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7-11為何在中國節節敗退?

作者 I 楊瑞

來源 I 財經三分鐘

(ID:qgq1818)

提起便利店,恐怕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7-11,這家日本零售業排名第一的便利店,於1992年進入中國,開創了中國便利業態的先河,並以其極致的單品管理、強大的數據經營能力、共享的賦能模式,成為零售界“教科書”式的經典範本。

曾經的7-11究竟有多輝煌?

2016年,7-11創造了近100億人民幣的淨利潤,人效接近120萬,能夠與阿里巴巴比肩,過去30年一直處在持續的指數增長通道。在其他零售巨頭爆發關店潮時,它卻在逆勢擴張。

然而,就是這樣的行業“老大哥”,如今卻也不行了!

6月3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除了對24小時營業的批評導致的開店放緩之外,日本最大便利店連鎖企業7-11和羅森將啟動實質性降價。

大本營日本發展不振,中國也是面臨窘境,被競爭對手壓著打。

在上海,7-11一年多未能開出一家新店,上海僅有115家門市,而全家的門市數量超過2000家。

在北京,7-11關店數逐年走高,目前有門市數量約250家,被便利蜂以350家的數量後來居上。

在川渝,7-11市場份額持續萎縮,目前約有120家門市,而羅森的門市數量多達200余家。

這可真是沒有永遠不敗的巨頭、永遠不倒的神話!那麽,一度被奉為便利店神話的7-11,如今怎麽就不行了呢?

1

首先,是本土化問題,食品不合國人胃口。

7-11剛剛進入中國的時候,憑借著明亮的大廳、美味的鮮食吸引了無數消費者的目光。例如,在電影《志明與春嬌》中,志明就對春嬌說,這麽多年了,他最喜歡的還是7-Eleven店裡那碗肉不多又有點鹹的肉醬意面,喜歡就是喜歡,不帶兜兜轉轉的。

但是,隨著中國本土便利店的崛起與發展,我們發現,7-11實在是太不懂中國人的胃了!

在7-11,最常見的食物就是壽司、飯團、意面等等冷食,這在日本非常暢銷,但我們中國人卻是喜歡熱食的,出於一時好奇你可能會去嘗鮮這些食物,但時間久了必然會很不習慣。

而中國本土的便利店,卻能充分洞悉中國人的喜好,比如在西北,本土便利店就會提供麻辣燙、酸辣粉、以及各式中式炒菜;在南方,本土便利店則會提供車仔面、熱乾面、臭豆腐、米粉等等,這些都是在7-11找不到的。

而且如果你比較一下包子、套餐、關東煮這些各家便利店都有的食物,你會發現,7-11的售價往往都比別家要貴,那這個時候你為什麽還要選擇它呢?

2

其次是價格貴,便利店成本居高不下。

一二線城市,是7-11賺錢的主力戰場。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房價的狂飆突進,便利店的運營成本水漲船高;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式微,人力成本也不斷提升。房租、人力,成為便利店支出的大頭。

來源:CCFA(中國連鎖經營協會)

而在眾多便利店之中,7-11的成本尤其高。數據顯示,7-11一家店的投資成本大概在70多萬元左右。物美一家店為20萬元,等於7-11開一家,物美可以開3家。

那麽,這是為什麽呢?

這就是7-11的教條了,日本人凡事都喜歡較真,所以對於店面有諸多不能變通的規定。比如7-11的標準店型面積是120平米,從不做異形店。但物美的便利店有50和100平方米兩類,100平以上的便利店物美不會涉及。

在房價如此高昂的一二線城市,7-11卻擁有如此龐大的店面,成本自然要比其他便利店高出不少;而羊毛出在羊身上,7-11的東西自然要賣的貴一些。

而在三四線城市,雖然市場廣大、成本便宜,但卻並不是7-11的菜。在這些以拚多多為主要消費群體的城市,是很難接受7-11這樣的高價的,因此這裡是夫妻店及小型便利店的天下。

據凱度零售2018年數據,中國市場上有著將近700萬家夫妻老婆店和小型便利店,這些以個體戶形式經營、門市數量基本不超過五家、經營雜貨的零售業態貢獻了所有零售渠道40%的出貨量。其中約30%的夫妻店盤踞在鄉鎮、農村,46%在三線城市、縣級市。

3

最後是互聯網衝擊,諸多便利店特色業務被電商所取代。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實體行業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衝擊,而7-11自然也不例外。

在產品方面,吸引我們去7-11等便利店的最大動力是鮮食,但是如今,外賣平台不僅口味上天南海北、樣式齊全,而且價格上也十分劃算、極富性價比,所以去便利店的場景也大大削弱。

在服務方面,7-11之所以能在日本攻城略地、火爆非常,重要原因之一在於它的服務。除了零售業務之外,7-11還可以提供公共服務如代繳保險、電費和煤氣費,醫療服務如醫藥銷售、用藥谘詢,金融服務如手機充值、外幣兌換、彩票購買。

但是這一模式在中國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一則是互聯網衝擊,既然在支付寶上可以一鍵完成各種各樣的生活服務,誰還有必要專門找一個實體店呢?二則是政策規定,一個便利店在賣藥、金融等方面的業務範圍是受到限制的。

綜上,在日本長盛不衰的那套打法,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如果固守著日本的成功經驗、盲目複製到中國市場,那麽注定要走上衰落。

4

不止是7-11,我們看到,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國際巨頭,都在敗退中國。

比如前幾天賣身蘇寧的家樂福、前段時間退出中國的亞馬遜、前幾年被滴滴合並的Uber。這些昔日在中國呼風喚雨的外企巨頭,要麽憾然離開中國市場,要麽委身本土企業。

我們可以把外企分為兩類,一類是產品型,例如微軟、例如通用,他們靠自身的過硬實力、先進科技就足以稱霸市場;另一類則是服務型,這就需要基於對本土市場的深刻理解,根據中國人消費特性來做針對性的調整。無論是7-11,還是家樂福、亞馬遜、Uber,都是屬於這類公司。

這些外資巨頭,他們憑借著先進的經驗、出色的模式成功打開中國市場、一時間風頭無兩,卻因為僵化的管理機制,盲目照搬國外的經驗、不尊重中國市場而漸漸失去人心;而中國本土企業們,卻能憑借著強大的學習能力,吸取外資巨頭的經營智慧,再結合本土的設計,從而能夠後來者居上!

如今有一句話廣為流傳:“在中國,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互聯網帶來的不僅是危機、更是機遇。

便利店生意也是如此,它還具有無比廣袤的市場空間。美國3.2億人共有15萬家便利店,2133人擁有一家便利店;日本1.2億人共有5萬家便利店,2400人擁有一家便利店;中國13.8億人共有2.6萬家便利店,53076人擁有一家便利店,因此,便利店在中國大有可為。

基於巨大的想象空間,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便利店的戰場。除了國外品牌如7-11、羅森之外,本土便利店品牌迅速崛起,如便利蜂、美宜佳、快客等;還有互聯網品牌跨界競爭,蘇寧小店、天貓小店等新型便利店如雨後春筍般接連湧現。

在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那麽,便利店行業又將發生怎樣的巨變?誰將成為新一屆巨頭?

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復11,閱讀《七個人生工具:SWOT、PDCA、6W2H、SMART、WBS、時間管理、二八原則》

回復12,閱讀《昨天他給人大捐了三個億,講了三個頂級投資哲學!》

回復13,閱讀《大數據告訴你,中國女人有多勤奮》

回復14,閱讀《拿3000工資與30000工資的區別,5張聊天記錄讓你醍醐灌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