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數百萬整容日記下的中國:80%變漂亮,20%抗衰老

文/單一

編輯/九月

雙眼皮、鼻綜合、隆胸、面部脂肪填充,這些需要動刀子的整形項目,成為90後的偏愛。

昨日,互聯網醫美平台更美APP發布的雙12醫美消費報告透露出以上資訊。據其後台顯示,90後正在成為醫美消費的主力軍,雙十二90後人均下單5單,遠超80後的3單,70後的1.5單。

更美CEO劉迪告訴鋅財經,這是因為90後的年齡段在19~28歲之間,處於顏值壓力最大的人生階段,醫美需求度較高。

2013年,劉迪發現,醫美行業市場規模已經達到百億,就一頭扎了進去。從微博獲取粉絲、拍紀錄片獲得醫生資源、逼醫院降低價格。這些打法和傳統醫美的規則截然相反,他也從一個行業的破壞者,成為新遊戲規則的制定者。

目前更美平台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了3600萬,有8000多家醫院入駐。今年7月它完成了來自美圖、道合母基金投資的5000萬美元D輪融資。

劉迪趕上了醫美行業的風口,但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這幾年,他快速跑馬圈地。醫美行業在經過競爭、倒閉、合並後,只剩下幾家頭部企業的廝殺,更美是其中一家。它快速成長的軌跡,也暗合了醫美行業劇烈轉型的方向。

探索:可優化的醫美市場

在望京SOHO 35樓的更美辦公室裡,劉迪回憶起,最早的創業方向是做罕見病社區。

他的靈感來源於美國一個罕見病醫患平台,美國的醫患社區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公益價值,劉迪覺得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這既擁有非常強的公益性,又在一個商業前景非常好的醫療行業裡,對於年輕的我來說很打動人心。”

但最後他發現,中美的醫療環境相差甚多。中國的稀有病患者在人口比例中不到1%,本身市場小眾,另外,國內沒有專門的扶持基金、藥廠也不會生產那麽難的藥,理想碰壁後,劉迪在2011年加入了業內知名的移動醫療平台。

在這裡,他了解到創業團隊從早期到逐漸成熟的過程, “我遇到了非常好的團隊和搭檔,填補了很多自己之前在創業中的盲點,”劉迪坦誠,在老東家他學到了一整套“精益創業”的方法。

兩年後劉迪再次創業,2013年8月份,現在更美的前身——醫美谘詢服務平台“完美診所”上線。劉迪將目光聚焦在醫美領域上。

“醫療分兩塊,以治病救人為目的的基礎醫療,和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的的消費醫療。在美國,後者市場更大。從面對10%的有健康問題的有效人群擴大到100%,醫療潛力市場的大門一下子就打開了。”劉迪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

2013年,劉迪發現,即使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東風,線下整形的消費客單量已經很高,市場規模也已經超過百億。

這個百億市場,劉迪發現它是一個不夠開放、透明的行業。在傳統的醫美行業中,醫院對於管道十分依賴,每個月在搜索引擎上花費不菲,推廣的費用平攤給消費者,推高了客單價。

而消費者隔著廣告,無法判斷醫院和醫生的水準。他認定,這是一個可優化且大有空間的市場。

起步並不是從社區開始,而是從谘詢開始。“你必須考慮到APP剛上線時,只有1個、2個用戶的時候肯定冷清。所以一上來就做社區是不現實的,做谘詢,一問一答,只要有2個人就能做。”劉迪說。

起步:一個個聊來的粉絲

完美診所的最初級產品形態是一個整形美容谘詢账號。他的目標是有一萬個粉絲的時候,就可以轉做社區。

他選擇微博作為主要的運營平台。2013年,微博依然處於流量紅利期。他開設的账號名字叫做整形指南,人設是一個整形行業的醫生。

為了將這個人設豐滿起來,劉迪在微博上關注了超過一千個網紅模特,觀察他們共同關注的大V的特點——時尚、成熟、有個性。由此他將整形指南打造成一個32歲的整形女醫生形象,性格潑辣、言語犀利。

前三個月裡,劉迪的最主要工作就是關注一大批人,然後設定每天要發布的內容,再回答網友提問。

“我也不是專業的醫生,每次回答問題時,都需要查找各種資料,詢問很多人。但後來總結起來,粉絲的問題也逃不出400題,最後還做成了表格。”每天凌晨上線回答問題的劉迪,很快熟悉了粉絲們最關心的整形內容。

當時微博的行銷費用還不高,投放的博主轉一條微博只要幾百元。劉迪和團隊挑選幾十條內容,小範圍進行投放,挑選出效果最好的幾條,再大範圍投放,幾個月下來,積累了5萬粉絲,而成本只有兩萬餘元。

劉迪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算了一筆账。“我們當時投1元,能得到4個微博粉絲,2個微信粉絲,一個APP下載,性價比很高。”

劉迪覺得更美確實經歷了微博行銷的黃金年代。“那5萬個粉絲,從微博一個個聊過來,即便到現在,我們的APP裡還有很多五年前微博的粉絲。”

這些粉絲,是劉迪去找投資的底氣。

當時資本對醫美創業項目的核心考察點便是流量。劉迪回憶,去募集天使輪資金的時候,甚至沒有拿出APP的項目給資本看,而微博的5萬粉絲,就是當時BP的核心關鍵。2013年7月,劉迪帶著這個BP去見經緯投資人,在當天就敲定了天使輪。

2014年2月,完美診所從單一的在線谘詢變為社區,主要的產品是“完美日記”,鼓勵用戶用日記體的方式分享整形過程。分享後用戶能夠得到虛擬幣,可以兌換平台上的整形項目。

這個社區的第一批用戶來源於原本的微博和微信用戶,微博有一萬多人進入這個社區。這部分用戶很快成為了佔比很小的用戶群。劉迪記得,轉到做社區之後,用戶有了指數級的增長。

當用戶的分享量也呈現指數級增長時,劉迪覺得開始籌備自己的醫生資源庫。他的創業邏輯很清晰,“從商業角度看,我只要能夠在醫美行業找到用戶,錢就會找我。我拿錢再去拓展醫院,這三環就能串聯起來。”劉迪說。

攻堅:拿下三甲醫院

在中國,三甲公立醫院匯聚了優質的醫生和資源,他們的公信力將是機構的金字招牌。

攻克公立醫院,是一個難題,但對當時的劉迪而言,這又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彎。“當時,我們也沒有BD,我自己一家家去拜訪。”

劉迪還記得,最初硬著頭皮一個個敲門過去,從宣傳科,到主治醫生,再到主任,最後到院長,大多數醫生都表現得很強勢。

敲了一個月的門,劉迪發現,一個天使輪的公司,很難有什麽資源吸引這些醫生。

劉迪曾經做過幾年記者,老本行的經驗為他提供了一條思路。

他觀察到,大多數醫美行業的專家都不喜歡接受採訪,因為他們接觸的多為社會民生領域的記者。“每次都是出了事故,記者來問整形行業是不是有很多黑幕,又或者是哪個明星又整容了。”

在劉迪看來,這些行業內從業幾十年的專家,更想要表達的對整形行業的客觀解讀。為此,他牽線央視,為行業內的專家拍了一部系列紀錄片。

“醫生做到那個份上,其實不太在乎利益。這個系列紀錄片,很多專家拍了以後覺得很開心,就開始給我介紹朋友,談合作也比較順利。”劉迪說。

大半年的時間,劉迪帶著攝製組滿中國跑,拜訪幾十家醫院,最後把所有的素材分類、剪輯、上線。這半年,他和國內公立三甲醫院的整形醫生建立了聯繫,這些醫生,後來成為更美的第一批入駐醫生。

回憶起這段經歷,劉迪感慨:“做完優質的內容,比你跟人家吃多少回飯,聊多少天,存多少電話的意義大得多。”

顛覆:打破行業規則

有了三甲醫院的月台和背書,此後更美吸引了更多醫院主動入駐。

據劉迪介紹,目前更美平台的注冊用戶已經達到了3600萬,有400萬真人整形日記。在B端,平台已經擁有了20000餘位合格資質的美容醫生,以及8000多家醫院的入駐。

劉迪認為,醫美是介於醫療和消費之間的行業,根本屬性是醫療服務,但是在商業化進程中,更像是消費行業。“也正因為如此,對更美來講,作為平台的B端必須要用醫療的標準來考核。但在2C層面,卻要用消費行業的標準,重心依然是流量和用戶。”

在醫院和消費者之間一直存在的資訊鴻溝,造就了早期醫美行業的行銷規則。

依靠搜索引擎、傳統媒體管道宣傳吸引消費者,銷售人員佔據重要的角色,多少價格,由銷售定,大多數時候都是高價暴利。

劉迪提到,一個客單價一萬的項目,管道要分走60%的費用,其余的40%才是醫院拿到的,這40%還要除去進貨價、機構人員工資、機構房租等等。

銷售導向下,整個整容行業呈現“重行銷,輕服務”的狀態。但劉迪發現,醫療是一個非常重視專業性的領域,這樣的矛盾之下,醫美行業的醫患矛盾更為嚴重。

“傳統醫美機構中,醫生是最底層的,醫院的管理層和銷售都比醫生地位高。這種模式,不尊重服務和醫療,而更美就是要倒逼行業規則改變。”劉迪說。

不得不說,更美的價格對於消費者確實有吸引力,有的項目只是線下醫院的半價。劉迪對鋅財經表示,傳統管道拿走60%的費用,更美隻拿5%-10%。

大幅度地削減行業價格,也必然會觸動一部分人的奶酪。

“剛開始去吸引大量B端入駐時,免不了被罵。因為‘搜索引擎’模式下的醫美行業是被慣壞的,他們花了錢,不管怎麽寫自己的廣告標語都可以。但在更美,花了錢,卻還要遵循平台的規則。”劉迪提到,更美的點評模式中,用戶的打分和體驗佔最高權重,不允許機構誇大宣傳。

讓曾經羞於講述整形的女孩們在平台上寫日記,找醫院殺價,把價格壓到過去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讓醫院和醫生在平台上更加直觀和透明,這一切,都和以往醫美行業的遊戲規則截然不同。

五年來,更美淘汰了市場上的一批整形診所,劉迪用“血流成河”來形容這個過程。他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比喻,就像是公牛闖進了瓷器店,打碎了很多東西,得罪了很多人。當時行業裡很多人說,更美這家公司很快就會倒閉。

“從機構的盈利角度看,越不透明越賺錢。但我們就是要打破這種資訊差。我們會讓機構賺錢,但更多考慮用戶體驗。整形行業也從一個暴利行業,被壓成了微利行業。”劉迪說。

走到今天,儘管醫院可能對劉迪壓價仍有不滿,但依然選擇了入駐。劉迪提到,在整個醫美市場裡,線下機構比較缺流量,流量方的話語權比較強。“我們擁有大量的醫美潛在用戶,機構通過我們被用戶了解,所以會遵守我們制定的遊戲規則。”

互聯網的本質是流量和提高效率,兩者對於劉迪來說,就是用更透明的價格吸引更多用戶,對於醫院一端,壓低價格的同時要求其提高服務。

“有些機構會覺得生意很難做,但也逼出了一批真正牛的人。”劉迪說。

關鍵:“美麗”不能出錯

醫美行業中,最避諱的莫過於醫療事故。

“到目前為止,更美平台尚未發生過事故。這方面我們特別慫,我們隻做資質完全合格的醫院。也較少動大刀子的項目。”劉迪提到自己會嚴格審核在更美上線高危的整形手術項目。

但劉迪也承認,沒有事故並不代表沒有糾紛。消費者要的效果和實際效果的出入,往往是糾紛的原因。這些糾紛也將會出現在更美的整容日記裡,供其他消費者參考。

更美在今年7月底完成了新一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數百萬篇整容日記是它吸引投資人的籌碼之一。

劉迪把國內的醫美需求市場比作十年前的韓國,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長。從早幾年動輒數萬的客單價,到現在越來越多萬元以下的客單價,越來越多的白領階層就能夠消費得起。

不過他也提到,目前國內的醫美市場依然很初級,距離成熟還差十年。

“成熟市場裡,80%是抗衰老,20%是變漂亮,中國正好是反過來。中國的整形市場也在進化,大概還要五到十年。”劉迪說。

ZN:

更美平台對於優秀的醫生最大的作用是什麽?

劉迪:

我舉個很典型的例子。我們平台上有一個醫生,他從公立醫院進入民營整形醫院。這個醫院規模不大,通過傳統的搜索引擎管道獲客,成本太高。到2015年,因為沒有客人,只剩下他一個醫生。

2016年,隨著醫院入駐我們平台,他得以和用戶開始做大量的互動,包括直播、私信回復等。這個方式讓他擁有了一批客戶。2016年,他平均每天能完成4個更美平台上的訂單,2017年上漲到平均一天5單,2018年,最多的一個月他做了210台手術。

ZN:

這種優秀醫生被埋沒的現象在醫美行業常見嗎?

劉迪:

其實醫生在工作中很苦逼。一個醫學院的學生,本碩連讀八年過去,26歲畢業做醫生,30歲做到主治醫生,要做五到八年,才能晉升為副主任醫師,這時候在醫療圈子裡才有尊嚴。

但其實主治醫生就可以獨立做手術了,30歲到35歲,職業生涯的黃金五年,他們可以自己開診所,不用在醫院裡熬的。

ZN:

更美如何幫助這些醫生?

劉迪:

我們希望幫他們開自己的精品診所。醫美其實是手藝活,你看韓國、歐美,很多自己開精品診所的醫生。就是這個醫生擅長幾個項目,就專門做這些項目,每一單都服務好。我覺得國內的診所其實有很多醫生想做這件事,但做不起來,因為大眾都被鋪天蓋地的廣告吸引走了,他們宣傳不了自己。我們現在可以為他們提供客流,幫他們把這件事做起來。

本文版權歸“鋅財經”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