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人工血管重建+自體肝移植」破解難題,手術切除15厘米下腔靜脈瘤

南方農村報訊 7月19日,下腔靜脈瘤患者李先生術後康復出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為他施行了國內首例「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體外肝切除+自體肝移植」手術。

術前,李先生因腹部脹痛4個月伴雙下肢浮腫,查出巨大下腔靜脈平滑肌肉瘤,命懸一線。為此,中山一院10個學科近20位頂尖專家通力協作,經過9個小時的「車輪戰」,才將15cm的腫瘤完整切除。

手術現場20位專家輪番上陣

中山一院副院長、肝移植科學科帶頭人何曉順表示,「本次手術的成功體現了中山一院多學科協同合作的強大實力和敢於攻堅克難的精神及決心。」

腹部4月查出腫瘤

52歲的李先生來自汕頭市,4個月前開始出現腹部脹痛,但他以為是腸胃問題沒有重視,直到半個月前出現雙下肢浮腫才到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生檢查發現其「下腔靜脈腫物」,建議李先生到中山一院就診。

接診李先生的是中山醫院院長、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王深明。此時患者能吃能睡,癥狀並不典型。但王深明判斷患者病情其實很嚴重,也和以前診治的患者不一樣,馬上安排患者進行檢查。結果提示,患者腹腔內的腫物是「下腔靜脈平滑肌肉瘤」。

據了解,下腔靜脈平滑肌肉瘤是一種比較罕見的軟組織腫瘤,常因癥狀不典型而被誤診。此次腫瘤沿著血管累及肝靜脈開口和腎靜脈,距離右心房只有1厘米左右;腫瘤堵塞了肝靜脈的迴流,且肝靜脈阻塞可能侵犯右肝靜脈、右腎靜脈。

多科聯手制定方案

下腔靜脈是腹、盆部和下肢靜脈血流的「主乾道」,也是人體內最大的靜脈血管,常規方案無法治療。為此,中山一院立即組織多學科討論決定手術方案。

6月18日上午,在肝外科主任彭寶崗的主持下,多學科專家進行了第一次病例討論。肝外科學科帶頭人梁力建教授充分聽取各位專家提出的診斷和治療意見後,大膽提出了「體外循環下行下腔靜脈切除,體外肝切除和自體肝移植,必要時腎切除自體移植」的手術方案。

據了解,切除下腔靜脈腫瘤後進行自體肝移植和自體腎移植全球隻報告過一例,國內尚沒有先例。中山一院從來沒有做過這種手術,術中患者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需要發揮中山一院多學科協作的優勢、聯合全院多學科專家力量共同完成。

9小時「車輪戰」成功

6月27日,手術正式進行。各學科在不同的時間點輪流上台進行手術,首先對腫瘤進行分離,隨後阻斷血管、建立體外循環,並在不開胸的情況下,完整切除整條下腔靜脈,將肝臟移出體外。

隨後,梁力建和血管外科王冕進行「下腔靜脈-左腎靜脈」的人工血管移植重建。王長希與李紹強接力做右腎靜脈和人工血管吻合重建,保住了兩側的腎臟功能。梁力建和王冕繼續將心房下方下腔靜脈與人工血管進行吻合,恢復了下腔靜脈血液迴流。

與此同時,中山一院副院長、肝移植科帶頭人何曉順與該科王東平在冷灌注條件下行肝臟尾葉切除。經肝靜脈切除整形以後,右肝靜脈恢復通暢,避免了離體肝臟的肝切除。最後,醫生們將肝右靜脈和肝左、中靜脈拚合成一個開口,將肝臟重新植入。

手術共耗費9個小時。術後患者轉入ICU病房,第一天便拔出氣管插管,意識恢復,呼吸平順。術後8天轉回普通病房,複查CT人工血管通暢,肝靜脈血流通暢。

□記者方壯瑋 通訊員彭福祥 梁嘉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