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三伏天結束,卻迎來最危險的時段 早晚溫差大,腦梗心梗患者增多

微信圈有文章稱:8月26日出伏了,氣象涼爽舒適了不少。但是,卻迎來最兇險的28天。因為從8月26日(出伏)開始到9月23日(秋分),這28天是一年中氣溫波動很大、很頻繁的時段,一天中的氣溫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攝氏度,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時段。市人醫神經外科丁鴨鎖博士說,「早上涼颼颼,中午熱死牛」,夏秋交替,晝夜溫差大,最受影響的就是血壓,因此這段時間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最近醫院腦梗心梗病人明顯增多,以老年人居多。他提醒大家,季節交替,溫差較大,一定要注意「護心」「護腦」。

空氣濕度高含氧低,容易出現胸悶。雖然寒冷的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期,但是在氣溫高、氣壓低的氣象,特別是高溫悶熱的「秋老虎」時節,空氣中濕度增高、含氧量降低的時候,平時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的人常常會感覺不適,出現胸悶、氣促、頭暈等癥狀。

中午高溫排汗多,容易形成血栓。夏秋之交,高溫氣象仍會不時出現,人體大量排汗,易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導致機體血容量不足產生血液濃縮,造成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出現缺血性損害,引發心絞痛等急性心血管疾病。

「秋燥」影響情緒,誘發冠心病。從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波動,使人心情煩躁、心火旺盛,這也是誘發冠心病突發的危險因素,這段時間因工作勞累缺乏休息的年輕人尤其要警惕心肌梗死突然來襲。

晝夜溫差大,誘發心血管疾病。夏秋交替時期,是心血管疾病的爆發期。「忽冷忽熱」一折騰,易誘發冠心病,出現中風、心梗甚至猝死。

心梗腦梗患者增多

一晚上連做三台手術

8月22日晚,市人醫相繼來了3位心梗和腦梗病人,所幸經搶救脫險。

市區74歲的王奶奶(化姓)吃過晚飯後,坐在椅子上看電視,看著看著,家人發現王奶奶倒在椅邊,神志不清,嚇得趕緊送她到市人醫搶救。還好送得及時,醫生用藥物對其進行溶栓,老人血管通了,中風癥狀逐漸消失。

市人醫神經外科丁鴨鎖博士告訴記者,王奶奶送來比較及時,發病不超過4.5個小時,可以用藥物進行溶栓。而從興化轉診來的82歲的沈爺爺(化姓)送到醫院的時候已經昏迷,有偏癱癥狀。雖然兩位老人的癥狀都差不多,但因為沈爺爺到醫院時,已經超過4.5個小時,只能採用機械取栓的方式來疏通血管。

丁鴨鎖說,這兩位患者的腦梗都是因心臟病引起的,兩人有房顫,形成的血栓掉下來後,在血管裡遊走,堵住腦血管形成腦梗。

當天晚上還有一位從薑堰轉到泰州的心梗病人,60歲。患者心痛已經2天,以為能挺過去,沒想到22日晚開始加重,到薑堰醫院就診,心電圖發現是心肌梗死,吃了急救藥後,隨即用120送到市人民醫院救治。

季節交替溫差大

一定要「護心」「護腦」

據了解,這段時間,市人民醫院心梗腦梗病人明顯增多,心梗病人增加約40%,而腦梗病人則翻了一倍。

丁鴨鎖提醒,季節交換,一定要「護心」。年輕人運動後,出現胸痛、胸悶、心慌等不適感,一定要到醫院檢查。早晚溫差大,老年人容易因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壓、冠心病、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重點防範心絞痛、心肌梗死、中風等心腦血管意外。

許多老人是夜晚上廁所時或者早上一起來就發生中風了,這段時間也是一天中溫差最大的時段,低氣壓、高濕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丁鴨鎖提醒,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或理解語言困難、眩暈伴嘔吐等癥狀時,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如果腦梗治療及時,身體功能就能有很好的恢復,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