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心亂跳」是房顫 早診早治防中風

「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通俗講就是心跳節奏亂了,患者會出現心慌心悸等癥狀。它的發病率隨年齡增長明顯增加,通常來說,65歲以上、合併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近日,在首屆四川房顫周活動上四川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陶劍虹教授介紹,面對房顫嚴峻的疾病現狀,公眾及患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觀念亟待增強。當天還有30位基層醫生參與了在省醫院舉辦的房顫多學科聯動圓桌論壇。

房顫不能僥倖 高危人群更應定期篩查

陶劍虹介紹,由於患者比較難意識到早預售屋顫,抱有僥倖心理不去醫院檢查,所以往往發展到嚴重的房顫,引發了中風、癱瘓,甚至死亡。因此還是應該儘早就醫,而高危人群則應該定期篩查。實際上,四川省人民醫院自今年3月開始就設立了房顫中心,就是為了方便市民進行篩查,患者也能通過房顫中心及時獲得救治、複查等。

「房顫就像心內的地震,心臟內的血栓就像泥石流,順著血管流到腦部就會引發中風。」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電生理主任劉漢雄教授做了形象的比喻,他提醒市民,如果出現心跳節奏亂的情況,應該立即到醫院接受正規診斷及治療,「現在很多患者引發了中風才發現有嚴重的房顫,這就已經晚了。」

房顫可使卒中風險增加數倍

「隨著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心血管病患者越來越多,其中房顫發病呈上升趨勢。目前國內統計的平均發病率是0.77%,70歲以上的發病率會翻倍,80歲以上甚至接近10%。」成都軍區總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李德教授介紹,「房顫可使患者比普通人罹患卒中的風險增加數倍,心力衰竭、心率衰竭、癡呆,甚至死亡風險都大大增加。」

「目前公眾對房顫的認識不足,也難以察覺早期的房顫癥狀,而早診早治恰恰是治療房顫很關鍵的一環。「李德教授表示,「八成以上的陣發性早預售屋顫可以通過射頻消融根治,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中風、癱瘓和死亡。」他建議控制高風險因素來預防房顫,這些高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甚至還有肥胖引起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四川省人民醫院電生理組負責人賀濤教授補充道:「藥物對房顫的治療效果不佳,所以主要依靠射頻消融的方法治療。」隨著科技進步,賀濤教授對房顫的治療前景充滿信心,然而早期發現並做治療的成功率會更高。他強調:「當出現心跳明顯加快、脈搏跳動不規律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接受正規診斷及治療,不要一忍再忍,拖到病情加重才治療。只有『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能真正提升房顫的治療率與治癒率。」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