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咪蒙宣布公司解散?但互聯網毒雞湯生意沒停!

3月30日晚間,有咪蒙公司員工曬出“畢業證”和員工合照,稱咪蒙的“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宣布解散。

其曬出的員工的畢業證顯示:可愛的XXX同學於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在本校(公司)XXX業學習(上班),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XXX(接受了咪蒙的培訓),成績合格(完成了令人發指的KPI),年輕可愛(公司必備品格),準予畢業(公司垮了)。落款是咪蒙的簽名及咪蒙幼稚園。

而咪蒙自己的畢業證上則寫著:咪蒙同學於2015年10月5日至2019年3月30日在本校(公司)人生專業學習(當老闆),修完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課程(人性的複雜、情感的莫測、體重的變化),成績合格(從自卑的青春期少女變成迷人的渣女),不曾油膩,準予畢業(又開垮一家公司)。

咪蒙在朋友圈寫到,“第二次開垮公司了,我們辦了場畢業典禮,一起向過去告別。”

“不會又是炒作吧!”此事一經曝光,就有網友質疑。

咪蒙原名馬凌,從天眼查系統來看,其名下有8家公司,其中7家處於存續或開業狀態,1家已經注銷。其公司的注冊地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新疆等多個省市自治區。

咪蒙公眾號的運營主體是霍爾果斯爆炸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其背後大股東是北京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十月初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12月,注冊資本554.622萬,經營範圍包括廣播電視節目製作、影視策劃、設計、製作、代理、發布廣告、企業策劃、文藝創作等。

咪蒙公眾號的商業報價達到一條80萬元,不少用戶質疑她的文章博人眼球,最後的目的是為了賺錢。

數據顯示,咪蒙公眾號2018年推文387篇,其中軟文104篇,廣告投放頻率為26.9%,平均每周1.8篇軟文,照此計算,咪蒙及其團隊一年撈金約8000萬元。2017年,咪蒙軟文頭條報價68萬元,欄目冠名(周末故事)30萬元,底部banner25萬元;二條軟文38萬元,底部banner15萬元。

在其員工曬出的照片中,咪蒙將自己的畢業證與“十月初五”公司牌匾合影。記者查詢到,目前,該公司尚處於“開業”狀態。

事件回顧

2019年2月21日,咪蒙主動注銷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账號。這個粉絲過千萬、廣告報價80萬元一條的“毒雞湯”公眾號突然注銷,引起廣泛關注。

此前,“咪蒙”的“三觀”多次被批判,其團隊“才華有限青年”撰寫的《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更是被廣泛質疑造假。

2月1日,咪蒙進行道歉,宣布停更公眾號兩個月。不過,她的道歉並沒有被接受。

2月21日,新浪微博、鳳凰網、今日頭條等平台紛紛發布聲明稱,將關停咪蒙相關账號,並“不得轉世”。

如人民日報官微發表評論說:咪蒙發道歉信,避實就虛,避重就輕,暴露出一貫的擦邊球思維。

長安觀察

咪蒙“樓塌了”?互聯網上的毒雞湯生意沒有停

“咪蒙的公司解散了!”該消息自昨晚曝出後,不少網友奔走相告,從各地紛紛“發來賀電”。

咪蒙是誰?玩過微信、刷過朋友圈的大多數小夥伴,沒看過她的文章,估計也聽過她的大名。她的粉絲曾經過千萬,幾乎每篇文章都輕鬆獲得“百萬+”閱讀量,她曾創造過廣告報價80萬元/條、年收入上億的自媒體帝國,據說給實習生開過月薪五萬,動輒給員工和粉絲發奢侈品。她的那些“名篇”——《致賤人》《致low逼》《摔狗事件:這次我支持人肉,也支持以惡製惡》,以及《寒門狀元之死》,篇篇都是刷遍輿論場的“爆款”。

大批這樣的文章讓她迅速賺得盆滿缽滿,也讓她一夕之間跌入深淵。若說一開始,不少人因被她的文字擊中內心而圈粉,那麽當明白自己的焦慮被當成了生意,憤怒便可想而知;若說一開始,不少人因為其直抒胸臆、嬉笑怒罵的文風而點讚,那麽當謾罵人肉、開黃腔成了主要修辭,閱讀的不適感自然與日俱增。

固然,這位在媒體圈浸潤多年的資深人士,深諳新聞傳播規律,能夠精準把握社會的痛點,吸引到足夠多的關注。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公眾並非都是傻子。屢屢突破人性底線,刻意挑撥公眾情緒,甚至不惜弄虛作假撕裂社會,怎麽可能不讓人心生厭惡?這也是為什麽從咪蒙自主注銷账號後,大夥都趕著來送一句“再見,再也不見”。這其中,表達的恰是“苦其久矣”的主流情緒。

咪蒙的“起高樓—宴賓客—樓塌了”,兩三年間起起伏伏,堪稱典型的自媒體發展的生命周期表。她的成功曾讓一大批自媒體寫手拜服,但她的失敗又有多少人能從中長長記性?現實恐怕不樂觀。就像不少網友擔憂的,“一個咪蒙沒了,千萬個咪蒙在蠢蠢欲動。”仍然有許多人在套用“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有錢就是可以為所欲為”“支持以惡製惡”的論調,在毫無底線地追逐流量、炮製熱點。

幾天前被逼得無處可逃的“流浪大師”,不就是一個明證嗎?一些人敏銳察覺到,這位衣衫襤褸但出口成章的流浪漢具有爆紅潛質,使勁渾身解數“蹭熱點”。有人“爭寵”,或朝著大師睡覺的方向跪拜,或宣稱要和大師PK,或者直接對著鏡頭手舞足蹈哇哇亂叫;有人“模仿”,逮住過往路人,就貼標簽“紅衣哥”“網紅奶奶”,企圖打造另一個爆款;有人乾脆打起了感情牌,舉著牌子要“嫁給大師”,還當起了“師娘”。他們披著似是而非的文藝皮毛,說什麽“小醜在殿堂,大師在流浪”,但這一場場的鬧劇讓人看到的是,“大師在流浪,小醜要流量。”

今天,我國網民數量已超8億,這是一塊潛力巨大的市場。在裡頭做文字生意無可厚非,但罔顧是非曲直,操弄社會情緒,為人不齒也必然不是長久之計。不過,指望一味“逐臭”的那些自媒體自我糾偏恐怕也不現實。有媒體報導,因傳播包含“汙”“喪”文化在內的低俗和虛假誇大內容,2019年以來已有4萬餘個微信公眾號被查封。有關部門當好“把關人”緊抓嚴打,推動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良性循環,依然任重道遠。

來源:北京日報(ID:Beijing_Daily)綜合: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田聞之)、北京青年報等

編輯:周文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