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4位作家共撰「二十四節氣」

《中國書寫:二十四節氣》 龐培 趙荔紅 主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寫二十四節氣的書甚多,這一本的一個特別之處是,請24位作家每人寫一個節氣,寫法不拘。

秋分時節,我自然就先讀《秋分》這一篇。

在秋天的分水嶺上

作者汗漫,一個供職於大型事業部門的中年男性,這是他很「日常」的一天。

一位退休的同事拿著大筆電敲開了汗漫的辦公室,請他題詞留念。同事研究了一輩子藥物工藝,兩年前查出癌症,做了切除,筆電上滿是鼓勵的話,這是同事為自己開出的最後一副良藥。同事常常以「要坐免費公車」自勉,那意味著67歲的他還要活3年。

汗漫在筆電上寫下「祝福您!我們將來一起坐免費公車。」同事的眼睛紅了。

得知同事患癌的消息後,汗漫也去做了體檢,並且切了一個小瘤子;又去看中醫,抽屜裡的藥瓶也多起來,汗漫覺得那些「一日三次,飯後口服,每次二分之一片」的醫囑,倒有點像遺囑「存款一筆,妻、子各二分之一」。

送走同事,到了中午,汗漫接到電話,一位大學女同學在這個城市轉機,3小時後飛往別處。兩個中年人在機場小聚,共進午餐、彼此問候,最後輕輕擁抱,以此紀念多年前校園角落裡一次慌亂潦草的擁抱。

回到辦公室,汗漫著手為部門一位工程院院士準備悼詞,老人已經彌留;入夜,汗漫夢見了去世的父親,父親居然在夢中哭泣。能夠夢見父親,他感到失眠也值得;隨後又想到,自己正在接近父親去世時的年齡,已經能從父親的照片中看出年輕,從周圍中老年女性身上看出性感,以前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是汗漫的秋分,這一天,他站在了秋天的分水嶺上。這一天他想起了自己祖父說過的「五十不造屋,六十不種樹,七十不製衣,八十不訪友」。

15個鏡頭中的「小寒」

如果說汗漫的《秋分》在一天的流水帳中帶出不少蒼涼,柯平的《小寒》就完全是另一種寫法和況味。

他遍搜史籍與筆記,張開了「十二月初一到十二月十五」的時間之網,在史海中打撈出若乾逸事軼聞,或者說,寫出了15個歷史鏡頭裡的小寒。

1126年十二月初二,小寒第二天,是北宋亡國之日,和議既成,百姓都鬆了口氣,以金帛酒肉獻金兵。

1926年十二月十二,鬱達夫在創造社樓上遇到作家白薇,晚上日本記者請鬱達夫吃飯,飯後遊河,鬱達夫先返,與白薇談到半夜。

1728年十二月十四,小寒第十四天,雍正下了諭旨,查辦江南織造曹家,「並將重要家人立即嚴拿」。創作《紅樓夢》的外部條件開始成熟了。

……

羅列如是,日子就是這樣過去,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就是一個節氣,人間的冷暖變遷卻似毫無規律。

收錄葦岸殘篇草稿

24位作家,24種寫法,24個視角,其中既有溫馨的回憶,也有冷峻的思考,還特別收入了詩人、散文作家葦岸的作品《一九九八:二十四節氣》。

1998年2月,葦岸開始為寫節氣進行記錄,1998年10月開始寫作,但未能完成,1999年因肝癌去世。該書完整收入他已完成的篇章(從立春到穀雨),以及從立夏以後的殘篇草稿和未完成的篇章,作為紀念和致敬。

葦岸隻活了39歲,但他確實超前。1998年,那年有大洪水,有亞洲金融危機,有《泰坦尼克號》,那年中國互聯網用戶剛剛超過100萬。要再過十幾年,人們才會再度關注節氣、關注我們的大地和歷史、關注古老文明。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