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交易所問詢函刨根問底 年報問詢透露哪些監管新動向

  400份交易所監管函刨根問底 首批年報問詢透露哪些監管新動向?

  本報記者 王丹 上海報導

  4月13日晚間,上交所發布了對華夏幸福(600340.SH)2017年年報的事後審核問詢函,要求公司從融資與資金情況等18個方面補充披露資訊。“十八問”威力,從其後一交易日股價跌停即可窺見一斑。同時,也讓市場間接感受到了交易所一線監管的力量。

  今年1月1日,修訂後的《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式實施,交易所一線監管主體地位得到進一步突出,交易所履行一線監管職責有了更加堅實的制度保障。在此背景下,滬深交易所全面梳理更新了業務規則體系,按“依法、從嚴、全面”的監管要求,加強了監管力度,而密集發出的監管函就是表現之一。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根據公開數據統計,截至4月19日,滬深兩市今年以來共發出監管函已達到400份,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5.6%。

  “刨根問底”式監管

  今年年初,就如何落實新修訂的《辦法》,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除了提升業務規則的針對性、適應性,全面履行一線監管各項職能外,還提出要用足用好監管手段,從上市公司、證券交易、會員參與人、證券中介和服務機構等方面,加大監管力度,改進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

  “刨根問底”是上交所2016年初在資訊披露監管中首次提出的監管方式,至今已實踐兩年。從今年實踐的情況來看,絲毫不見放鬆,如此前及時平抑“區塊鏈”題材炒作。再如,近期隨著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相繼披露,事後審核問詢函密集出爐。

  “刨根問底”,本意為認真盤究查問,弄清根底原由。而在公司監管中,上交所對此的詮釋是“把督促義務人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履行信披義務落到實處,把信披效能最大化落到實處,把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落到實處”。

  實際舉措就包括一封封扎實專業的問詢函件。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上交所發出問詢函近1400份,涉及630余家上市公司。

  步入2018年,《辦法》正式實施。有了制度的保障,“刨根問底”式監管進一步加強。滬深交易所披露的資訊顯示,截至4月19日,兩交易所發出的各類監管問詢函共計400份,其中上交所發出112份,深交所發出288份,比去年同期的346份增加了逾15%。

  需要說明的是,上交所問詢函件包括一般問詢函、定期報告事後審核意見函和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審核意見函;而深交所的問詢函除了這三類外,還包括針對上市公司日常行為發出的關注函。

  年報問詢函裡的監管動向

  由於目前正值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密集期,因此,從近期滬深交易所發出的問詢函件的類別來看,有關年報審核的“刨根問底”出現最多。

  截至4月19日,兩交易所發出的年報問詢函合計有80份,也明顯多於去年同期。其中上交所方面,已發出的年報審核問詢函有42份,去年同期是26份,增加幅度逾60%,典型函件包括華夏幸福的“十八問”、國美通訊(600898.SH)的“十九問”。

  深交所方面,已發出年報問詢函38份,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分別有18份、11份和9份。主機板公司和中小板公司中,“披星戴帽”的ST公司是主要的問詢對象,尤其在主機板問詢對象中這類公司佔比達三分之二。從問詢內容看,深交所追問的問題以經營財務數據為主。

  相對來說,上交所的年報問詢方向要多樣一些。此前上交所監管部門的有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就曾表示,因多重考驗疊加,今年上市公司的年報披露將面臨更多來自監管的追問。

  “今年的年報審核,我們將繼續從財務資訊和行業資訊兩方面入手。”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投融資、並購重組以及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股權質押、控制權轉讓等風險易發高發行為組合在一起,實施“精確製導”式的監管問詢。”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還發現,從目前上交所率先披露的一組年報問詢函內容看,已經隱約透露出了今年年報監管的核心主線。主要看業績成色,聚焦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品質。其中並購重組依然是年報監管問詢的重中之重。

  目前來看,監管關注體現在業績承諾履行情況和置入資產品質,即監管關注標的資產的經營及利潤承諾實現情況,並判斷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監管還要求公司進一步披露資訊,用以預判利潤承諾期後,標的資產的管控情況和經營風險及商譽減值情況。

  此外,還關注潛在的風險,對風險事項重點追問。今年年報審核對於公司規範運作的關注度明顯提升,比如關聯方佔款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對年報的問詢不局限於年報,將定期報告和臨時公告互相印證,呼應問詢,堵漏風險。尤其是足以影響財報“成色”的交易或者處理,更是會被重點關照。

  “將年報資訊與臨時公告進行相互印證,可以了解重大事項的進展,預判或證實重大事項隱含的風險,同時,還能甄別已披露的臨時公告是否真實準確完整,發現未及時披露的重大事項。”前述上交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股價敏感事項在年報中的披露也會被點名問詢。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年報審核中,監管還將持續關注“曾經引起公司股價大幅波動和媒體關注的重大事項的後續進展”在年報中的回應情況,以及關注年報披露與前期預計和披露是否具有一致性。

  (編輯:楊志錦,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