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投之家突然爆雷:珈偉股份忙甩鍋 股權變更疑雲密布

  時代周報

  [摘要] 投之家成立於2014年,由深圳投之家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運營,隸屬於盈燦集團。由於與網貸之家的兄弟關係,創立初期的投之家一直被業內認為是一個較為穩健的平台。

  近日,深圳網貸平台投之家“爆雷”,引發的股權之謎、資金流向等一系列問題令外界錯愕。

  7月14日晚,深圳市警察局南山分局以“涉嫌集資詐騙”對投之家進行立案偵查。事件發生後,CEO黃詩樵被收押,投之家董事、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目前也被警方采取了強製措施。

  為此,A股上市公司珈偉股份發布了一份澄清公告,表示從未參與投資投之家。7月18日,深交所向珈偉股份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其實控人之一的灝軒投資是否投資了投之家。

  7月18日,華南一位不便具名的網貸平台高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這成為網貸行業的標誌性事件,對行業的打擊太大。P2P連環爆使得平台債權轉讓的數量激增,行業的資金淨流入在斷崖式下降。

  珈偉股份忙甩鍋

  投之家的股權看起來並不複雜,卻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

  投之家爆雷之後,網貸之家在7月13日發布了一則澄清聲明,稱與投之家目前已經完全無關。2017年12月之前,上海聞璽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聞璽” )持有投之家68.8%股份,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等為上海聞璽的股東。不過在2017年12月8日,上海聞璽就已從投之家中退出。

  根據投之家官網和天眼查的資訊顯示,網貸之家多名股東在投之家有任職。網貸之家的第一大股東、創始人徐紅偉曾擔任投之家董事長,網貸之家的第二大股東、聯合創始人朱明春曾擔任投之家董事,不過在今年6月15日之後,徐紅偉變更為董事,朱明春則退出了管理層。

  而這正是投之家宣布完成融資的時間點。今年6月,投之家宣稱獲得融資規模達4.09億元的B輪融資,投資方為上市公司珈偉股份母公司阿拉山口市灝軒股份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灝軒投資”)。這被外界理解為,珈偉股份與投之家存在股權關係。

  經過此輪融資,投之家的股東結構發生了全新變化。原網貸之家系的股東徹底從工商注冊資訊中消失,鎮江富隆天鈺科技有限公司(持股64.76%)和灝軒投資(持股35.24%)成為投之家平台的兩大股東。

  此外,“天眼查”顯示,灝軒投資也是富隆天鈺的主要股東之一,但持股比例並未公開。珈偉股份實控人丁孔賢同時直接持有珈偉股份8.64%股權以及灝軒投資99.9股權。

  但7月17日,珈偉股份發布了一份澄清公告,表示從未參與投資“投之家”,未來也沒有參與投資任何P2P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計劃。

  公告稱,就灝軒投資被變更為投之家股東工商登記之事宜,整個變更過程灝軒投資毫不知情。工商資料顯示,灝軒投資自2018年6月15日成為投之家的工商登記股東。公告稱,在灝軒投資並未提供過工商變更所需資料,也未通過任何方式同意該變更的情況下,投之家是如何完成該工商變更的,灝軒投資也無法理解。

  公告還稱,截至7月16日下午,灝軒投資已從深圳工商部門取得於2018年6月15日完成的該次投之家股權變更的相關備案檔案,根據初步判斷,備案的相關變更法律檔案存在偽造的嫌疑。灝軒投資將進一步尋求權威部門的認證,以期還原事實真相。

  諸多投資者對此說法難以接受。“投之家宣布融資的時候,灝軒投資和珈偉股份不出來否認,而現在出事了就甩鍋。”有投資者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雙方各執一詞,事件顯得撲朔迷離,疑點重重。7月18日,深交所向珈偉股份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進一步說明實控人之一的灝軒投資是否投資了投之家。

  深交所要求珈偉股份就公告中所稱“投之家股權變更的相關備案檔案存在偽造嫌疑”,補充說明詳細情況以及“權威部門的認證”的具體內容;說明珈偉股份、灝軒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知曉投之家2018年6月15日股權變更的時點,是否與投之家及其股東、實際控制人取得聯繫並采取了有效措施;公司董事長丁孔賢及其一致行動人質押情況,包括股權質押總數量、總金額、佔其股份總額的比例及資金用途,是否存在投資投之家及其他P2P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情形。

  原董事長自稱遭遇詐騙

  投之家成立於2014年,由深圳投之家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運營,隸屬於盈燦集團。由於與網貸之家的兄弟關係,創立初期的投之家一直被業內認為是一個較為穩健的平台。其早期的運營模式為網貸基金,即從其他網貸平台購買債權,售賣給投資人,賺取傭金。

  從2016年12月起,投之家的運營模式開始有所改變。按照平台的說法,是為了應對監管的要求,由網貸基金轉型為純網貸平台。

  那麽,到底是什麽導致了投之家的“突然死亡”?7月15日,據投之家原董事長、網貸之家創始人徐紅偉稱,投之家遭遇了行業的最大詐騙才導致逾期。

  在徐紅偉給投資人留下的一段音頻中表示:“自己在平台並購的過程中,由於經驗不足對新的大股東監管不到位。今年6月,通過輿情監控和工商資訊查詢發現,新股東參與了多家P2P平台的收購,背後疑似有溫州幫的一個團隊來專門操作收購平台這些事。這些平台陸續爆雷導致投之家資產端逾期。”

  黃詩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去年9月,徐紅偉準備把投之家賣掉,找到一個買家,但買家提出了協定,必須要做到一定數額的代收業績,才會付相應的股權款。另外,投之家運營團隊必須讓新股東推薦的借款客戶在平台上發標。一段時間後,投之家代收業績做上來了,但部分新股東推薦的借款客戶出現了嚴重逾期。

  此後,據投之家發布的公告稱,運營團隊將相關情況告知了新股東,但新股東不予處理。於是,就發生了後面的一系列事件。

  投之家平台發布的最新一期2018年6月份運營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平台總成交額超過264億元,成交筆數達到364萬筆,借款餘額總待收規模為29.85億元。

  人人聚財創始人兼CEO許建文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輿論不應該再用“交易規模”這個指標來描述平台風險敞口,而應該關注貸款餘額。只有待收的資金才存在兌不兌付的情況,已發生過的交易規模不應該用來描述未來的風險。

  近期行業“爆雷”事件頻發,這也影響了投資者的信心。融360監測數據顯示,7月第二周網貸行業成交量為405.17億元,較前周環比回升下降5.90%,當周資金淨流出額高達40.47億元,其中14家平台資金淨流出額均超過億元。

  “我們平台債權轉讓的數量激增,投資者的信心不足,希望這些事情過去後,行業的信心有所提振。”上述網貸平台高管說。

  小小金融CEO劉小鋒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這次事件給行業實實在在地上了一堂課,互聯網金融的核心是風險控制,無論是平台自身還是投資者,始終要對風險懷有敬畏之心。

  目前,中國有2000多家P2P平台,但中金公司(港股03908)的一份研報預測,最終能夠存活下來的可能僅200家。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