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百姓們怎麽告禦狀?敲登聞鼓,丟了豬也可以向皇帝訴苦

咱們看電影或電視劇裡百姓們有了冤屈馬上就跑到衙門的大鼓前用力的敲擊,讓大鼓發出“咚咚”的響聲,一面嘴裡喊著:“請青天大老爺為小民做主啊!”這個鼓叫衙鼓(也叫鳴冤鼓,朝廷制度百姓如果有冤屈則可敲擊大鼓請官員主持正義),而官員聽見了鼓聲不管在做啥都必須趕快穿衣整冠,準備升堂處理冤情。在咱們小時候看的《濟公遊記》和電影《讓子彈飛》中都有鳴冤鼓的出現。

不過今天向大家介紹是登聞鼓,它與鳴冤鼓的功能類似,不過針對對象不同,鳴冤鼓主要是向縣官老爺陳述冤情,而這登聞鼓可不得了,這鼓敲起來可是給皇帝聽!

咱們首先來扯扯登聞鼓的由來,首先擊鼓鳴冤是咱們從古代開始就存在的重要的上訴方式,相傳在堯舜之時就已經有了所謂的“敢諫之鼓”,意思就是如果你對首領有什麽意見或建議,或者是自身有什麽冤情都可以敲鼓上言。

登聞鼓在周朝有了長足的發展,首先把鼓置於路門之外,所以又被稱之為“路鼓”,而且周天子還特意安排專門的人員看管:太仆主管,禦仆守護,只要是有百姓擊鼓鳴冤,禦仆馬上告知太仆,而太仆則迅速上報給周天子,不得延遲隱瞞。一直到魏晉時期歷朝歷代均設有登聞鼓,比如說《晉書·衛瓘傳》就曾經記載“於是繇等執黃幡,撾登聞鼓。”而在 北魏延和元年則“於闕門懸登聞鼓。”

由此可見這登聞鼓不是什麽花架子,它的作用主要是上情下達,百姓申訴、告禦狀並向朝廷提出相關建議的特殊上訴渠道—“人有窮冤則撾鼓,公車上表其奏。”只要敲響了登聞鼓,等於就驚動了皇上,朝廷的官吏必須受理並將審判結果上報給皇帝。說到這我突然想起《鄒忌諷齊王納諫》裡齊威王說:“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百姓們當然不可能闖進王宮,齊威王也不是康熙想著微服私訪,那麽和齊威王交流最好的渠道恐怕就是登聞鼓了,再看之後朝廷門庭若市的盛況,我懷疑齊國的登聞鼓會不會被敲爛......

登聞鼓在不同時期重要性也大不相同,唐朝太宗時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所以登聞鼓這類反而用處不大;而武則天時期倒是也設置匭使院來接收百姓給朝廷的建議:用銅製的四個箱子(也就是匭)放在廟堂上分別接受四方上疏,比如說東面的銅箱子塗成綠色,主要是關於農業種植方面的上疏;南面的銅箱塗成紅色,主要是投遞關於朝政的得失和建議,西面的銅箱塗成白色,主要是供冤屈者進行投訴伸冤,而北面的最重要,塗成黑色,這就是臭名昭著的“通玄”匭,告天文密策者投之,什麽叫告天文密策者?其實就是打小報告、告密的貨。老武以女子之身榮登大寶,對李唐宗室、大臣們都極不放心,所以設置所謂的匭使院,表面上是接受百姓勸諫和建議,實際上走的是錦衣衛和密折這種套路。

宋朝之後,擊登聞鼓的條件日趨苛刻,明朝朱元璋、朱棣都是剛愎之人,自然不會讓登聞鼓給自己找不自在,而之後朝政大權由士大夫、宦官們把持,對登聞鼓自然也是嗤之以鼻,所以明清時期凡是敲登聞鼓必須先廷杖三十,防止無端刁民惡意誣告他人。咱們得知道,要是沒有人打點關節,只要十廷杖就能要人的性命!還沒申訴自己的冤情就被打的半死,這誰願意呢!所以到了明清時期登聞鼓的作用日減,已經形同虛設。

咱們真正要講登聞鼓還得提宋朝,為啥?

那是因為宋朝的特殊性:宋朝有著中國歷代都沒有的寬鬆、愉快的政治氛圍,皇帝真正做到了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宋代的皇帝們大多脾氣溫和,與民友善;不同於明朝的那些偽君子,宋代計程車大夫們則要可愛真實得多(當然不包括南宋),在這樣自由的環境下圍繞著登聞鼓發生了很多趣事。

最著名的就是丟豬事件:太祖趙匡胤在位期間某天突然有個百姓牟暉敲擊登聞鼓,太祖還以為民間出了大事,所以在百忙之中親自接見了他,並關心的詢問他是什麽情況。結果牟斌一句話差點把太祖給氣死,這貨說他的豬丟了,又找不到,所以向親愛的皇帝陛下訴苦......

丟了一頭豬你來找皇帝?這事兒擱其他哪個朝代都不可能發生,但在宋朝呢?真實存在!宋太祖表示:好氣哦,但是還是要保持微笑。於是忍著氣賜給了牟斌一千錢算是對丟豬的補償,等牟斌走後衝著丞相發了好大一通火:“似此細事,悉訴於朕,亦為聽決大可笑也。”也對,你丟了豬去找衙門唄,這點子小事也來找皇帝,這牟斌也真是魯莽的可愛!不過宋太祖下一句話卻讓我們肅然起敬:“然推此心以臨天下,可以無冤民矣。”

百姓無小事!太祖沒有把牟斌當做刁民無理取鬧把他抓起來,也沒有指責他添亂影響社會的穩定一頓亂棒趕走,而是以小見大:如果丟豬這種事情百姓都敢向朕來申訴,說明天下沒有受冤屈的人啊!

我曾經無數次的誇獎讚美過宋朝,儘管在軍事力量上顯得弱雞,但宋朝在某種程度上真正做到了以民為本,民無小事。讓我們知在歷史上真的有小民不用歷經千辛萬苦就可以越級上訴上訪直達聖聽,陳訴自己的冤屈。北宋的皇帝們也不像後世帝王一般把敲擊登聞鼓的百姓視為刁民,而是“有人撾登聞鼓,主司即須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這樣為民考慮,這樣的朝代,這樣的帝王,怎麽不讓我們稱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