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嶽飛為什麽沉冤八十四年之久?

文/趙心放

(嶽飛)

古代中國的英雄人物嶽飛,39歲時被宋高宗及秦檜等一幫奸賊,以“莫須有”的罪名害死。時過84年才得以徹底平反昭雪,後世歷代眾人誰不扼腕長歎!

(一)受宋高宗及皇權思想掣肘,平反昭雪之路艱難又漫長

宋高宗趙構原以為殺害了嶽飛,簽訂了合約,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地守著半壁河山當他的皇帝,殊不知天不遂其願,金國對他極為鄙視,皇室成員和廣大老百姓對他也極為反感,但他都採用“拖”字訣得過且過。

頭號幫凶秦檜在嶽飛被害14年後一命嗚呼,他的養子秦熺謀求相位,為趙構所拒。秦家失勢,使長期被壓抑的主戰派看到了為嶽飛恢復名譽的希望,但一涉及嶽飛冤案的性質問題,趙構就躲閃,乾脆起用當年殺害嶽飛的奸賊之一、且早已被貶的萬俟卨繼承相位應付政局。

(嶽飛與宋高宗)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海陵王完顏亮撕毀和約,興兵南侵。危亡之秋,朝野震動,朝臣紛紛上書,要求為嶽飛平反昭雪,治秦檜之罪。趙構迫於無奈,只好下詔:令見拘管州軍並放令逐便。已被流放嶺南的嶽飛家眷,終於結束了顛沛流離,回到江州家中。這一舉措,與平反昭雪毫無關係,僅僅是對其遺屬略示仁政。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五月,趙構退位當太上皇,趙昚登上皇位,是為宋孝宗。趙昚是一位胸懷大志,抗金復國的有為之君。宋孝宗為了鼓舞士氣,興師北伐,登基之初即打著宋高宗的旗號下詔:追複嶽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當年十月,又頒發正式文告,宣布追複嶽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

讓人不解的是,雖然朝廷恢復並給予嶽飛家人種種待遇,卻對嶽飛冤獄並未進行任何的甄別與複查。宋孝宗對嶽飛冤案的平反昭雪,不僅不夠徹底,而且留了尾巴。比如,在朝廷文告中,涉及嶽飛死因,隻講“坐事以歿”,隻字不提“冤獄”。

(秦檜)

尤應指出的是,宋孝宗對嶽飛冤獄所有的製造者包括秦檜、張俊、萬俟卨等人,一概未予追究。其實,趙昚並非不知嶽飛冤情,他在私下接見嶽飛之子嶽霖時曾明確指出: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金佗編》卷九)

那麽,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何在呢?趙昚當政27年,趙構當太上皇25年,幾乎“監督”了趙昚主政的全過程,這對趙昚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嘉泰四年(1204年)“開禧北伐”前夕,宋寧宗趙擴采納朝臣韓侂胄的建議,追封嶽飛為鄂王。“開禧北伐”失敗後,韓侂胄被謀殺,主戰派再次受到排擠,主和派又一次得勢,在權奸史彌遠的主導下,竟恢復了秦檜的爵諡。

宋理宗趙昀是南宋末年一位試圖有所作為的皇帝。寶慶元年(1225年),朝廷就嶽飛案件頒布《賜諡告詞》,告詞道出了嶽飛的冤情,追封鄂王,特與賜諡忠武。可以說,這是南宋朝廷對嶽飛的最後結論和最高評價,後人往往尊稱嶽飛為“嶽武穆”,其實尊稱“嶽忠武”最為恰當。

(宋高宗)

(二)嶽飛的後裔為其平反昭雪,窮畢生精力以赴

嶽飛之子嶽霖為其父的平反昭雪奔走呼號多年,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臨終前,拉著兒子嶽珂的手說:先公之忠未顯,冤未白,事實之在人耳目者,日就堙沒。余幼罹大禍,漂泊及仕而考於聞見,訪於遺卒,掇拾參合,必求其當,故姑俟搜摭而未及上。苟能卒父志,死可以瞑目矣。(《金佗編》卷九)嶽珂謹遵父命,在父輩前期努力的基礎上再接再厲。

嶽珂一邊讀書一邊整理嶽飛遺文。第二年嶽珂赴京省試,開始在京都與嶽飛的同事朋友的後代接觸,更廣泛搜集嶽飛的遺事。十年後的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將搜集、編撰的包括“高宗皇帝禦筆手詔”和《籲天辨誣》在內的大量證據文獻進呈朝廷。

此時,距嶽飛被害已60余年。由於宋孝宗為嶽飛平反昭雪的不徹底,加之秦檜對歷史資料的篡改與歪曲,嶽飛冤案的真像遲遲難以公諸於世,嶽珂將所著《籲天辯誣》《天定錄》等書,結集為《金佗粹編》(28卷,續編30卷),在民間發行,讓老百姓了解真像,為嶽飛辯冤。嶽珂還另著有《桯史》15卷、《玉楮集》8卷、《棠湖詩稿》1卷、《續東幾詩余》、《小戴記集解》(稿佚)、《刊正九經三傳沿革例》1卷等。嘉定七年(公元1214)在嘉興主修《嘉禾志》(未成書)。

《桯史》以辨明“公是公非”為目的,通過對南宋朝野各階層人物言行的記載,表現了他對主戰派和投降派人物的鮮明態度。書中所載之事,大都翔實可信。如《乾道受書禮》《(范石湖)一言悟主》《開禧北征》等條,可補史傳之缺。其中對文人軼事的記載,詩文作品的轉錄,可資輯佚、校勘,也有助文學史研究。

(宋高宗與秦檜)

(三)老百姓愛憎分明,采取各種方法,鞭撻嶽飛冤案的始作俑者,懷念讚頌嶽飛

據傳如今的大眾化食品“油條”,與人們對嶽飛冤死的態度有關。老百姓對秦檜夫婦恨之入骨。為了宣泄憤怒,就用麵粉做成秦檜夫婦的身體模樣,入油鍋炸過之後,再用牙齒齧咬吞咽入肚,當時取的名稱為“油炸檜”。

大家都知道秦檜是害死嶽飛的的頭號幫凶,但秦檜只是幫凶集團的一員,這集團至少由四人組成——秦檜、王氏、張俊、萬俟卨(讀音:莫其懈)。嶽王廟前便有他們永持跪姿的生鐵鑄像,讓這些人渣遺臭萬年。

《說嶽全傳》千百年來流行於世,人們津津樂道書中的嶽雷掛帥、嶽霖掃北征金、嶽震大破烏龍陣、嶽霆血戰牧羊城,牛皋將金兀術氣死、嶽飛之靈由佛祖啟迪頓悟因果遂複為佛頂大鵬等故事,借此懷念讚頌忠勇的嶽飛及部屬和後裔。

嶽珂曾親製銅爵,上鐫自己所書“精忠報國”4字。南宋後,銅爵曾幾次失而復得。

明代萬歷年間,嶽飛後裔嶽元聲建嶽王祠(祠址在今嘉興城區三塔路)。

清代道光時代,銅爵複存祠中,抗日戰爭前曾在杭州展出,抗日戰爭期間遺失。

建國後嶽王祠坍廢。嶽珂在嘉興的遺物還有“洗鶴石池”,今與“松化石”一起放置在南湖煙雨樓寶梅亭西側。嶽氏後裔散居在今嘉興郊區建設鄉舊嶽村及桐鄉市濮院鎮。

(四)文末補白

嶽飛嫡孫嶽珂(1183—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爺孫倆各有一首《滿江紅》詞著稱。爺爺的詞慷慨悲歌,豪情萬丈,抒發了濃鬱的愛國情懷;孫子的詞曲調柔美,小橋流水,表現出男女相怨的私情。爺孫二人同牌詞作輝映詞壇,成為一段佳話。有興趣的讀者諸君可作賞析。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曾從事多類工種和多種企業管理工作。近年來發表的小說、散文、詩詞、兒歌散布於網絡和本地的報刊。重慶市南岸區作家協會會員。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投稿郵箱:

顧問:朱鷹 、鄒開歧

主編:姚小紅

編輯:洪與、鄒舟、楊玲、大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