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跑步群體不斷壯大,國內運動服務市場的夏天要來了嗎?

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馬拉松大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參賽人數達到583萬,今年,這一數字還將繼續上漲。

隨著近幾年國內跑步群體的不斷擴大,我國運動服務市場是否也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呢?近日,圈哥採訪了比戈體育的創始人薑亞東,通過這個專註於運動服務領域品牌的創業故事,或許能夠窺探一二。

文/ 李 祿源

2015年是資本市場最好的一年,同時也可以說是國內體育市場最為火爆的一年。國務院46號文發布,將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把體育產業作為綠色產業、朝陽產業培育扶持。一時間國內各巨頭企業紛紛出手,眾多資金和創業者湧入了這個行業,比戈體育同樣順應這一潮流創立而生。

決定創辦比戈體育的時候,薑亞東和他的團隊動機十分單純。

2012年起國內馬拉松賽事逐步向大眾開放。到了2014年政府實施「放、管、服」的政策,中國馬拉松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也正是那時,國內跑步人群數量也呈現出爆發增長的態勢。

而在參與人群不斷龐大的背後,當時國內的運動服務行業確是一片空白。由於缺乏科學的訓練和康復方法,超過70%的跑者都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傷病狀況。

「凡是形成運動習慣的人,大多數都是從跑步開始的。但由於不了解應該如何正確跑步,便造成了很多的傷病,不光是身體上的,嚴重的更會形成心理上的畏懼,以及異塵餘生到周邊朋友也對運動產生一定的抗拒。這一點是非常可怕的。」

正是看到了這一現象,懷揣著服務大眾的理想、也瞄準了這片市場的空白,薑亞東與幾位來自北京體育大學的小夥伴走到了一起,決心創辦一家體育服務公司。

他們引用毛主席那句「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結合賈伯斯所說的「bigger than bigger」,提出了公司的slogan——「bigger your body,bigger your mind」,並將公司取名為「BiggER(比戈)體育」。

他們說,他們立志做中國新時期的人民體育教師,從身體使用說明書的普及開始,更為著靈魂教育的目標而去。

傾注心血促理想落地,卻遭遇市場的冷漠

當創業方向以及一切文化層面的內容都敲定後,擺在薑亞東和他的團隊面前最直接的,就是怎麼做的問題了。

考慮到推廣線下服務需要培養大量的人力,還要尋找場地以及不間斷地推廣,對於一個在北京剛剛起步的創業公司來說運營成本太高,又趕上了體育互聯網公司興起的熱潮,最終團隊一致決定,要將BiggER打造成為一家互聯網體育服務公司,主攻線上運動服務市場。

PB 用戶界面

2015年底,比戈團隊打造的第一款體育服務平台——PB app面世。對於這個軟體,薑亞東表示,最初雖然國內跑步群體正處於井噴狀態,但線下跑步訓練機構普遍收費頗高,大多數消費者無法承受高昂的價格。比戈推出PB平台,就是希望通過線上的方式將跑步教練與用戶鏈接起來,這樣既能降低公司的運營成本,又可以將服務價格有效控制在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激發跑步人群對於專業服務的消費慾望。

「我們立志做業內最專業的品牌。在這款軟體上,用戶可以將所有身體數據上傳,同時記錄其運動軌跡與運動數據,通過分析,獲得跑步教練在線一對一指導,包括訓練計劃的制定以及運動處方服務等等。」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卻是骨感的。

PB從最初問世到今天,APP的註冊會員已接近100萬人,合作的跑步教練也已經超過2000人,但用戶的付費意願依舊很低。

隨著國內跑馬熱潮的興起,作為大多數馬拉松賽事的合作部門,比戈體育也曾嘗試與賽事運營公司合作,為跑者提供賽前線上跑步培訓,每人一節免費體驗課程,隨後每月收取199元費用。

根據後台統計,雖然接受過比戈服務的人數很多,但是其中能夠在後期形成付費的人數只有千分之三左右,其收益根本無法支撐整個團隊的運營。

面對生存壓力,開拓B端市場線下服務,悄然迎來轉機

對於一家公司的創始團隊來講,在項目獲得成功之後便可以大談特談最初的理想;而在那之前每天思考的都只有一個問題,就是生存。

薑亞東表示,團隊起步初期,大家聚在一起每天談論的都是理想和情懷,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理想與情懷慢慢被現實擊碎,整個團隊開始陷入反思。

「我們一群人懷抱著同樣的理想走到一起,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看到產品一步步的落實,每個人都是鬥志昂揚。乾勁十足。但慢慢的當生存壓力越來越大的時候,團隊內部關於商業與專業的討論也越來越頻繁,也就在那時,大家的思想也最終區域統一——眼下而言,商業要大於專業。」

在保持專業性的同時,比戈開始在商業性的道路上進行嘗試。

利用團隊的專業知識與長期累積的經驗,比戈體育首先推出了基於線下的跑步教練培訓體系——「比戈跑步學院」成立。短短三年間,比戈跑步教練認證培訓從每月1期發展為每月舉辦3期,截至目前共舉辦過88期培訓課程,累計3500餘人完成資格認證。

據統計,從比戈跑步學院走出的教練佔到國內跑步教練市場的70%以上,BiggER已然成為國內跑步教練培訓市場的頭號品牌。

與此同時,比戈體育還面向B端市場推出了企業運動團建業務。據介紹,比戈目前已經為200多家企業客戶提供定製團建活動、健康講座以及跑步訓練等服務,已經成為央行、證監會、厚樸投資、民生銀行、人壽保險等公司的指定運動健康服務機構,同時,也曾為中歐、長江、貿大、人大、北大、浙大等10餘家商學院提供科學訓練服務,積累了高質量的金融圈客戶群和龐大的企業決策層用戶。

薑亞東與潘石屹(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初比戈體育更進一步,成為華為運動健康生態合作夥伴以及特步跑步生態圈戰略合作夥伴。

薑亞東表示,比戈將團建與運動健康相結合,通過運動磨練企業員工間的團隊協作精神,持續推動企業的文化與價值觀在團隊中的滲透。同時,比戈始終貫徹專業以及超越期望的理念,並設定了遠低於傳統團建的客單價以吸引更多客戶。

目前B端市場的收入已經佔到BiggER整體收入的65%左右,為公司賺取了大量的現金流。

回歸理想,打造「互聯網+」產品,鏈接線下與線上服務

薑亞東和他的團隊沒有忘記他們最初的目標——致力於將比戈打造成一家互聯網體育服務公司。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公布的《2018年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去年中國境內舉辦800人以上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共1581場,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39場。參賽人數方面,2018年全國馬拉松及相關運動參賽人數達到583萬,其中馬拉松參賽人數為265.65萬,並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攀升。

對於跑馬以及經常跑步的人群來說,除了科學系統的訓練,運動後的放鬆以及康復同樣重要。如果不加以重視,同樣會引起大量的運動疾病。

悅跑圈最新發布的《2018年度跑者報告》顯示,跑者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人群佔比達到58.73%,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佔比達到71.81%,而長期堅持跑步的人群中從未受傷的跑者佔比僅不足16%,其中膝蓋損傷、足底筋膜炎等跑步傷病所佔比重很大。



悅跑圈《2018年度跑者報告》

隨著受教育水準的提升以及可支配經濟能力的提高,跑步人群會更加重視身體的健康以及有保障的生活質量。而傳統的拉伸、泡沫軸、筋膜球等放鬆方式各有弊端,往往使跑者機體無法得到很好地恢復,薑亞東再次敏銳地嗅到了市場的機遇。

此前談及PB的失敗,薑亞東就表示,主要原因在於比戈的想法領先市場需求太多年。中國的體育市場屬於後發展市場,跑步人群更願意在跑步鞋以及一些運動裝備上進行投資,對於運動服務付費的理念還沒有形成,還需要時間的積累。「你可以領先市場半步,但不要領先一大步。」

任正非曾說,人類對於社會的貢獻分為理論、產品和市場需求三大部分。

運動康復的理論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而隨著跑步人群的不斷龐大,市場需求也逐漸顯現出來,剩下的就是推出一款高效、便攜且容易操作的產品了。

基於這一理念,比戈推出了一款應用筋膜鏈理論,通過特定頻率的電刺激促進筋膜局部循環來緩解肌肉酸痛,並且集便攜性與已操作性於一體的產品——iPerMove肌筋膜放鬆儀。而吸取了之前的經驗,比戈這次沒有急於出手。

iPerMove肌筋膜放鬆儀開箱

據CBN Data消費大數據顯示,近年來拉伸放鬆的恢復性產品的消費需求明顯上升,其中泡沫軸最受青睞,三年內銷量增長3.6倍。看到市場對於恢復性產品的接受度大大提高後,比戈體育於今年初將iPerMove推向市場,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薑亞東表示,這款產品與手機端應用配合,通過線上程序控制產品針對人體不同部位的特徵做出相應的微電流刺激,達到更好的恢復效果。同時,比戈也會建立相應的大資料庫,根據不同用戶的使用特徵和頻次判斷該用戶是否存在傷病,為其推薦對應的康復教練。

通過iPerMove的推出,比戈將線下產品與線上服務相鏈接,使科技進步滲透到大眾運動之中,同時也促進了康復理念在普通運動愛好者中間的傳播。

「科技進步對體育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體育服務若想被大眾接受,必須數據化。只有實現數據化之後,才能保證服務的準確性和指向性,從而提升服務的質量。比戈一直沒有忘記自己想要打造互聯網體育公司的初心,雖然經歷波折,但隨著市場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於運動服務認知的提升,我相信未來是樂觀的。」

薑亞東認為,從知識普及到大眾廣泛參與運動,再到更多的規律性運動以及訓練,最後康復市場興起,這或許是運動市場發展的鏈條。

未來雖然跑步市場的增長率可能會有所減緩,但參與跑步的總人數依舊會持續增多,也會有更多的人投入到規律性的訓練中去,運動康復的市場需求也將不斷增長。

「體育是個慢活兒,運動服務更是一項重運營的事情,人們對服務付費的認知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比戈會一直秉承專業的態度,站在國內運動服務領域的前端。」

他一年開了47家瑜伽店,如今卻將瑜伽與康復理療結合,轉型發力亞健康管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