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經方臨床醫案練習【623期】

今日練習

杜某,34歲,帶下淋漓三月余,黃白質黏,穢臭蝕痛,至夜陰癢,心煩難寐。小腹脹,腰痛神倦。食無味,口乾苦,大便日一行,小便黃臭。舌邊尖紅赤,苔根黃膩。診其脈,弦緩有力。觸其腹,腹膨隆,無壓痛。

處方:——。

答案下期公布

上期答案: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蔘湯

上期原醫案

馬某,男,43歲,農民。病結核性胸膜炎,服雷米封等抗癆葯治療。近一周腹脹嘔吐,粒米不進。

患者面色萎黃,形容憔悴,舌質淡紅,舌苔白膩,兩手捧腹。口稱憋脹欲裂,嘔吐清水,口乾不欲飲、更不欲食。診其腹,腹脹如鼓,無壓痛,無移動性濁音。切其脈,細緩無力。

擬:厚樸15g 生薑10片 半夏10g 炙草6g 黨參15g 茯苓15g 二劑

按語

脈證觀之,此乃脾胃虛弱,運化無力,濕濁之氣凝聚不散,痞塞升降之路,故而為脹為嘔。觀其脈象細緩、喜手捧腹,便知其脹屬虛,而非實滯。故屢屢攻下、脹不惟不減反益甚也。治當補中健脾,消脹化濕。待脾運一復,瀰漫之濁氣自然無存。

學習經典

《傷寒論》第66條:發汗後,腹脹滿者,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蔘湯主之。

各家論述

《金鏡內台方議》:此汗後腹脹滿者,為津液不足,氣滯不通,壅而為滿,為脾脹也。故用厚樸之苦,以泄腹滿為君;生薑、半夏之辛,以散滯氣為臣;人蔘之甘,生津液,補不足;甘草之甘,以緩其中者也。

《古方選注》:太陰病,當腹滿,是傷中也,與吐下後邪氣入裡腹脹治法不同。厚樸寬脹下氣,生薑散滿升津,半夏利竅通陰陽,三者有升降調中之理。佐以甘草和陰、人蔘培陽。補之泄之,則陰結散,虛滿消。

《傷寒貫珠集》:發汗後,表邪雖解而腹脹滿者,汗多傷陽,氣窒不行也,是不可以徒補,補之則氣愈窒;亦不可以逕攻,攻之則陽益傷,故以人蔘、甘草、生薑助陽氣,厚樸、半夏行滯氣,乃補泄兼行之法也。

——END——

推薦閱讀

?版權申明:轉載僅作觀點分享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瘋狂中醫基礎班!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