者就會買。“2018年有一個奇怪現象,即國內投資者不敢買股票,國外投資者拚命買中國股票。是不是國外投資者不夠聰明看不懂中國,而我們投資者很厲害?或者反過來,我們投資者不夠聰明,國外投資者很聰明?”方星海說,答案是“都不是”——而是投資資金結構起了作用。

資金結構不同決定投資行為的差異。方星海說,國內大部分投資者無論散戶還是機構,到年底都要算一算盈虧,所以在市場下行階段,不斷地判斷是否見底,沒有見底不敢進,“判斷底部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不好判斷,所以老在外面不敢進去”。

國外投資者則不同。一方面,他們不需要每年年底檢驗投資效果,投資期限為三到五年甚至更長;另一方面,他們認為中國經濟長期是可以看好的,中國股市不應在這樣的估值水準,被低估了。方星海表示,中長期資金在國內投資空間很大,“但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還不能特別樂觀”。

方星海在演講中透露的改革信號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在業內人士看來,科創板及注冊製改革的快速推進,也在某種程度上帶來了監管層對資本市場存量制度規則的重新審視,這也是科創板帶來的有益外溢。不過,上述多項措施仍是改革目標,要成為現實還要看實際推進。

對於設立科創板及試點注冊製,方星海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當中“盡快落地”是關鍵詞,證監會目前正在指導和協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充分聽取市場意見和各個部委的意見基礎上,日夜工作,以期盡早完成任務。

“科創板和注冊製是一項重大改革,這個市場的成功經驗預期也將在A股其他市場跟進,整個A股都會更加有活力。”董登新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