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肝不好,腸胃消化系統會發出哪些信號?

肝臟是體內最大的實質性消化腺體,因此肝病時常可出現一些消化道癥狀,如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與腹脹、腹瀉與便秘及消化道出血等。

1、食欲不振:肝病患者均可出現食欲不振,並且常伴厭惡油膩食物。 食欲不振的發病機制大致有以下幾類:

① 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有關,肝臟瀰漫性病變如病毒性肝炎,特別是在肝功能衰竭時,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和胃腸道肌張力減退而產生食欲不振;

② 膽汁排泌減少,影響腸內脂肪的消化與吸收,反射性引起食欲不振及厭惡油膩食物;

③ 食物中朧氨酸及蛋氨酸含量低下或缺乏,可致食欲不振;

④ 門靜脈高壓症出現腹水、脾大、胃腸道淤血等,使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減退。

2、噁心與嘔吐:噁心為想吐的感覺,嘔吐為胃內容物經食管從口腔吐出。兩者可單獨發生,但在多數情況下相繼出現,先噁心後嘔吐。噁心嘔吐的發病機制為延髓的嘔吐中樞受刺激,通過神經反射引起一系列肌肉的運動,產生噁心、嘔吐動作。

3、腹痛與腹脹:肝病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腹痛,常局限於肝區,也可向上及向下放射而懷疑胸、腹腔其他疾病。

4、腹瀉與便秘:肝病患者可大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或不成形,或含有膿血、薪液等病理成分時稱腹瀉;大便次數減少,糞便乾燥,或排便次數少於一般排便習慣時稱便秘。兩者可單獨存在,有時也可交替發生。

肝病患者發生腹瀉與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如膽汁、胰液分泌減少)、繼發腸道感染或肝病與腸道感染同時並存(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病、血吸蟲病)有關。肝病患者發生便秘,除長期臥床、腹腔感染或積液、腸道消化吸收功能障礙等因素外,門靜脈及腸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引起腸壁平滑肌蠕動減弱或麻痹,也可產生便秘癥狀。

5、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分上消化道出血與下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為嘔血、便血或黑便。肝硬化、重症肝炎、門靜脈栓塞或血栓形成等均可並發消化道出血。

(1)、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膽道出血)以嘔血為主,食管下段、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及膽道出血均可出現大量嘔血,血色鮮紅。量小的出血,血液在胃內經胃酸作用後,嘔血呈咖啡色或暗紅色。上消化道的血液也可經腸道從肛門排出,血中血紅蛋白的鐵與腸內硫化物結合成為硫化鐵,糞便呈帶光澤的黑色(柏油樣大便),但如上消化道出血量過大,腸道蠕動過速,也可排出暗紅色大便,甚或相當新鮮的血液。肝病患者亦可因為消化性潰瘍,出血性胃炎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2)、下消化道出血(包括空、回、結腸及直腸出血)以便血為主,屬於肝臟疾患所致的下消化道出血有門靜脈系統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和痔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一定要及時治療,預防身體出現嚴重不良情況,後悔莫及!

腸胃調理,微信jkzx808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