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極拳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運動 重視內在的修鍊

太極拳並不是老年人的專屬運動

打太極,在質不在量,在精不在多

打太極拳成為一件時髦事,已經有一陣子了,但最近故事並未發生在體育界,而是商界。近些年,很多企業家走「身體路線」,比如王石登山、張朝陽練瑜伽等。如今,不僅馬雲,像郭廣昌、牛根生等人也都成了太極拳的崇尚者。一時間,太極拳又一次成為了熱門話題。在常州,動靜結合的太極拳一直都是個熱門運動項目。前不久,我市一家太極拳館——養心太極館迎來了開館10周年,一群熱愛太極的市民,組織了一場太極展示活動,向不了解太極拳的人介紹太極,向剛接觸太極拳的人分享經驗,與同為太極拳發燒友的人交流互動。活動中,專業太極拳教練和資深拳友向記者多角度介紹了太極拳這項運動。

太極拳並不只是老年人的運動

袁德勝是養心太極館負責人,身為一名專業太極拳教練,他嘗試通過多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太極拳。

「太極拳是適合所有人的運動,對於現在上班族普遍患有的腰椎、頸椎、肩椎等方面的問題,還有緩解精神壓力等方面的好處,是確確實實的。另外太極練習中的慢呼吸方式對調節心肺功能非常有好處。可以說只要堅持練習太極拳,身體各方面的狀態會有非常明顯的改善。」袁德勝向記者介紹,太極拳是一種很緩慢的有氧運動,只要一個套路打下來,5分鐘身體就會發熱冒汗。「不了解太極拳運動的人,往往不懂得太極拳放鬆的意義,把太極拳的慢練、舉動輕緩誤以為是老年人的運動。其實,體育運動中,每一個發力前的動作,都首先是放鬆。只有先放鬆,才能更好地發揮出快速力量。」袁德勝說。

練習太極拳離不開練習動作和套路。「練習太極拳的最終目標,就是要讓你學會真正的放鬆,全身心的放鬆才能卸下自己身上的負荷,動作只是練習太極拳的載體。」袁德勝表示,習練太極拳在質不在量,在精不在多,雖然學拳從動作開始是完全必要的,但不能隻停留在外形動作上,更不能滿足於學了多少套路、多少器械。

太極拳屬於補充能量型運動

太極拳是一項有氧運動,這是大部分人都知曉的。但你是否知道,太極拳還屬於補充能量型運動?

「一般講,太極拳、健身氣功、睡覺、靜坐等均為補充能量型。而工作、跑步、登山、球類、游泳、散打、拳擊、舞蹈、健身操等可以說基本上都是在釋放能量,皆屬於釋放能量型的運動。」袁德勝說,補充能量型的運動項目在運動的時候,雖然也在利用肌體內的能量,但同時也在源源不斷更大限度地增加補充身體內所需的能量,因此被稱為補充能量型運動。

正因為太極拳可以從某種意義上補充身體能量,所以學習太極拳不僅要重視外在姿勢,還要重視內在的修鍊,通過太極拳學習能修身養性。「很多追求速成的太極拳習練者會把太極拳打成『太極操』,直來直去,僵硬笨拙。這樣不但影響了水準的提高,更降低了太極拳的健身效果。」袁德勝說。

初學者要選對習練套路

對於一些剛剛接觸到太極拳的人來說,從哪個套路開始學起,是讓他們糾結的問題。「選擇套路時應根據自己的年齡、體質、健康狀況和喜好來選擇。如年輕、體質好,可選擇陳氏太極拳;年輕,但體質弱,並有些疾病,可以學楊氏、吳氏太極拳;如果是中老年人,體質差些,選學楊氏、吳氏太極拳合適些。但是如果一開始什麼都不懂,就從24式簡化拳開始入門,邊學邊了解更多的套路,再來定學什麼套路。」袁德勝說。

袁德勝介紹,許多拳友在公園獨自晨練時,喜歡24式、40式、42式、48式、56式、83式、85式等套路各打一遍。「按各種套路來說,24式、40式、42式、48式等套路屬現代拳的國標套路,83式是陳氏傳統套路,85式是楊氏傳統套路,它們的風格有較大的區別。但許多拳友把各式風格的太極拳都打成了一種風格、一個模式,這就變了味,健身效果也遠沒有精學精練一種或兩種套路來得好。」

他表示,學練太極拳一定要有恆心,只有持之以恆,克服困難,天天堅持才能慢慢受益。另外,他還提醒太極拳習練者,學拳一定要有耐心,一招一式都要學明白,身法、手法、步法都要按規矩演練,不能拚學習進度,以免影響鍛煉效果。

本版文字 鄭雨露

本版圖片 朱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