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精美的桑蠶纖維和絲綢製品何以獨步天下?

編者按——進入夏季,遼寧出版集團旗下的各大出版社陸續推出夏季第一書。這些書在內容策劃方面有哪些突出之處,展現了怎樣的社會效益與文化價值?各出版社隆重推介了夏季第一書,希望這些書能在提升文化素養、豐富知識結構方面對讀者有所裨益。

書名:絲綢之路全史

作者:武斌

出版部門:遼寧教育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定價:868元

以下文字節選自《絲綢之路全史》。

為什麽要用“絲綢”來命名貫穿歐亞大陸的大通道和交通網絡呢?這當然與絲綢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桑蠶絲綢是中國文化的一項最偉大發明,是中華文明的特徵之一。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飼養家蠶和繅絲製絹的國家,長期以來曾經是從事這種手工業的唯一的國家。或許可以認為,絲綢是中國對於世界物質文化最大的一項貢獻。考古學家夏鼐曾說 :“我們只有充分了解我國古代絲綢生產所達到的技術水準,才能認識當時我國絲綢在世界的影響,也才能認識古代橫貫亞洲大陸的‘絲綢之路’的重要意義。”

中國人養蠶、繅絲和織綢,可能在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傳說中黃帝的後妃嫘祖發現桑樹上蠶吐的絲柔軟細長,可以用來編成織物遮體禦寒。於是,她教導人民把蠶養起來,繅絲織綢,以製衣裳。這是中國遠古的美麗傳說之一。這位教人養蠶織絲的嫘祖是中國女性勞動和智慧的化身,是絲綢的人格化形象。這個傳說的本質意義在於把絲綢的起源追溯到和中國文明起源的諸要素一樣遙遠而古老的時代,是中華文化發生期所創造的文化成果之一。或者說,絲綢的起源實際上是與中華文明的起源同步的,絲綢的發明是中華文化形成期的一項重要內容,具有與青銅器、玉器同等重要的意義。

據現代考古發掘的結果,一般認為中國絲織物開始出現於中國東南地區的良渚文化(約前 3300—前2300)時期,這時的中國先民已經成功地馴化了野生桑蠶,使其成為可以飼養的家蠶,並利用蠶所吐的絲作為原料,織造絲綢織物。1977年浙江河姆渡新石器遺址考古發掘證明,距今 7000 年前,河姆渡先民對生產蠶絲已有認識。4700 年前,浙江吳興錢山漾一帶已能生產絲絹。

到商代,中國絲織物便已達到很高的水準。當時除了平織的絹以外,已經有了經線顯花的單色綺和多彩的刺繡。夏鼐在《我國古代蠶桑、絲、綢的歷史》一文中說,我國古代發明蠶絲生產技術的確切年代,目前雖然還無法確定,但至遲在殷商時代,我國勞動人民已充分利用蠶絲的優點,並且改進了織機,發明了提花裝置,能夠將蠶絲織成精美的絲綢。“後妃率九嬪蠶於郊,桑於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麻枲絲繭。”

絲綢是一種物質產品,也是一種文化成果。在各民族文化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根據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物質條件,逐漸發展出四大類用於紡織的纖維:(1)動物皮毛,尤其是羊毛;(2)植物韌皮纖維,最常見的是亞麻;(3)蠶絲;(4)植物種子絨毛,如棉花。

從紡織原料使用的角度看,古代世界可分為“四大紡織文化圈”:第一是東亞地區以黃河流域為代表,雖然也有使用葛、麻的情況,但其特點是使用絲纖維 ;第二是南亞地區以印度為代表,其特點是使用棉纖維,包括草棉和木棉兩類 ;第三是地中海地區,主要的紡織纖維為亞麻和羊毛 ;第四是南美地區,使用羊毛和棉花作為紡織纖維,但其種類和歐亞大陸有所區別而自成體系。

在這四大紡織文化圈中,中國精美的桑蠶纖維和絲綢製品獨步天下,受到世界各民族人民的普遍歡迎。英國學者富比士(R.J.Forbes)主編的《西亞、歐洲古代工藝技術研究》指出 :“古典時代的紡織技術是從家庭手工業發展成為範圍廣泛、組織嚴密的工業。在這一時期開始的時候,埃及已熟練掌握了亞麻纖維製作技巧,印度掌握了紡製棉花的技巧,中國則掌握了紡製蠶絲的技巧。製作這些纖維的裝備雖然簡單,但製作的纖維品質很高。”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一項偉大的物質成果,絲綢是中國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朵不凋的美麗之花。不僅如此,絲綢作為一種物質產品,還與其他中華文化要素有密切的聯繫,比如與中國的禮儀制度、文化藝術、風土民俗、科學技術等都有許多聯繫。它的精湛的技藝和富有想象力的藝術圖案,一直是作為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門類。

絲綢作為古代中國最重要的發明之一,它的出現對以後的中國經濟、文化和科技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舉例子來說,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有兩項發明就與絲綢有密切的聯繫 :紙的發明直接受到絲綢生產技術,尤其是“漂絮”(製絲過程中產生的絲絨沉澱物)的啟發 ;印刷術的發明與秦漢以來絲綢印染技術中的凸版印花有直接的聯繫。可以說,絲織技術的發明實際上是紙和印刷術兩大發明的先導,或者說是孕育了紙和印刷術的發明。

絲綢是中國人對世界物質文化的一項偉大貢獻。精美絕倫的各色絲綢,為人們提供了舒適的衣料和優美的裝飾物,豐富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中國絲綢傳播到任何地方,都受到熱烈的歡迎。絲綢是中國最早大宗出口的一種貨物,而且直到明清時代,一直是向海外輸出量最大的並且最受歡迎的中華物產之一。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內,在經銷的數量之大、範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久和影響之深遠方面,世界上沒有一種產品能與中國的絲綢相比。正如斯文·赫定所說的 :中國內地沿著(絲綢之路)這條皇家驛道出口的商品中,無論在數量上或地位上,都沒有哪一樣能與華美的絲綢相媲美。兩千年前,中國絲綢是世界貿易中最受崇尚、最受歡迎的商品。

絲綢的大量外銷,不僅具有經濟貿易交流的意義,而且具有很重要的文化意義。在許多情況下,正是由於絲綢貿易,促進了中外交通的開辟,促進了中華文化向海外的傳播。如果沒有絲綢和絲綢貿易,恐怕就很難說有那條橫貫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恐怕要向後推遲許多世紀。因此,有一點我們需要著重指出:中國生產了絲綢和傳播了絲綢,使外國,特別是西方,更好地認識了中國,更理解了中國,也更好地體察到中國文化及其精神。中國絲綢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運往西方世界,打開了一個西方人認識中國的大視窗,一個文化的新天地。

所以,正是絢麗多彩的中國絲綢,把整個歐亞大陸連接了起來 ;也正是因為絲綢,才有了東西交通的大通道,才有了“絲綢之路”這個美麗浪漫並令人產生無限遐想的名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