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鄭州空姐到溫州女孩,這三個月,滴滴做了什麽?

作者 | 深先生

又是一條年輕的生命。

20歲小趙昨天下午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高高興興出門,沒料想,她卻沒能平平安安回家。

8月25日凌晨,微博用戶爆料,這位趙姓女孩,於下午一點半左右於樂清飛虹南路上車,目的地永嘉上塘,常規路況應在兩點四十分左右到達目的地。其間,約兩點十分左右在給好友的微信中提到“司機開的山裡沒有一輛車,有點怕”,約兩點十五分左右在給另一好友的微信中提到“救命、搶救”,隨後失聯(電話處於關機狀態)。

好友在察覺不對後,從3:40左右開始聯繫滴滴平台,直到5:40滴滴平台才來電,稱已與司機取得聯繫,司機表示該乘客並未上車。

好友未能等回小趙。

樂清警察通報:“該滴滴司機鍾某交代了對趙某實施強奸,並將其殺害的犯罪事實。目前,受害人屍體已找到,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故事何其相似,三個月前空姐李明珠慘遭順風車司機殺害的風波還未散盡,這竟然又賠上一條鮮活的生命。

滴滴的道歉也言猶在耳:“對於鄭州順風車乘客李女士遇害一事,我們感到萬分悲痛和愧疚,在這樣的悲劇面前,任何言語都無法表達我們沉痛的自責。我們真誠地和李女士的家人道歉,作為平台我們辜負了用戶的信任,在這件事情上,我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當時滴滴的順風車業務全國下線,停業整改一周。

如今,滴滴能做的竟然也僅僅是送上另一封道歉信:

“對於樂清順風車乘客趙女士遇害一事,我們感到萬分悲痛。在順風車整改期間發生這樣的悲劇,我們深感自責與愧疚。作為平台,我們辜負了大家的信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滴滴不痛不癢的道歉其實無可厚非。

順風車實際上在法律上被稱作“合乘車”,也就是“拚車”,屬於公民互助,分攤出行成本的出行方式,並不是人們理解的“網約車”。因此也不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約束。

這也就是說,滴滴並沒有提供承運服務,整個事件當中,滴滴只是一個中介,提供的是資訊匹配服務,滴滴與乘客之間屬於“居間合約關係”,並不需要為乘客被害承擔直接法律責任。

“滴滴做的事情難道不是在幫黑車披上合法的外衣嗎?”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深響」滴滴順風車裡很多都是黑車。

就在剛剛過去的7月,《北京市查處非法客運若乾規定》開始實施,在展開專項行動之後,市交通執法總隊第一執法大隊黃聖國向《北京晚報》表示:“以往查處非法運營的時候發現,有的黑網約車是通過租賃公司租用的,這些車輛也能在滴滴快車平台上注冊,目前統計來看,參與黑網約車運營的,大部分都是京牌車,司機中也有一部分北京籍,但大部分是外地司機。平台分布上來看,滴滴平台“黑網約車”數量最多。”

過去傳統計程車的管理雖然比起互聯網的介入效率會慢,但明確劃分計程車、黑車,用戶會多一層警惕。如今用戶對通過滴滴約到的黑車似乎完全沒有概念,還以為那是滴滴的車,出於對平台的信任而信任車輛、信任司機,這也導致了一些悲劇的發生。

案件發酵之後,質疑很多,有幾條最為激烈:

凶手是如何通過滴滴平台審查的?

牌號為“川A”的四川車,為什麽能暢通無阻地在浙江拉客?

為什麽空姐事件之後僅僅三個月,又有發生了類似的事件?

滴滴到底有沒有反思,那些所謂整改措施到底有沒有用?

而更深一層的問題是:

司機乘客的安全問題究竟是無解,還是滴滴不願求解?

順風車拚車問題百出,滴滴為何不願徹底關閉這項業務?

達到壟斷之後滴滴,是否已經變了模樣?

美好出行的初心是否還在?

搜救人員正在下懸崖搜索遺體

先把時間拉回到三個月前。

今年5月5日晚上,空姐李明珠在執行完鄭州-連雲港-鄭州-綿陽-鄭州的班機後,在鄭州航空港區通過滴滴叫了一輛車趕往市裡,結果慘遭司機殺害。

李明珠當時給室友發微信稱,“(司機)是個變態,說我長得特別美,特別想親我一口。”在兩人聊天中,室友還提醒她,讓她假裝給“老公”打電話,希望提醒司機能知難而退、盡快收手,實在不行想辦法下車。

過了一段時間後,室友不放心,再次撥打她的電話,卻聽見電話那端,李明珠一連說了三句“沒事了、沒事了、沒事了”,然後電話被掛斷。

5月6日上午,李明珠家裡人發現她沒回來,電話可以接通,但一直沒人接。5月7日上午,李明珠家人打電話給航空公司,公司這邊回復說孩子5日夜裡從駐勤酒店走了,家裡人趕緊開車從濟南來鄭州,上午10點走,下午4點多到航空港,然後去航空港警察分局報案。

5月8日,警方在鄭州市航空港區始祖路與梁州大道交叉口西南角的荒地上發現一具女屍,通過現場勘查以及對現場挎包內身份證、銀行卡等物品進行比對,確定死者系失蹤的李明珠。遇害空姐的父親李先生表示,民警告訴他,作案人員是一名滴滴司機,身上攜有凶器。

而這也不是滴滴平台上的第一起安全事故。電競俱樂部Newbee選手馬某就曾在搭乘“滴滴專車”前往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途中,因不願拚車與司機產生糾紛,遭司機持刀施暴。就醫後驗明,2條手筋被挑斷。

血的教訓暴露出滴滴作為平台在監管方面的諸多漏洞:

儘管資格審核是順風車車主能否入駐滴滴平台的重要程式,按照滴滴公司的要求,注冊成為順風車車主時,需要提供真實有效的身份證、行駛證、行車執照,並且需要駕齡在一年以上。此外,滴滴還與警察部門達成合作,對車主進行犯罪記錄、精神病史等背景篩查。

然而,這樣的審核流程依然存在很大漏洞。案發後,滴滴才發現,犯罪嫌疑人劉某注冊滴滴账號時使用的是其父親的身份資訊。

滴滴披露的自查結果還顯示,由於平台的夜間安全保障機制設計不合理,導致案發當晚,司機的人臉識別系統並沒有被觸發。犯罪嫌疑人還曾遭到過一次言語性騷擾投訴,而滴滴方面並未對投訴做出及時妥善處理。

這些都是滴滴監管不力的證據。滴滴當時稱,將用一切手段清理平台上可能的人車不符情況,運營及客服體系全面整改。

那麽,鄭州空姐事件之後的這三個月裡,滴滴做了些什麽呢?

首先,滴滴在5月16日公布了順風車整改措施:

· 順風車服務下線所有個性化標簽和評論功能;

· 合乘雙方的個人資訊和頭像改為僅自己可見,外顯頭像全部為系統默認的虛擬頭像;

· 車主每次接單前必須進行人臉識別燈。

· 在使用滴滴出行時,車主和乘客均須完成注冊身份驗真、接單身份驗真等6個步驟後,才可開啟順風出行。

· 在乘客安全方面,滴滴還將緊急求助功能提升至顯著位置,除了原有功能外,乘客還可一鍵撥打110、120、122及平台安全客服等求助電話。

· 在繼續評估夜間順風車合乘雙方安全保障可行性的同時,順風車暫停接受22點-6點期間出發的訂單。接單在22點之前但預估服務時間超過22點的訂單,在出發前會對合乘雙方進行安全提示。

顯然,這些措施主要針對車主審核和社交化功能。過去,順風車司機可以看到乘客的年齡、性別、職業、相貌等個人資訊,甚至還可以在訂單完成後對乘客身材樣貌品頭論足並顯示在乘客的個人頁面中。

但在滴滴順風車整改措施頒布後,司機騷擾女乘客的情況卻並未被杜絕。

5月20日,湖南交通頻道官方微博爆出長沙滴滴司機反鎖車門,騷擾女乘客。

而同時,根據《北京商報》,滴滴順風車在5月份空姐遇害事件風頭過去之後,又重新悄悄將乘客個人資訊,從默認隱藏改成了默認公開,此次命案的嫌疑人也有可能是通過重新公開的個人資訊來挑選“下手對象”。

5月28日,據《北京青年報》報導,北京市民杜先生駕車行駛經過京哈高速豆各莊出口附近等紅燈時,被一輛紅色榮威汽車追尾。出乎杜先生意料的是,這輛在滴滴平台注冊的順風車竟然是司機租來的。根據北京市交通委的規定和滴滴順風車的規則,租賃車輛不能注冊順風車。滴滴客服和司機證實,這輛汽車確實在滴滴平台注冊,並有接單記錄。

除了發布整改措施但並未整改成功之外,這三個月裡,滴滴還做了什麽呢?

5月22日,滴滴上榜CNBC全球最具創新性企業50強;

6月6日,滴滴外賣登陸泰州;

6月15日,滴滴正式進入澳洲市場;

6月25日,滴滴外賣登陸成都;

6月29日,滴滴專車品牌及服務更新,更名禮橙專車;

7月10日,滴滴與大陸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在智能網聯車和定製新能源車方面開展項目合作;

7月17日滴滴與Booking達成合作並獲5億美元投資;

7月18日,滴滴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日本計程車計程車市場;

8月6日,滴滴汽車服務平台小桔車服獲10億美元注資;

8月14日,小桔車服收購嗨修養車。

總結起來,這三個月,滴滴忙於擴張,去海外線擴張,去其他業務線擴張。但真正關乎生命線的事情,滴滴並沒有質的推進。

有媒體在此間爆料稱滴滴內部一度計劃砍掉順風車拚車業務,最終卻並未這樣做。

可以猜測到的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一方面,順風車已經是滴滴的重要業務線。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末,滴滴順風車日均訂單量達到200萬,佔滴滴總訂單約十分之一。滴滴CTO張博稱,滴滴大力做拚車,把運力部門降到座位,目標是2018年讓拚車單量達到快車單量的60%-70%。在專車、快車補貼降低之後,一批專職司機從專車、快車行列跳到了順風車。

“拚車是一個解決供需的終極解決方案,它非常依賴技術,同時會極大地降低擁堵,增加司機和平台的收入。”張博說。

另一方面,輕資產的模式太誘人。事實上,平台類的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追求輕資產化,比如美團逐步將自營騎手轉變為第三方公司運營,滴滴也是如此。專車模式中,車主都是職業司機,車都是滴滴的資產。這就意味著,滴滴每年都要承受這些車輛的折舊費用、保養費用等。

本來順風車的初心是“合乘”“平攤出行費用”,但結果變成了一些司機甚至黑車的法外之地。

而滴滴的問題遠不止於真正管控司機的能力。

遲鈍的客服,形同虛設的乘客安全保護機制……一年多來,網約車市場遲遲沒有出現公認的有競爭實力的第二名,在壟斷市場份額的情況下,滴滴的立身根本正在“退化”。

一位計程車司機告訴「深響」:“目前有搶單模式和推單模式,如果打開搶單模式,很久不出單或者出來的單也根本搶不到;如果打開推單模式,則經常就是路線非常不好的單。對於乘客,則會出現叫不到計程車的錯覺,逼迫乘客選擇快車或者順風車。”

不少乘客也切身體會到近段時間“叫車難,叫車貴”。

滴滴亟需回歸“美好出行”的初心,順風車也亟需回歸“順風”“共享”的初心。

交通運輸部之前在官微上曾發布過一篇文章或許是對滴滴最好的喊話——《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網約車企業是運輸服務的提供者,必須要承擔承運人責任和相應的社會責任。檢驗網約車發展的標準不是流量或估值,而是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乘客和司機是網約車企業的衣食父母,正是他們的選擇撐起了企業的流量估值和持續發展。如果沒有乘客和司機的選擇,再大的網約車平台終將轟然倒塌。”

本文系「深響」原創,請勿以任何形式抄襲、搬運、洗稿

申請轉載請直接在本文後留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