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洞察者| 福特增持的三個不合時宜

文/ 大鵬 楊光

今天上午,一則傳聞不脛而走。“福特欲增持”,只有5個字,卻非常有嚼頭。

凡事相信官方宣傳總沒錯,但在消息落地之前,往往小道消息更有穿透力。即便考慮“幸存者偏差”,仍有一部分小道消息屢經否認甚至是拍桌子吹鬍子加成的否認,最後都擊垮了否認本身。

回頭看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份一事,華晨否認、寶馬中國否認、華晨寶馬也否認,最後怎麽樣?

有人說寶馬下手太狠,如果單純想要財務並表,增持1%即可,可偏偏抬手就是25%。不過用業內人士的話講,既然自主做成這個樣子,就怨不得寶馬不留余地了。

傳聞中的這個“欲”字,道盡了強烈的意願和不甘的現實差距,又留足了操作太空:讓長安方面心領神會,雖然此事尚未進入實盤階段,但也應做好思想準備。

福特已露出口風,長安又該如何采取對策?這裡無關技巧,關乎的是實力與意願。

先看實力:長安福特對長安的利潤貢獻在2017年之前都超過80%,今年上半年降為54.25%,原因並非由於長安自主業務的成長,而是長安福特業績的大滑坡。

對於福特而言,中國區的利潤約佔其全球利潤的15%(包含江鈴福特),比例低於長安。

那麽,是不是像中美貿易戰的邏輯一樣,中國輸美4500億美元商品,而美國對華出口1600億,因此美國預計“穩贏”?實際上牽扯的因素要複雜得多。

至少涉及到意願問題。

福特正在下大決心進行為期3-5年的架構和業務的“雙重組”,成本將在110億美元左右。此時的福特比任何時候都需要中國市場持續穩定的現金貢獻(雖然暫時無法並表)。不過,眼下這頭現金奶牛亟待補充營養,而1515計劃之後,福特的新車推出序列就已經跟不上對手節奏了。

小打小鬧解決不了問題,中國區也跟著業務重組將成為可能,而重組需要合作夥伴的大力配合,現在對夥伴下手,恐怕不合時宜。

一個細節是,10月18日,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劉衛東率隊到東風公司進行經營大協同經驗交流,長安福特也在隊伍之中。

劉衛東說,在協同創新領域,東風公司做得比較早,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兵裝集團也有很多板塊和業務,各板塊的協同發展對兵裝集團的發展非常重要。

有人稱,福特將用新車引進節奏來要挾長安。應該說,這是常規手段。倒退幾年,外方還常用這一方法約束中方。但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迫使外方拚盡全力尚且對保住市場份額如履薄冰,還有閑暇玩權術?這是又一個不合時宜。

靠車型拿住對方,甚至以不續約要挾對手,對福特來說一直是“明牌”。如何使用則破費躊躇。福特正處於傳統業務接不上氣、新業務燒錢看不見盡頭的虛弱關頭,和中國合作夥伴再鬧點齟齬,非常不明智。

福特倒是可以指望美國政府幫忙,但眼下中國如果買账,豈不有單方面妥協之嫌?這是第三個不合時宜。

當前長安福特的股權結構相對簡單: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福特亞太汽車控股有限公司持股35%,福特汽車(中國)持股15%,背後多少還有兵裝集團的影子和國資委的"撐腰"。

綜上,長安可以短期內安臥。

但所有車企都應明白一個道理,如果無法自強單靠合作夥伴輸血,什麽時候都是案板上的肉。

因此,外方過於強勢的局面不改觀的話,等到福特緩過這口氣來,增持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唯一有懸念的不過是增持多少的問題。

福特眼下不便動手,不等於一年後、兩年後不動手。

事實上,合資企業的外方都在躍躍欲試。想預測下一個倒霉的合資中方倒也不難,只要找到最近兩年財務報表,按照自主業務的孱弱與合資產品的強勢程度來個加權平均實力對比,此消彼長之下,自會得出結論,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八卦"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