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狄仁傑譽滿天下,但他兒子是個敗類,幾乎毀掉他一世英名

主播 | 讀書君 · 編輯 | 綠豆

狄仁傑墓據歷史記載共有三處:第一處、位於洛陽城東十二公里處洛陽市郊區白馬寺鎮白馬寺山門外。

第二處、位於陝西的乾州的乾陵,也就是武則天的陪陵。

另外一處、就是太湖人出於對其敬仰和懷念,於是百姓自發在此地建其衣冠墓以示悼念和祭祀。

說到狄仁傑,前些年為人所知是因為漫天的影視劇,劇中的狄仁傑是個斷案如神的超級大神探,在古代為官的時候破了不少大案子。

而且,難能可貴的是:此人為官清廉,不攀附權勢,不忌憚權貴,堪稱當時的又一個青天大老爺

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狄仁傑的賢明可謂是遠揚千里,流芳百世。

現代更是因為一款名為王者榮耀的遊戲,狄仁傑的名字再次被提到了台面上。

人們對他的印象,只有兩個字:“好官。”可就是這麽一位好官,卻有一個禍害兒子,差點將他的名聲給徹底毀掉了。

狄仁傑總共有三個兒子,老大叫狄光嗣,本來也只是當時一個普通的司府丞。

後來,朝中缺人,素來善用人才的武則天就找來狄仁傑,讓他舉薦一位賢才去做尚書郎。

狄仁傑也是直接,舉薦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大兒子狄光嗣。

武則天當即采納了他的建議,封了他大兒子為地官員外郎。

別說,他大兒子也不是庸才,很是爭氣,將自己的官務打理的很好,業務乾的那是有聲有色。

武則天一見,非常高興,叫來狄仁傑誇了一通,稱他“舉賢不避親”。其建議中肯,為朝廷添磚加瓦,建立新功

如此看來,他的大兒子並不是不靠譜的人,甚至,完全相反,很有才乾,也沒有丟了他老爹的臉面。

可以說,狄光嗣是他所有的兒子裡最出色的一位,也讓狄仁傑很是滿意。

雖然,後來狄光嗣還是因犯了錯被貶,最終,還死在了任上。可是,他的一生也沒犯過什麽大錯,沒做過什麽喪心病狂的事。

再者就是他的第二個兒子,狄光遠。

關於他,可能是資質平平,加上,父親和大哥都那麽出色,所以,他在家裡基本不顯眼。

史書中關於他的記載更是非常少,而有關他記載的最詳細的事情主要是跟狄仁傑有關的。

那年,狄仁傑得罪了人,被下了大獄,酷吏逮到了機會開始嚴刑逼供,狄仁傑沒少受折磨。

可他本身並沒有做過什麽壞事,實實在在是冤。

於是,他將自己的冤情寫了下來,趁著家人狄光遠過來探監的時候塞到了衣服裡被帶了出去。

狄光遠拿到這封書信之後冒著危險進宮,到底是成功見到了武則天,將這封信呈了上去。

武則天見了信,就親自查問案件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狄仁傑終於被釋放了。

後來,史料對於狄光遠的記載就較少了,只知道他曾經當過州司馬。

總之,無論是大好事還是大壞事基本沒有做過,他的一生比他大哥還要平凡,所以,敗壞他老爹名聲的事情肯定不是他乾的。

既然前面兩個兒子都沒做過,唯一的可能就是剩下的小兒子了。

狄仁傑的這個么兒原名狄光昭,後來因為避諱問題,他改了名字,叫狄景暉。

自來么兒在家庭裡都是比較容易受寵的存在,狄景暉自然也是如此,狄仁傑雖然是個好官,但是,也難能免俗。

對於這個小兒子,他多少有些疏於管教,長久下來,他就多了幾分俗氣和庸碌,沒有他爹一絲的影子。

就是這個紈絝兒子,差點毀了他爹。

《舊唐書·狄仁傑傳》中說:“其子景暉為魏州司功入伍,頗貪暴,為人所惡,乃毀仁傑之祠。”

《新唐書·狄仁傑傳》中也說:“景暉,官魏州司功入伍,貪暴為虐,民苦之,因共毀其父生祠,不複奉。至元和中,田弘正鎮魏博,始奏葺之,血食不絕”。

話說,狄仁傑因為大公無私和高速度高準度的斷案風格,深受百姓們的愛戴。

他曾經在魏州做官,後來離任他處,百姓們就靠自己的能力為他建造了一座祠堂,以此,來歌頌狄仁傑的功德,且祠堂的供奉香火很是旺盛。

就在這個盛傳著狄仁傑的賢明的魏州,迎來了狄景暉。

他當時擔任的並不是大官,但是,大小也算是個官,而且,身後有他老爹做靠山,狄景暉變得肆無忌憚。

他欺壓百姓,魚肉鄉裡,基本上那些貪官做的壞事都給他做盡了。

這種與他爹大相徑庭的為官之道,讓魏州的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狄景暉大小是個官,民不與官鬥,他們也鬥不起,於是,將就怨氣都撒在了他們虔心供奉的狄仁傑身上。

為了表示自己的憤懣,他們甚至親手毀了自己建造起來的狄仁傑祠堂。

所謂父債子償,到了這裡,反而成了子債父償。這個混账兒子,差點毀了狄仁傑的一世英名。

最終,在狄仁傑察覺後,非常氣憤,斷然罷其官職,停其俸祿。

此時,狄景暉跪在父親面前揮淚求饒,並表示能夠重新做人。

但是,狄仁傑仍然堅持貶子官職不變,並且,語重心長地對兒子說:“賢者當舉,貪者當罰。這是用人之道,興邦之法... ...”。

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告知,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常與同好爭高下

請移步圖文下方「留言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