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壓與房顫不得不說的「親密事」


入冬後,不少中老年人出現以下癥狀:

(1)心悸:感到心跳紊亂或心跳加快,體力疲乏或者勞累;

(2)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等;

(3)胸部不適:疼痛、壓迫或者不舒服;

(4)眩暈:頭暈眼花或者昏倒。

?

這都是房顫的典型癥狀,需要引起患者和家人的高度重視。

房顫,是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刺客」。

"房顫"是心房顫動的簡稱,是老年人以及心臟病患者中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

正常人的心跳頻率是 60 - 100 次/分。

但當房顫發生時,心臟不是正常的跳動了,而是顫動,特點就是心率非常,能到每分鐘 110 - 160 次。

此時,心房內各部分肌纖維不能有序地收縮,而是極不協調地亂顫,心房失去了整體有效的機械收縮,從而不能夠幫助心臟內的血液泵到全身

房顫的危害主要有三個方面:

(1)輕者,影響生活品質:患者出現心悸、胸悶、頭暈等癥狀;

(2)重者,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可引起腦梗塞或體循環栓塞而致殘、致死。

表現為偏癱(腦卒中)、劇烈腹痛(腸系膜動脈栓塞)及肢體發黑(肢體動脈栓塞)等;房顫時心房有效收縮功能喪失,血流混亂而易形成血栓。

(3)長預售屋顫,導致心臟結構發生變化:長預售屋顫可引起心臟擴大,導致或加重心力衰竭;另外,房顫患者心房有效收縮功能喪失和長期心率過快可導致心動過速性心肌病,也可導致心功能下降甚至心力衰竭。

房顫的主要侵害人群

房顫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尤其冬天氣象變冷,心臟壓力負荷過大,血管收縮,血壓升高,房顫的發作就會增加。

同時,房顫是個老年病,發生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60 歲以上人群中,患病率接近 2 %,80 歲以上人群中高達 7.5 %。

並且,和原有基礎病有關。比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先天性心臟病等。

大量飲酒、吸煙會增加房顫的發病風險。其他原因還包括:勞累、情緒激動、精神緊張、攝入酒精咖啡、嚴重感染及某些藥物的影響等。

另外,還有一部分房顫患者,沒有任何上述因素,被稱為孤立性房顫,多見於年輕人。

針對房顫,如何做到「三早」?

1. 早預防

從房顫的影響因素入手。首先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如控制好血壓、血糖,防治老慢支急性發作。

定期體檢是關鍵。房顫可以通過醫生查體、做心電圖來發現,所以中老年人每年要定期體檢,及時揪出「隱形刺客」。

採用積極的生活方式,調節情緒,控制體重,預防感冒。適當加強鍛煉,增強心肌的儲備功能,從而有利於預防房顫的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劇烈的運動則可誘發房顫。運動時心肌耗氧量急劇增加,冠脈供血不足往往會誘發房顫的發生,房顫發生後又進一步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

2. 早發現

如有心慌、胸悶等癥狀,要及時就醫進行心電圖檢查。心電圖除可以明確診斷外,還能了解房撲、房顫時心室率的快慢,對治療有指導意義。

對於房顫短暫發作難以捕捉到的患者,需要進行 24 小時動態心電圖等檢查;這對陣發性房顫的診斷有幫助,並能了解發作時最快和最慢心室率。

心臟超聲檢查除能發現心臟結構的變化外,還能了解心房內有無附壁血栓存在,也是房顫患者的必要檢查手段。

3. 早治療

治療房顫藥物效果一般,主要就是降低房顫頻率、延長髮作間隔等。

藥物抗栓

一旦發成屋顫,通常須終身抗凝治療。一般來說,房顫發作以後,超過 48 小時,即可有血栓形成。所以超過 48 小時的房顫均需要不同程度的抗凝治療。

阿司匹林、華法林均為常見的預防血栓藥物。華法林的效果好於阿司匹林,服用時須按醫生要求定期到醫院複查凝血功能,避免出血風險。還有一些更好的新型抗凝藥物如達吡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手術介入

現在越來越多的患者選擇進行房顫射頻消融術,這相當於用手術把引起房顫的病灶「燒掉」。還有一種手術是把心臟裡容易發生血栓的窩窩堵上,達到預防血栓的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