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物美創始人張文中:單純的賣菜模式很難持續

張文中談大賣場業態、賣菜生意、前置倉等零售熱點。

文 | 王彥麗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核心導讀:

1、如何評估大賣場業態在當前零售行業中的地位?

2、多點對於傳統零售的核心價值點是什麽?

3、為什麽張文中認為單純的賣菜模式很難持續?

作為多點Dmall的董事長,張文中亮相了多點的合作夥伴大會,不僅做了壓軸演講,而且還在會議間隙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採訪。張文中坦言,這是2006年以後,他第一次接受多家平面媒體的採訪。

張文中也是物美的董事長、創始人,多點被他視為自己的第二次創業,並且是沒有先例、頗具挑戰性的一次創業,也因為這一特性,多點做的事情讓張文中感到很興奮。

“這次創業我覺得應該具有更大的意義。”張文中說道,“多點的確是在關鍵時刻看到了零售業面臨的挑戰,是真正在考慮如何幫零售業走向未來。”

在張文中看來,多點先人一步的洞察主要包含兩點:第一是用戶沒有線上線下之分,零售商應該滿足任何一個用戶全渠道購物場景;第二是電商與傳統零售是共融關係,而不是替代關係。這也決定了多點幫助傳統零售進行全面數字化升級時,是在原有資源上的升級變革。

多點的嘗試還是比較成功的,不僅和60多個中國連鎖百強企業和區域龍頭超市建立合作關係,也與上遊品牌商家不斷加深合作。作為一個電商平台,多點很難得地贏得了零售商和品牌商的雙重信任。

截至2019年6月,多點APP注冊用戶近7000萬,月活超過1200萬,蟬聯Quest Mobile、易觀、極光大數據等各大生鮮電商排行榜的首位近2年。

在多點取得顯著成果的今天,張文中也在時隔13年之後,首次面對多家媒體闡述他對零售業的見解,包括當下行業內頻繁討論的大賣場業態、賣菜生意、前置倉等熱點問題。

- 1 -

談大賣場:用戶依然有到店需求

家樂福委身蘇寧,沃爾瑪頻繁關閉大賣場,傳統零售希望從線上尋求增量……種種跡象表明,大賣場業態在當前的零售環境中面臨著巨大挑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大賣場當前面臨的艱巨考驗。

但大賣場面臨挑戰,並不意味著大的商業體已經是一種落後的生產模式了。張文中認為,不管是對比國外零售發展的體量來看,還是國內消費者對於到店的需求,傳統零售還是能看到很大的發展空間。

國內的零售業發展並不算成熟,對比發達國家,銷售額在100億美元、1000億美元以上的零售企業有很多;而國內銷售額在1000億美元以上的企業屈指可數。總的來說,中國零售企業的增長空間還是很大的。

雖然國內零售商一直在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但不可忽視的是,當前國內的零售環境又與國外有些不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太快了,到了今天,電商已經對傳統商超構成了較大的威脅。例如阿里巴巴推出了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已經對線下零售做了初步成功的嘗試;社交電商平台拚多多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等,這些現象都是其他國家看不到的。

也是因為互聯網的倒逼,張文中認為,國內零售與國外零售最大的差異點在於:國內傳統零售想要獲得進一步的增長,除了需要在商品力方面強化外,還必須依靠互聯網、通過線上線下一體化來獲得新一輪增長。

國內零售企業對於數字化的迫切需要,也是多點能夠快速發展的重要背景。

除此之外,在張文中認為用戶依然有到店需求,關鍵在於賣場能為用戶提供怎樣的價值。

“我們發現尤其在一些三四線城市,一些商業綜合體發展還很快,當然一些一線城市是有些過剩。”張文中說道,“這說明大的商業投入設施是被需要的,也說明大賣場需要變革,而變革的核心是需要給用戶更好的體驗。”

在大賣場的變革方面,物美就在堅定地推行賣場的小型化,這種策略與沃爾瑪的緊湊型門市有異曲同工之妙。張文中透露,很多物美門市面積減少了一半,但銷量沒有減少。其中的原因包括門市精準選品、體驗提升,也有線上線下一體化帶來的經營效率的提升、線上增量的釋放。

大賣場對用戶仍然具有吸引力的一個有力證明就是Costco。張文中說他曾經跟Costco的一位高管交流過,後者表示,雖然亞馬遜的電子商務發展迅猛,但電商對Costco的影響很有限,因為年輕人雖然偏向於線上消費,但只要結婚有了孩子,他們還是會到Costco來。並且,這位Costco的高管強調:“Costco的會員人口分布結構與十年前沒有什麽變化。”

這就意味著,不管是電商還是其他創新的零售業態,它們對Costco的用戶沒有明顯的分流,後者對於家庭用戶的吸引力始終很強大。原因當然離不開Costco極致的成本管控,以及強大的供應鏈能力等。

因此,Costco對國內零售業的啟示意義在於,除了擁抱互聯網,回歸商業本質,為用戶提供真正質優價廉的商品,也是零售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國內零售業的市場空間,以及用戶本質上對於到店的需求,都讓張文中相信零售業依然會持續增長。

“多點+超市模式就是依托超市進行了,如果未來連超市都沒有了,多點的意義又是什麽呢?所以我們是相信超市業態會大有可為的。”張文中說道。

但對於傳統商超的轉型之路,目前大家還處於探索期,不管是盒馬,還是多點+超市,能看到明顯的成功,但挑戰都同時存在,需要整個行業一同去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張文中還隔空點讚了新零售門市。他認為電商從線上走到線下是正確的,“我覺得外界沒必要過度解讀新零售關店情況,只要是開店,一定有開得好的和開得不好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用戶既需要到店服務,也需要到家服務,這時用戶到的店一定是經過數字化重新改造的,那麽如何把到店用戶和到家用戶真正整合在一起,同時對供應鏈進行真正數字化的優化,讓它效益最高,成本最低,體驗最好,我覺得這是我們最需要去研究的。”

- 2 -

談賣菜:單純的賣菜模式很難成功

那麽多點模式的核心是什麽?除了消費者容易感知的O2O到家平台,多點其實更偏向於是一個幫助傳統零售進行數字化升級的技術公司。

目前,多點已經擁有千人的技術團隊,專門針對傳統零售商各個環節數字化升級的痛點,落地具體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例如蓋亞系統、潘多拉系統、門市運營的手機工作台、采銷平台等。並且,多點將這些產品模塊化、組件化,供零售商去挑選、組合。

而推動多點與傳統零售不斷加深合作的根本動力,其實就是前文提到的多點的兩個立足點:一是多點強調與傳統零售的共融關係,二是提出包容性發展模式。

所謂共融,就是多點不認為電商平台是搶奪線下流量的,而是站在零售商的角度,幫其提升線上流量的同時,還要增加到店客流,雙方是共榮共生的關係。

包容性發展模式是指,電商平台要幫助傳統零售更好地複用原有的商業資源,而不是替代。提出這一點的原因是,傳統零售有大量的商業網點、供應鏈體系和物流倉配等基礎設施,如果完全用一套新的系統替換,顯然操作性不強,如果用技術產品實現各個節點的數字化,從而讓整個零售鏈條更加高效地複用,這樣釋放的能量也是不小的。

不得不說,就從這兩條發展理念來看,多點的線下基因確實很強,這當然與張文中操盤物美有著密切關係,他太了解傳統零售究竟面臨哪些痛點和難點了,當多點有針對性地攻克傳統零售數字化的難點後,傳統零售與多點的合作也就更順利。

這也是為什麽,多點合作的60多家連鎖商超裡,絕大多數在與多點合作前就與美團、京東到家等平台有合作,但後續還是選擇接入多點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原有資源的複用,是多點幫助傳統零售做線上線下一體化時的重要原則,也是因為這一原則,讓張文中看待社區團購、賣菜、前置倉等創新業務時,有著更加明確的觀點。

“例如一件商品,消費者希望半小時內送達,這種情況下前置倉模式能更好地滿足這種時效要求,這就說明前置倉是有存在價值的。但前置倉背後必然有物流中心、供應鏈,這就要求前置倉需要有大量訂單來支撐。如果門市、前置倉等多個渠道是共用一套供應鏈體系,顯然供應鏈的成本會更低,”張文中說道。

因此,對於前置倉模式,張文中認為門市和前置倉共同發力,比單獨做前置倉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例如,物美就是用一套供應鏈體系對接多個銷售渠道。物美旗下的到店、到家業務,新興的社區團購業務,甚至是便利店業態,目前都是盡可能多地共用同一個供應鏈體系、同一個物流體系,從而讓供應鏈、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其實前置倉更多承載的就是賣菜生意,今年上半年,賣菜生意備受行業和資本的關注。但張文中直言,單純的送菜的模式要想真正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會非常艱難。

“我在這個行業這麽多年,這一點我還是比較堅信的。當然很多創新會帶來新的思考,對於事物本身如何用新技術去解構、重構,也能帶來一些激勵、影響。所以我對賣菜生意的看法就是:不會認為它還會持續的熱下去,現在大家的頭腦已經冷靜一些了,我們也可以再看幾個月後這個方向是怎麽發展的。

不管是怎樣的零售生意,一定需要尋找成本、效率的最優解,多點幫助傳統零售進行全鏈路的數字化升級,本質上也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例如物美的一些門市通過數字化改造,如今已經可以做到17天左右的庫存周轉天數,效率已經遠高於很多同行。

這應該就是傳統零售進行數字化變革的最大動力,也是多點合作夥伴大會有那麽多零售商和品牌商月台的原因。可以明顯感覺到,傳統零售在數字化變革的這條路上,步伐也在加快。

END

- 加入交流群&內容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